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SENIORHIGH
科展的目的沒那麼高尚
就是為了參加ISEF拿獎而已
內容太多直接回文了 下面引述僅摘錄重點
https://www.epochtimes.com/b5/9/6/10/n2553370.htm/amp
今天的台灣英雄:林榮耀放下身段扎根科教
2009年06月10日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
不是說林榮耀的學術成就不高,而是沒有他,就
沒有今天台灣學子多次在美國國際科學展覽競賽
(ISEF)發光發熱。科教館是1993年邀請到林榮
耀指導參加ISEF國際科展的學生,建立參加國際
科展學生選拔制度。
早在1982年,科教館就開始派學生參加ISEF國
際科展,到1992年止共參加11屆,派出36人次,
獲得16 項大會獎、27項大會特別獎;從1993年
到2008年止,派出124人次,獲得1項英特爾
(Intel)青年科學家獎(ISEF首獎)、8項類科首獎、
65個大會獎及94個大會特別獎,成績大大提升。
早期參加國際科展成績不穩定其來有自。林榮耀
說,之前選拔參加國際科展選手,都是直接從全
國中小學科展中選優秀選手參加,實驗器材、指
導老師都用高中現成有的,比各國選手參加ISEF
的科展作品相較,別人用的是大學專業實驗室的
儀器、指導老師是頂尖的大學教授,高下立判。
為提高參加國際科展選手水準,林榮耀訂定嚴格
的國際科展選拔標準,將頂尖的大學師資引進科
展評審團,同時與當時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
商量使用中研院的實驗室做實驗,選手出國比賽
前1年,每個週末都要集訓,慢慢才將台灣選手
參加ISEF國際科展的成績拉上來。
林榮耀說,除了實驗器材、師資提升外,特別嚴
禁靠父母、師長關係成為國際科展選手,一切都
是公開、透明。「不過,父母是權貴,小孩真的
聰明時例外」。
參加國際科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對科學
研究的興趣,進而提升國家科學研究能力,促進
人類福祉,因此,林榮耀說「題目一定要有原創
性,不能Me too」。題目訂好後,「動手去做」,
比其他所有一切更重要。
林榮耀表示,實驗是科學之母,所有經科學實驗
所獲得的數據,都必須禁得起挑戰,反覆不斷實
驗、檢討數據、討論變因,都是做科學研究必經
之路。雖然評審提問只佔科展作品評分的35%,
「其實卻是代表100% ,沒親手做實驗,與結果零
是同樣意思」。
————————
文中提到……
1993年到2008年止,派出124人次,獲得1項
英特爾(Intel)青年科學家獎(ISEF首獎)、8項
類科首獎、65個大會獎及94個大會特別獎。
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年一個類科首獎+每年四個
大會獎+每年近六個特別獎。
來看看108課綱實施前後的ISEF得獎統計
註:大會獎分1234等,大會特別獎為各學會
機構贊助,得重複大會獎。
年度 二等。三等。四等。特別獎
2017: 0 3 1 1
2018: 1 1 2 1
2019: 3 4 1 4
2020: 疫情?
2021: 1 1 1 1 線上
2022: 一等 3 2 2
2023: 1 3 1 2
2024: 1 2 2 2
2025: 0 1 3 2
@從2016後沒有首獎出現
可以看到108課綱實施後
出國參賽的科展成績是每況愈下
尤其是今年成績非常難看
這也難怪
明顯抄襲的作品能全國科展化學第一+
台灣國際科展化學第四
這樣選出去的作品好意思出國比賽?
科展綁升學
也許能吸引到優秀學子投入參賽
但,也會引來帶著不良意圖的狼群
如何取捨
就看科教館有沒有真的想革新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181.237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752611549.A.067.html
→ lovehan: 說不定只是大學教授間的對決而已…… 07/16 04:41
→ an123456781: 有一段你的說法怪怪的 他這件臺灣國際第四本來就不可 07/16 05:04
→ an123456781: 能入選出國比賽代表啊,你怎麼會說這樣的好意思出國 07/16 05:04
→ an123456781: 比賽 07/16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