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Paradox
這次資料片內容非常、非常、非常龐大,
廣度和深度應該都是所有資料片之最,我個人非常期待
另外,由於imgur暫時出了點問題,我就不附圖了
各位版友可以到原文去看
https://reurl.cc/NY8qp5
那麼,底下正文開始
開發日誌#172—完整的中古世界
大家好,歡迎閱讀這篇關於即將推出的資料片《普天之下(All Under Heaven)》以及其
搭配更新的第一篇開發日誌!
我是 Trin Tragula,《十字軍之王 III》的設計總監之一。今天,我將帶大家一窺中世
紀的東亞世界!
本篇將是一篇總覽性質的開發日誌,我們會從宏觀角度談談這次擴充的整體構想,以及我
們希望達成的目標。接下來,我們將會陸續推出多篇更詳盡的開發日誌,深入介紹各項遊
戲機制與擴充地區的具體內容。
對我個人而言,Paradox 的遊戲除了是大型策略遊戲外,一直也是一種穿越時空、探索世
界的方式。它們就像是一部能互動的歷史旅遊指南,帶我們走入特定時代的全世界。這次
的更新,將讓《十字軍之王》真正打破地圖上的最後一道人為界線,因為遊戲版圖不再任
意終止於緬甸與西藏。
這代表我們終於能將聚光燈投向那個時代最迷人的國度之一,例如唐宋中國、平安時代的
日本、吳哥帝國,以及其他無數精彩的文明。
在《普天之下》(All Under Heaven)資料片中,我們不只是補齊東亞地圖的缺漏,更希
望為玩家呈現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世界。我們的目標,是讓這片新加入的地圖區域,能夠自
然融入遊戲整體體驗。
這不僅意味著會有全新的政體與其獨特機制,也包括特殊建築、新的文化傳統、以及多樣
化的視覺風格。東亞將展現出獨有的風貌,從事件插圖、服飾、民族風格,到地產、御座
廳、文物等等,都是全新打造的內容。
最後想說的是:這一切仍在持續開發中。
這篇開發日誌展現的是我們的願景與整體構想,但開發本身是一個反覆打磨的過程,因此
這篇日誌同時也是一個機會,讓你能對我們計畫加入的內容提出意見與建議。
接下來的開發日誌中,我們會針對這裡提到的各項內容陸續公布更詳細的資訊。但在此之
前,如果你已經有任何想法,無論是希望我們加入什麼、還是覺得哪些地方該做出調整,
現在就可以告訴我們!
不論是美術設計、遊戲機制,甚至是地圖本身——你的回饋都非常寶貴。
中國
作為東亞擴展內容的核心,中國自然是重中之重——不僅因其龐大的疆域,更因其文化與
影響力在當時的廣泛延伸。無論是 867 年、1066 年或 1178 年,中國所處的情勢雖然各
不相同,卻始終是其他國家仿效的對象,也是這三個年代中唯一始終存在的穩定政權。
關於中國及其相關機制,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開發日誌中進行大量介紹。不過在此先提供一
個簡短概覽,說明我們的規劃與這個文明在遊戲中的定位。
霸權——全新頭銜等級
由於中國的法理疆域遠遠超過目前遊戲中任何一個帝國,我們特別為其新增了一個全新的
頭銜等級:霸權(Hegemony)。
在所有起始年代中,中國都是唯一存在的霸權。但透過特定的決議,其他勢力也有機會創
建霸權頭銜,例如統一印度或重建羅馬帝國。
目前遊戲中並未開放通用方式來建立這類「超級帝國」,而且除了中國之外,也沒有其他
具法理地位的霸權頭銜。我們將「霸權」這個等級的頭銜保留給具有專屬規則與歷史正當
性的特殊情境,以確保其獨特性與重要性。
(譯註:所以霸權等級的頭銜不能像帝國、王國那樣由決議自創)_
天朝政府(Celestial Government)與功績制度(Merit)
中國是一個官僚制國家,雖然不同時期制度略有差異,但從中央政務到地方行政,絕大多
數職位通常都依據「功績」分派給職業官員。數以千計的人會參加科舉考試,藉此踏上仕
途,造就了當時可能是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政府體系。
在《普天之下》中,中國作為霸權政權(Hegemony),擁有一種特殊的政府型態,稱為天
朝政府。這種政府制度是建立在《權力之路》中拜占庭帝國的行政制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
而來。
在天朝政府下,家族首領與地方總督都是可操作的角色,他們可以累積影響力來爭取職位
,而每個家族也擁有自己的住所(Domicile),作為長期經營的權力根據地。
但與拜占庭制度不同的是,中國的任官制度不僅靠影響力,而是更加重視「功績」。
功績是你在一生的仕途中所累積的價值,透過擔任重要職位、做出良好決策來提升。功績
無法像貨幣一樣消耗使用,而是作為你與其他競爭者在職位遴選時的比較依據。
擁有高功績值,可能讓你晉升為道(相當於王國級)總督,甚至進入中央內閣,擔任部長
級官員。
(譯註:關於「道」 的維基百科如右-https://reurl.cc/NY8RM9)
值得注意的是,功績並不取代影響力:即便在天朝體系內,影響力依然可以透過其他手段
獲取與使用,特別是在一些見不得光的政治手段上,仍然有其作用。
為了確保帝國在任何時候都有穩定且優秀的行政官員來源,朝廷將定期舉辦科舉考試活動
。參與者若能在儒家經典、文采修辭與策論寫作等項目上展現才華,就能獲得基礎功績值
(甚至是更高的功績評價)。
而皇帝本身則擁有操控考試內容的權力,可透過設定科舉的「課程大綱」,來決定哪些技
能是此次考試的評分重點。
這些受重視的能力將直接影響未來哪些角色更有可能晉身為總督等重要官職——也就是說
,皇帝的選擇將形塑未來官僚體系的走向。
帝國國庫
中國的總督不會使用其所統治地區的金錢來支應自身開銷。相反地,他們會將資金上繳給
皇帝及其中央國庫。接著,皇帝會發放俸祿(黃金)給總督,同時也會為全國各總督府分
配其專屬的財庫資金。
只有黃金能用於個人開支,例如建設家族住所、支付子女的家教費用等等。而國庫則專門
用於治理相關的支出,包括興建建築、支付軍費,或進行災害救濟等事務。
如同本篇日誌中所述的其他內容,我們將在未來針對中國的開發日誌中,提供更多關於帝
國國庫的資訊,包括角色如何將資金存入或提取的詳細機制。
(譯註:照字面看來,跟公家有關的開銷都會在另一個系統內收支,與遊戲現有的貨幣–
黃金有所區別)
朝代循環
傳統上,中國歷史是由當時執政的朝代來主導編年的。這種現象可追溯至相當早期,常見
的情況是:一個新朝代上台後,會優先撰寫前朝的歷史。他們會使用皇室檔案來記錄並描
繪舊朝如何興起、如何統治,以及最終如何迷失正道、腐敗墮落——從而為新王朝提供正
當性,以「拯救天下、重建秩序與禮制」。
在我們的時間線中,唐朝曾是一個極其成功且版圖廣大的朝代,治理著一片繁榮富庶的領
域,但到了 867 年時,唐朝已經出現動盪。從這個起始年代算起大約四十年後,唐朝將
陷入一場多方勢力角逐的內戰,即所謂的「五代十國時代」。
最終,宋朝掌握了政權,建立了一個更加依賴官僚制度與內政發展的新王朝。
而宋朝最終又被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取代。元朝所統治的中國,在文化與制度上依然是中
國,但在權力架構上深受蒙古貴族所主導。元朝與其他類似的外來政權,常被稱為征服王
朝(Conquest Dynasties),因其本質上具有與傳統中原朝代不同的特徵(至少在建立初
期是如此)。
(譯註:P社附的朝代循環圖很有意思,在一個一切為三的圓環上,
左下是群狼互相爭奪一條鹿,象徵逐鹿
最上是兩隻鶴,安祥之意無虞
右下則是一條蛇盯上鳥巢,一看就危機四伏,令人聯想到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成語
這三個意象看得出P社對中國文化各種典故掌握得很到位)
在《普天之下》中,我們參考了中國當時自身的歷史觀,亦即朝代循環的概念。中國可以
處於一個穩定時期,本質上是一種黃金時代,期間可專注於累積財富與對外發展。
這個穩定時期可以選擇對外發展(例如唐朝)或對內建設(,這更接近宋朝或後來的明朝)。
(譯註:兩者英文原文分別是Expansion and Advancement)
選擇對外擴張是將重心放在軍事擴張與龐大的朝貢網絡上,將目光向外推展。
對內建設則是專注於核心區域的建設,投入宏大的建築工程、經濟發展、創新,以及建立
強大的官僚體系。
這兩種類型的穩定時期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可以長期持續。只要統治者能適當任命賢能之
士、保護百姓免受外敵入侵,並迅速應對自然災害,就能動員中國的資源完成偉業。不同
的穩定時期會有不同的發展機會與目標達成規則。因此,中國的鄰國也能根據情勢判斷這
頭龐然大物的動向與威脅。
同樣地,這兩種穩定時期都會與正統性的建立與維持息息相關,關鍵在於你的行為是否符
合所選的時期方向。若你的王朝選擇了對外擴張,但未能有效擴張領土,將會損失正統性
;而若反遭外族奪地或掠劫,正統性損失將更為嚴重。
當統治王朝開始衰弱時,整個循環就會進入動盪時期(Unstable Era)。這一時期如同兩
種穩定時期一樣有其獨立規則與影響,但其本質是象徵「轉變」的到來。在此階段,民眾
開始質疑統治者是否仍擁有天命,其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更嚴格的檢視。天災、戰爭與其他
事件若未能迅速處理,評價將更趨負面。總督們將不再無私奉公,對中央的忠誠也會動搖
,開始為自身未來鋪路。
如果皇帝的正統性遭受嚴重衝擊,這個時期極可能滑入混亂時期(Chaotic Era),王朝
將四分五裂,陷入多方混戰,情況如同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
反之,若執政王朝能妥善應對動盪,並成功渡過這段風雨,便能重新進入穩定時期,再次
選擇「對外擴張」或「對內建設」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867年的劇本起點中,唐朝
即處於動盪時期。
在混亂時期,中國霸權的頭銜將被暫時取消,中華地區的各個帝國、王國與公爵領將四分
五裂,成為彼此對立的獨立政權,並迅速展開自立為王的競爭。當新的勝利者浮現,中國
將再次邁入穩定階段,而這個新興的統治王朝將被認為獲得了「天命」,得以統治重新建
立的中國霸權。屆時,將需選擇新的穩定時期類型,並作出數項關於長期發展的決策,例
如採用何處作為首都、王朝的傳統名稱與象徵色彩等。
(譯註:所以又是另一種鬥爭系統?)
關於朝代循環還有許多內容尚待揭露,例如官僚如何協調推動更替時期類型,以及此系統
如何處理外來征服王朝的情況。但這部分將留待日後專門的開發日誌中進一步介紹。
(譯註:就是個鬥爭系統)
中國與朝貢國
對中國帝國而言,朝貢國的概念與草原統治者所理解的完全不同。獨立統治者可以選擇與
中國建立關係,並透過來自中國的權威象徵,獲得正統性的加持。
朝貢國不需要參與中國的戰爭,中國也一般不會出兵保護其朝貢國;不過,與中國建立朝
貢關係的國家,通常較不容易成為外敵直接攻擊的目標。
朝貢國可以透過出使中國朝廷來試圖深化與宗主霸權的關係,進行朝貢使命,並獻上貢品
、貨物、太監或其他能取悅皇帝的禮物。作為回報,他們可能獲得經濟利益、正統性的象
徵文物,或促進對中國創新技術的接觸與進展。
日本
在整個中世世界中,日本可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地區。在我們的時間軸中(公元 867 年
至 1453 年),日本最初是一個深受中國制度影響的國家,地方總督不直接擁有土地,首
都京都則繁華興盛。
貴族家族在儀式、藝術與宮廷權謀中所扮演的角色,遠比在中國重要;但在軍事方面,規
模往往較小,且主要集中於對付位於本州東部的阿伊努人或蝦夷人,而非國內其他貴族家
族。
隨著時間推移,部分貴族逐漸設法在地方建立起世襲領地,國家也逐步邁向軍事化,最終
發展成為更接近西方封建國家的形式。
惣領(Soryō)與律令(Ritsuryō)──一個領域中的兩類封臣
(譯註:關於惣領/總領的維基百科,請見
https://reurl.cc/xNb1W4)
與行政制不同,在行政制中,總督職通常對應到公爵領頭銜(而在中國甚至可能涵蓋各種
等級),日本的總督職則通常僅為伯爵領。這使得權力在日本遠比其他地區更加分散。
(譯註:等等,所以中國可能有帝國級總督嗎?)
在 867 年與 1066 年,大多數伯爵領是由律令制統治者所掌握——這是一種與行政政府
類似的政體;而到了 1178 年,日本大部分地區已轉由地方的惣領領主所統治——這種體
系則更接近封建制度。
律令制統治者會使用影響力來爭取官職任命,通常不具備強大軍力(除非透過其家族所帶
來的特殊加成,這部分將在後文詳述)。
而惣領封臣則是在中央政權勢衰之際,取得某一地區的實質控制權,並將之轉為永久性封
地。他們的繼承方式為世襲制,軍隊實力較強,也能更輕易地透過軍事行動控制多個伯爵
領。惣領封臣在戰爭時對帝國或有助益,但通常對中央而言是潛在的威脅。若一位律令官
員企圖將自己的總督職轉變為惣領封地,將被視為犯罪行為。
家族關係與勢力聯盟(Blocs)
不同家族之間的長期關係現在會被追蹤,並以一條動態關係軸呈現,從深厚友誼一路到激
烈敵對。每當某個家系成員對另一家族成員採取重大友善或敵對行動(如聯姻或謀殺),
兩家之間的關係都會因應這些事件而變動。
(譯註:你要做這系統又何必搞一個臭名昭彰的友與敵出來?)
在日本,家族之間還可以組成勢力聯盟(Blocs)。這些聯盟是由多個家族組成的集團,共
同追隨某一個家族的家主,其形成主要基於彼此間的家族關係。勢力聯盟是一種軍事同盟
,在地圖上會以類似草原聯邦的形式呈現,但有明確的領導者與更深層次的責任架構。
勢力聯盟的成員將會參與其領袖的派系活動與戰爭,無論是進攻或防禦性質。這也意味著
,即便日本政治極為分裂,戰爭一旦爆發,其規模與影響依然可能非常全面。
天皇與關白
在我們所涵蓋的時代中,日本的天皇擁有的權力程度不一,但普遍而言,其角色相較於外
國君主來說更偏向於象徵性與儀式性。實際上,日本的實質統治者往往是關白(Kampaku)
——一位代表天皇統治的律令制官僚。
關白的繼承方式類似於拜占庭皇帝的歡呼繼承制,但評選標準有所不同,例如會額外重視
與皇室的聯姻關係等條件。
天皇(Ten’nō)依然在儀式上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也是一位可操作角色,但在所有起始年
代中,他僅實際統治自己的家族莊園。如同許多日本貴族家族,他居住於帝都京都。
只有律令制統治者可以被任命為關白,但若惣領領主能建立起足夠強大的派系,也能透過
武力奪取此最高權位,建立起將軍政權——也就是惣領版本的關白。
天皇本身亦可爭取成為關白,若成功被任命為關白,則可選擇退位,成為院政天皇,象徵
著皇權主導的強勢時期。
(譯註:一個系統巧妙地把院政、幕府、關白融合成一體三面系統,真有你的,P社!)
由於關白或將軍實際上是日本政權中的最高領主,他們擁有極大的實權,並能推行特殊的
帝國政策法,規範封臣在領內的行動與限制。
一旦惣領領主建立起將軍政權,將會啟動社會結構的重大轉變,愈來愈多的日本封臣會轉
為惣領封地,象徵武家政權的興起。
日本家族
由於日本大多數封臣在開局時僅擁有一座伯爵領,因此特別需要其他方式來建立持久性的
權力基礎。
家族莊園便是惣領與律令統治者皆可使用的一種方式,可用來長期累積實力。日本統治者
將擁有許多專屬的莊園建築,以達成此一目的。其建造成本與效益也已特別調整,以更貼
近日本的實際情境與資源狀況。
對惣領來說,這更是強化與解鎖特殊兵士的關鍵所在。
(譯註:行政制有住所、冒險者有住所、游牧有住所、中國有住所、日本也有住所,只有
最落後的封建制和氏族制沒有住所)
另一種強化家族力量的方式是將你的威望投入於「家族志向(House Aspirations)」。
家族志向具有特定主題,並可透過持續投入威望進行升級。升級後將解鎖各類能力與修正
效果,讓你能夠專精發展某個方向,並擴展可動用的資源。
志向能讓你塑造家族的優勢,例如聚焦於軍事、陰謀能力,或經濟發展,並可解鎖家族莊
園的特定升級項目。
東南亞
在本作時間軸所涵蓋的時期,東南亞尚未如日本或朝鮮那樣深受中國文化圈影響。無論是
大陸還是群島地區,當地的政權多半由信奉本土信仰的部族領主,或是信奉印度教或佛教
的「印度化(Indophile)」政體所統治。
與北方高度官僚化的政權不同,東南亞的國度往往較具過渡性。這些國家多為小型中樞政
權,統轄一套會隨時間收縮或擴張的朝貢網絡,而這種變動多半並不伴隨劇烈衝突。
此區的「大帝國」往往是在上述體系上進一步發展的版本,由祭司代替統治者執政,這些
統治者自稱為神王,並居於巨型廟宇城市之中。
曼荼羅政府制(Mandala Government)
在《普天之下》中,東南亞的佛教與印度教政權多數將以全新政體「曼荼羅政府制」作為
開局形式。此種政體初期的封臣與直轄領上限較低,取而代之的是更高度依賴自身特殊形
式的朝貢體系。
曼荼羅政府制的主要地產類型為全新的寺廟要塞(Temple Citadel),但同樣可以持有城堡
與寺廟等其他類型地產。
天王羅闍(Devaraja)——神王體系
(譯註:天王羅闍是我個人翻譯,把Devaraja拆成Deva和raja
raja就是東南亞常見的君主頭銜-羅闍,
Deva則有神明之意,借用佛教常見的用語-天王來指代,然後將兩者合而為一)
獨立的曼荼羅統治者被視為天王羅闍—神王。這類統治者的大部分權威與力量來自虔誠,
許多原本需消耗威望或金錢的行動,如今將改為消耗虔誠。
作為天王羅闍,意味著你追求成為佛教或印度教理想中的君王典範,以你的光輝德行吸引
封臣與朝貢國歸附。你越能展現這樣的神性與正統性,就越可能從他國手中奪取其朝貢國
,壯大自身勢力。
天王羅闍隨著虔誠等級的提升,會提供額外的強化效果,逐步解除政體初期對封臣與直轄
上限的限制。隨著神王地位的晉升,即便曼荼羅政體初期看似薄弱,也能最終發展成為強
大的區域霸主。
天王羅闍將根據虔誠等級獲得一系列全新的加成效果,並隨虔誠等級提升而變得更加強大
。這些加成將逐步提升政體初期受限的直轄領與封臣上限。
隨著你的神王地位日益上升,即使曼荼羅政體在開局時因封臣與領地限制而顯得薄弱,最
終仍能發展為極具實力的政權。
首都神廟(Capital Temple)
作為一位天王羅闍,你身上的神格崇拜實質上就是你統治權威的來源。為了不斷向世人彰
顯其神性與威權,這些統治者會興建宏偉的神廟城市。像吳哥窟或婆羅浮屠這樣的建築群
至今仍屹立不搖,當時正是透過這些建築展現神王的力量,並作為其政權的儀式核心。
首都神廟將使用全新的「偉大工程(Great Project)」系統,讓你、你的封臣與朝貢國
都能一同參與,投資並擴建這座神廟。
雖然造價昂貴,但首都神廟是你解除政體初期封臣與直轄領限制的第一種方式,同時還會
帶來眾多其他加成。而一座壯麗的首都神廟,也將成為你後繼者的力量象徵,即使他們尚
未如你一般展現神王威儀,仍可藉此維繫朝貢國的忠誠。
天王羅闍神格面向
類似於日本的「家族志向(House Aspirations)」,作為一位天王羅闍,你可以投入虔誠
以培養個人神格崇拜的方向。
例如,若你選擇強調武神般的特質,那麼透過戰爭獲得虔誠將變得更加容易;反之,若你
專注於寧靜與祥和,則可改以較和平的方式積累虔誠,這僅是其中一例。
你所選擇的天王羅闍面向也會決定你在達到高虔誠等級時所能獲得的各種加成。
《普天之下》資料片中的其他新功能
偉大工程(Great Projects)
如前所述,本次更新另一項全新功能便是偉大工程。這是一種讓多位統治者共同出資、合
力打造重大設施或成就的機制。通常情況下,這可能是同一政權內的封臣聯手資助建設如
長城般的巨構工程;也可能是地方總督集結資源,在自然災害發生後協力推動賑災重建。
偉大工程的好處既可能是與工程目標本身直接相關的集體效益,也可能是參與者個別可得
的回報。
本次更新也加入了新的建築欄位類型,讓偉大工程能建造出與特殊建築或紀念碑並存的專
屬建築類型。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偉大工程都與某種巨大建築物或紀念碑直接相關,
但所有完成的工程都將帶來實際可見的影響。
在《普天之下》中,我們引入了多個全新的偉大工程。正如今天介紹的其他系統,我們也
會在未來的開發日誌中詳細介紹這些具體工程內容,以及偉大工程作為一項完整系統的運
作方式。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是一種會反覆出現在特定地區的「局勢事件(Situation)」。儘管災害本身的破
壞可能迅速發生並結束,但這場局勢事件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重點放在災後的重建過程,
例如應對一場大洪水所造成的破壞。
每場自然災害都會對應一個相關的偉大工程,這讓同一地區的多位角色能攜手出資,投入
災後重建行動。為此,每個工程也設計了若干可選的投資項目,這些投資不僅能協助復原
,也可能被用來謀求政治利益,或讓災區在重建後比災前更加繁榮。
(譯註:我懂了,黃河發大水→災害,中國多位總督聯合出資治水→偉大工程,是這樣吧?
)
我們的設計初衷不是讓自然災害成為遊戲中一種隨機且極具懲罰性的打擊,而是要將其視
為統治者展現治國能力的契機,也是一種讓玩家有機會克服挑戰、推動長期目標的轉機。
絲路
儘管中國在東亞及其周邊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但對於世界許多其他地區而言,中國
的影響力往往是間接性的。我們希望藉由這次資料片的機會將這一歷史現象納入遊戲體驗
之中,因為它在當時其實相當具體可感。
數千年來,貨物與創新自中國向西流動不息。雖然貿易本身並不是《普天之下》的核心系
統之一,絲綢之路仍將會在地圖上具體呈現。只要中國處於穩定時期,掌握絲綢之路上的
轉運中心(entrepots)將帶來實質的經濟利益。
此外,對西方統治者而言,絲綢之路上的這些轉運地點也可能成為中國創新向外傳播的媒
介——來此旅居的使者與旅人,將有機會將這些技術與知識帶回他們的本國領地。
那地圖上其他區域呢?
本篇開發日誌的目的是提供《普天之下》資料片中各項主要功能的整體概覽,但同時也有
許多內容尚未揭露,將留待日後的開發日誌逐步介紹。
在接下來的幾週中,我們將針對本篇中提到的功能進行更深入的說明,並介紹一些尚未提
及的內容,例如朝鮮半島、北方草原地區、東南亞的部族政權,以及當然還有——地圖本
身。
下週的開發日誌將首先帶來對新地圖的概覽,之後我們會依區域細分,逐步深入介紹各地
的具體遊戲內容與系統。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68.76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radox/M.1748362138.A.4F7.html
→ shirman: 補充一下,在P社附圖中,日本一國就是一個伯爵領 05/28 00:15
→ shirman: 例如尾張國=尾張伯國 05/28 00:15
→ shirman: 而另一張附圖的關白,則是帝國級頭銜 05/28 00:16
→ shirman: 所以天皇是甚麼等級頭銜就很玩味了 05/28 00:16
→ shirman: 而更令人好奇的是,公爵頭銜在日本政體裡是甚麼用途? 05/28 00:16
推 leptoneta: 我還以為天皇會被設定成教宗這種宗教領袖 05/28 00:50
→ leptoneta: 中國州刺史/知州大概就是伯爵級 05/28 00:51
→ leptoneta: 道是王國級 那公爵級會是什麼? 路? 05/28 00:52
推 csi9507121: 九州公爵=太宰府,大概是這樣對應吧? 05/28 00:53
→ leptoneta: 還是以元豐四十方鎮作為法理公爵領? 05/28 00:57
推 YYOO: 想挑戰朝鮮 05/28 02:28
推 a420360: 蠻期待的 05/28 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