[心得] 組織建立數據分析的難與痛

看板 Soft_Job
作者 abc5555 (前進)
時間 2021-12-02 23:07:27
留言 10則留言 (4推 0噓 6→)

各位數據大神、RD大神、PM大神,我對數據分析有些省思,再請各位看看是否有可以一起 成長或討論的地方。 -- Medium 好讀版 https://reurl.cc/Rb3DXe -- 數據分析的好,人人都知道。可以改善用戶體驗、找到肉眼無法注意的機會點、尋找新的 商機、可以讓資源花在刀口上等等的族繁不及備載,所以大家會努力想著要找到能數據分 析的人、方法、設備,讓自己的公司能夠藉著數據分析殺出一條活路、或是開出一條別人 看不見的賽道。 但是實際情況是,不同的組織、不同的公司埋了flurry、埋了GA,結果只建出了一個又一 個的數據穀倉、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孤島;每個人都有一堆的數據要看,但是看到最後反而 被數據誤導,然後耽誤了工作時間,結果卻沒有換到什麼成果;數據的邏輯因果關係越用 越複雜,數據框架越來愈多,但是問了對方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對方只回答:要看數據 啊!要報告數據啊!通常再追問,看了、報告了,然後呢?通常只會換到一陣沉默以對… … 數據分析我認為是一門科學,科學就是假設、實驗、證明,但很多管理者在想著建立數據 分析時,卻不是以這個方向來做思考,反而想著來建個數據分析好了,然後數據看一看應 該就有可以改善的地方,這就像做一個科學實驗,你只把相關儀器跟環境準備個大概,卻 忽略了實驗中的變因、實驗中應該要有的人才、實驗應該要有的流程,最後實驗一直得不 到要的結果,要不就是持續做相同的事情期待有不一樣的答案,要不就是讓這些數據們, 就又變成茫茫穀倉大海裡的一粟。 在數據這件事上,其實最終就只是為了洞見,為了能讓你的產品迭代的更好的洞見。而這 個洞見背後,我認為需要有四個因素相配合:能說故事的人才、聚焦的產品、懂得數據推 動產品的邏輯、管理層的心態。 這些要素缺一不可,這樣才能搭建起一個合適正確的數據分析體系,然後讓這個體系持續 運作,進而產生洞見,持續培養出能產生洞見的人才,然後讓整體公司、組織往想要的方 向走時,又多一把有用的尋寶探測器。 能說故事的人才 有些企業在記錄數據上,會由Jr.PM進行記錄或抄寫,後續就由Jr.PM來進行報告,報告完 數據後就草草結束。然後有時候PM還不能很好的描述數據所帶來的意義,甚至迷失在數據 海,或是拿著不太重要場景的數據來和大家說明,既無法產生洞見或優化方向,也讓與會 者的時間效益石沉大海。 我認為人要能夠在數據分析的體系裡面較好的運作,至少要具備以下兩個要素:懂運用 user flow或是user journey等規劃框架、有至少兩年規劃經驗的產品人。懂一些運作框 架是因為台灣業態不一定能讓你好好的接觸用戶,很多情況下我們是採用半摸半思考的狀 態,去參考競品、去問問同事,這時候運用框架變得相對重要。因為這些框架一定程度上 ,是國外探索UX所薈萃出來的概念,以這樣的框架思考,對用戶的行為有機會進一步的架 構,而不會只是點狀、散狀的發散。而有這樣框架的運用經驗後,對於數據反饋在思考時 ,我們剖析或思考的場景有可能更合理,會更系統性的呈現。 而要有一些規劃經驗是為了在一些架構的調整上,我們可以快速的在產品上決定元素擺放 方式 或 陳列形狀,例如有些呈現方式是換頁籤、有時是摺疊、有時是進到下一個頁面等 等,很多情況結合前面思考的場景,再到UI上不同程度的實現,這些讓有規劃經驗的人在 執行是可以相對快速與明確的,因為對一個還不太知道數據分析本質為何物的產品人,在 摸索數據分析這件事情上就夠苦惱了,如果還由一個Jr.PM來做就比較難有效益。 聚焦的產品 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應該要聚焦的在一個能收集有效數據的產品上,或是一個範圍內,持 續的去看數據的反饋、進而思考能否產生洞見,然後不斷優化與調整,讓能數據分析的人 和範圍逐漸擴大,創造更大的效益。但普遍大家的習慣是,我們要導入數據分析,那就推 行到整個組織吧!結果這件事導致的下場是,要看的數據越來越多,但沒有人能夠根據數 據分析的本質來思考數據,反而變成報數據大會,追著數據跑,然後大家抄了數據好幾個 月、甚至一兩年,結果數據這件事卻沒有對組織有任何貢獻。 我認為數據是可以跟催營運狀況和了解相關極端情況,但管理者應該更聚焦於一些質化規 劃的場景思考再回頭來省思數據,因為有時候一些小幅的變動卻要找一些理由來說明,反 而是對工作時間的一些耗損。 懂得數據推動產品的邏輯 我看過一些人在埋數據的時候,是鋪天蓋地的埋,但其實這樣做沒有意義,而且數據表的 品質可能好不到哪裡去。而且會這樣做的另一個面向,是不太清楚自己產品的用戶使用流 程、與該聚焦的用戶場景,因為沒有明確定義才會變的亂槍打鳥。如果從規劃產品初期, 就有去思索或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至少在你的產品上你會知道可能的蹤跡在哪,而這樣 的蹤跡按圖索驥才能有較明確的立論點來看用戶怎麼使用產品,也能夠有可以迭代和調整 的利基點。 通常數據在產品上的運作機制可能為: 規劃→埋數據→上線→數據反饋→假說→規劃→埋數據→上線 我們必須要根據上線後的數據反饋,深思與規劃時場景的差異,然後試著以數據說故事, 看能不能建構出合理的假說,然後根據這樣的假說找證據支持,接著再進行規劃,然後上 線驗證。 整個數據推動產品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接一個明確的步驟,而且在某些步驟是針對規劃有深 入的思考,再藉此看能否踏實的摸索到用戶的使用場景。而產品人在進行數據分析時,也 必須很有意識思考整體的脈絡,然後試著將這樣運作過程說明給信任你的管理者,讓他們 不會因為不信任或是一些主觀但不正確的想法,造成數據分析無法落實。 管理層的心態 這一點其實最不可控但卻最為重要,因為推動數據分析需要資金、人力、時間都是在老闆 這裡,但數據分析根據前面這樣的說明,大家應該比較知道整個數據分析困難的、和初步 難以有成果的點在哪。而在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在一些一頭熱的開始,最後卻無疾而終,徒 留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孤島。 所以我認為要推動數據分析的管理者,心中要有很明確數據分析會進展的Roadmap、數據 上困難運作的認知、也要願意持續的投入好的人才與時間,然後堅持下去。因為在建構數 據分析體系後,很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組織內的人才才有辦法更明確的瞭解數據分析的本 質,然後更敏銳的產出能讓產品飛躍的洞見。 小結 數據分析的推動其實裡面要注意的眉角很多,它不僅需要人才的配合;還需要公司有意識 的推動;更需要主推者很明確的了解它的效益與困難,然後堅持不懈的推動下去。 而且我覺得另一個讓大家誤會的詞是Data driven,數據從來沒辦法驅動什麼。是因為我 們造出的產品與世界互動後才產生了數據,而數據只是驗證或提示我們也許什麼地方是值 得思考的方向,我想Data informed可能會是對數據分析來說比較合理的解釋,而從這樣的 立場,我想可以更合理的去思考數據與產品、數據與規劃的關係,而有一段好的關係,數 據分析才能走得長久,怎麼感覺像在談感情了(誤)。 希望大家都能從數據分析中,獲得滿滿的洞見!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76.10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38457649.A.8EC.html

NDark: 敏捷失敗都是沒有跑正確的敏捷! 12/03 11:15

shooter555: 敏捷失敗應該是搭配香蕉與猴子容易失敗 12/03 11:35

NDark: 有什麼成功是要搭配香蕉猴子的? 12/03 11:59

abraxas: 動物園 12/03 12:50

Firstshadow: 數據可以驅動企業改變ㄚ== 12/03 15:52

Firstshadow: 不過大多人比較喜歡看很多數據 但又不知道為何需要 12/03 15:53

GrayHS: 數據分析找出洞見也是一種專業技能 12/03 18:02

GrayHS: 但企業都覺得丟給員工工具就應該會了 12/03 18:02

viper9709: 四樓XDDD 12/03 22:45

ccvs: 淚推 12/04 13:18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