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評論] 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分析 /雀雀

看板 Ourmovies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時間 2025-05-19 13:01:57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lden-Award 標題: [評論] 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分析 /雀雀 時間: Mon May 19 12:55:47 2025 2025第27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分析: 在這個檢視台灣年度電影產能與整體體質的時刻,我們該怎麼做? https://pse.is/7lhq68 Yahoo奇摩電影戲劇編輯部 【文 / 雀雀】 2025 年第 27 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公布,《鬼才之道》入圍 14獎是入圍大贏家,《小 雁與吳愛麗》入圍 12 項,而《白衣蒼狗》入圍 10 項,《優雅的相遇》與《河鰻》則入 圍 6 項,《我家的事》與《默視錄》入圍 5 獎,《女兒的女兒》、《破浪男女》、《角 頭—大橋頭》與紀錄片《大風之島》入圍 3 獎。入圍兩獎的為《乒乓男孩》、《有病才 會喜歡你》,紀錄片《日泰小食》及偶動畫短片《無名刀》。入圍名單則是星光褶褶:入 圍者包括張艾嘉、陳柏霖、張榕容、夏于喬、藍葦華、李康生、曾國城、楊貴媚、林嘉欣 、曾敬驊等,都是台灣觀眾熟悉的演員。 北影影帝后部分,《女兒的女兒》張艾嘉與《小雁與吳愛麗》夏于喬兩位演員都是首度入 圍台北電影獎,也是繼金馬 61 後的「最佳女主角獎之爭」第二回合。而這一次是《鬼才 之道》張榕容、《有病才會喜歡你》江齊與《我家的事》高伊玲一起加入戰局;兩位資深 男演員陳柏霖、藍葦華,以及新銳演員黃冠智都是首度入圍台灣的電影獎:陳柏霖是以《 鬼才之道》、藍葦華則是憑《我家的事》,兩人與新生代台灣男演員黃冠智(《愛作歹》 )都是金鐘獎得主,且三位也都是首度入圍台北電影獎。潘綱大以《河鰻》二度入圍北影 ,來自泰國的演員萬洛.隆甘迦則是同樣以《白衣蒼狗》再度入圍台灣的電影獎。 北影自 2019 年起改制,從原本公布「40部入圍片單」(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與動畫 片各10部),改為將入圍名單調整為「分獎項公布入圍名單」,包括導演、劇本與演員獎 等,提早聚焦榮耀特定影人,得獎名單結果則無大變。此舉為更多年度優秀影人戴上光環 (入圍即光榮),難免弱化了台灣電影群像本身。且平均每年少了十部左右的台片入圍機 。例如今年共 32 部作品入圍台北電影獎,是改制以來出現的「最多入圍作品數字」, 但仍少於改制前的 40 部。 從 40 部入圍片數變成 30 部入圍片數,照理來說更可集中資源用來聚焦宣傳這些年度入 圍的台灣電影。 若要論改制的北影「提早榮耀影人是否必須?」已經太晚,但討論「可被注目的年度台灣 電影」則還是有其空間機會。畢竟任何文化競賽規則都要與時並進,最後總能找到不會顧 此失彼的方法。例如影展方大費周章地找來了一批優秀的初選評審,耗時耗力看片與討論 過後所提交出的。好處是提早醞釀國人期待 看到台北電影獎最終入圍名單的心情,甚至由民間加入討論「初選片單中誰有望 / 有資 格入圍?」而。 後者甚至有機會可以發揮:例如金馬 61 入圍片單中的《餘燼》、《 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和《蟲》為何都沒有入圍到北影27入圍名單之中?若有公布 初選片單,大家就會知道《餘燼》與《蟲》其實是有過初選進入到複選,只是最後複選評 審(註一)並沒有讓電影入圍任何一獎。有此消息作以對照,接著產業面才能進一步去討 論《餘燼》這部代表著台灣電影最接近產業工業化可能性的劇組團隊作品,何以在「技術 獎項」上最終竟落得顆粒未收的地步?而觀眾與社群平台上是否也能激盪出相對應的聲量 ?其實無論是罵是讚,有討論都比寂靜無聲的狀況還要好。 《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則是因為電影完成日與報名截止日差了一天而不能報名。 但不論是台北電影獎辦獎單位或者電影發行單位,在溝通報名事務時何以會落得讓這部去 年「第二賣座國片」且是「最有走出國際的國片」,最終無法在台北電影獎這個「全台灣 最大國片電影獎」現身、與所有國片產業人員共襄盛舉的地步? 至於台灣藝術家蘇匯宇《三廳電影》The Trio Hall 明明入圍 2025 今年柏林影展 Forum 單元,在北影卻是連初選(註二)都沒有通過的問題是出在哪裡?這些也是值得透過新聞 的報導資訊而讓更多台灣人有機會去關心台灣影視產業狀況。其實既然當了評審,這些被 賦予重任的社會賢達們的眼光與選片能力也是該有承擔全民公評的抗壓性存在。 其實筆者本人每年看各電影獎的入圍名單,不論怎樣都是能從入圍片單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自行用大數據去理解名單所透露的意義,甚至會感應到電影之神想告訴影迷的天啟。當 然每個電影獎也都難免會漏掉了好評的電影、賣座的電影、爭議的高成本電影,或者影迷 很期待的國外影展入選電影...... 只是這樣好似就拉掉各種讓一般觀眾能一起與之討論 電影的大題目了。 在2024年3/15至2025年上映或提早報名第 27 屆台北電影獎的片單(註三)之中,最後成 功入圍的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 (下略) 由上述片單可綜觀 2024 年三月到 2025 年初台灣電影的產能與整體體質 —— 或說本來 應該要是如此才對。若想讓更多人去看、去討論、去喜歡台灣電影,到底我們該怎麼做? 以前的電影或許導演只要找到錢、拍自己想拍的電影就可以了。然而如今拍電影不再是創 作者可以自己拍開心、不顧觀眾反饋的時代。台灣影視創作者都掉進全球影視浪潮的浮沉 之中,資金是創作者的船身、電影獎可以是船鳴笛,創作者掌舵,但總還是要懂得觀眾群 那面風帆長得是什麼樣,才能載著船上的人,早點去到想去的地方。大家真的要更密切溝 通、討論和一起努力,這樣台灣電影的小船才有機會變大船、變郵輪,乘載全世界更多影 視觀眾上船。 我依然會期待明年台灣電影的產能與整體體質,終於能夠真正反應在 2026 年第 27 屆台 北電影獎的入圍名單之中。 ------------------------- (註一)2025 年第 27 屆台北電影獎複選評審名單 (註二)2025 年第 27 屆台北電影獎初選評審名單 (註三) 《金門》 《尋找湯德章》 《(真)新的一天》(入圍2024北影) 《看到靈魂的那隻眼 師公》 《莎莉》(入圍2024北影) 《鬼天廈》 《我在這裡等你》 《她說》 《以愛之茗》 《眠寐之際》 《八戒:決戰未來》(入圍2024北影) 《破浪男女》入圍3項 《日泰小食》入圍2項 《我想和你在一起》 《愛的噩夢》(入圍2024北影) 《嘎啦》 《夏日的檸檬草》 《我父英風》 《鬼才之道》入圍14項 《Ozone青春冒險》 《角頭-大橋頭》入圍3項 《誰殺了比利比莉》 《愛情城事》 《導演你有病》 《穿著旗袍的女孩》 《種土》入圍3項 《雪水消融的季節》(入圍2024北影) 《台北十日》 《小雁與吳愛麗》入圍12項 《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 《默殺:無聲之地》 《乒乓男孩》入圍2項 《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 《鬼們之蝴蝶大廈》 《愛子歸來》 《黑之牛》 《餘燼》 《默視錄》入圍5項 《女兒的女兒》入圍3項 《春行》(入圍2024北影) 《鳳姐》 《台灣超人》 《傷痕—老兵的故事》 《優雅的相遇》入圍6項 《交換禮物》 《非想非非想》 《曦曦》(入圍2024北影) 2025上映 《故事開始的地方》 《夜校女生》 《臨演人生》 《殺夫》 《命中註定那頭鵝》 《獵人兄弟》 《有病才會喜歡你》入圍2項 《我的老師-首部曲:燈塔水母的秘密》 《器子》 《刺心切骨》入圍1項 《謎宴》 《深淵宇宙》 《沈睡的水下巨人》 《夏日最後的祕密》 《跳進部落的孩子》入圍1項 未上映: 《白衣蒼狗》入圍10項 《河鰻》入圍6項 《我家的事》入圍5項 《進行曲》入圍1項 《愛作歹》入圍1項(公共電視新創電影) 《大風之島》入圍3項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urmovies/M.1747630918.A.71C.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