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選秀雲記者慘遭TA寫手圍剿

看板 NBAEasyChat
作者 Myosotis (・8・)
時間 2025-05-20 12:51:32
留言 110則留言 (14推 0噓 96→)

首先我可以理解也尊重 "休賽季" or "選秀季" 期間的炒作文化  但有很多像 Brett Siegel 他這種是選秀前才跟風冒出來蹭的, 就像看到仁勳醬說要來才來的 你怎麼不早點說呢 https://puu.sh/KtPK5.jpg
但不知道為什麼 副總統有台詞 萬安蔣有台詞 仁勳醬沒有台詞 連「嗨」都不給說 明明我那天在現場聽到 仁勳醬出場的全場歡呼聲是最大聲的 比周湯豪&告五人的演唱會還更專心 -- 我通常不會全盤接收 短時間內的 股價波動 我比較相信我一整年所聽到和觀察到的內容 我這幾天也在反思這類評價兩極,或是該如何看待這些炒作與波動 想問一下大家,如果你做為一個 球探 / Draft Twitter / 球迷 當你在評估一名待選新秀球員時 你應該該如何客觀地去權衡與分配 - 實際比賽內容 - 休賽期加分內容(Combine, Workout, Interview)或 "炒作列車" 的兩者比重? 我舉個例子 A: #10 Cody Williams, Egor Demin, Cedric Coward B: #29 Isaiah Collier, Jase Richardson, Ben Saraf A = 與季中相比,股價上升的人 B = 與季中相比,股價下跌的人 A 可能在球季中有些掙扎,但因為Combine後受到大量炒作 B 則是季初與季中就曾表現出色,但某些原因讓行情被前者超車 Egor Demin 優勢: 穿鞋 6'9.5" (207cm) 的高控衛,能在無人防守的訓練中投進球 隱憂: 當他面對高壓的比賽時,他並沒有證明自己是一個能投籃或者有效率的人 Cedric Coward 優勢: 訪談不錯我喜歡,穿鞋 6'7" 3D也能傳球,在無人防守下的試訓中表現出色 隱憂: 健康疑慮,他實際比賽內容的樣本量過少,他只有打6場比賽就因傷報銷了 Jase Richardson 優勢: 高階數據 BPM,AST/TO 都表明他是今年大一新生中的高端玩家 隱憂: 穿鞋 6'2" 的 SG ? 他的組織也沒有體現在場均助攻數字上面 Ben Saraf 優勢: 開季前就打過NBA熱身賽實戰過同時並不遜色    球季初期也有很好的表現讓身價維持在樂透一段時間過 但球季後季因為賽程疲勞和傷勢關係的影響讓他的行情逐漸下滑 隱憂: 近期數據比較平淡,相關討論聲浪也少了許多 部分歐洲球員還有季後賽打,所以他是還沒受到體測成績影響 不過 Ben Saraf 的部分也可以套用在 Kasparas Jakucionis 上面 他同樣也有受到一些傷勢的影響,後期同位置上就被 Jeremiah Fears 給超車了 因為時間線的關係,當距離選秀夜越接近, 人們所接收到的資訊,和印象分數會更重 但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看風向的炒作文化, 雖然我沒有什麼能力可以改變它就是 這聽起來像是:鼓勵球員只要在最後一刻 上補習班臨時抱佛腳拿到印象分數就好了 我也不是說真的很抗拒這類的"短期"炒作列車, 我自己也樂意吸收有營養的內容並替他們加分 嚴格來說我比較更像是替整個球季中長時間表現出色, 卻因為"短期"被看見的小瑕疵而被冷落的人打抱不平 相對親民的例子有點類似 A球員前三節都打很普通,合計10分,第四節單節20分,全場30分 B球員前三節合計25分,第四節沒有力氣 只有拿到5分,全場30分 A同學每天下課都跑網咖,大考前一個月臨時抱佛腳成暴發戶,跌破眼鏡考進名校 B同學每天都很認真上課,段考也都常駐班上前三名,但大考遇到身體不舒服搞砸了 其他像是 Ben Simmons, Tristan Thompson, Trayce Jackson-Davis 實戰中死都不投三分,TJD 大學期間也沒有想要嘗試讓進步去適應環境 但只要在試訓或休賽季時發布無人防守的三分球連續投進片段就能得到炒作 真的叫你上場去比賽時,又變得好像不曾發生過這回事,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健康因素也是,我明白沒有人會願意受傷 根據受傷的時間點不同,它就會產生出相對幸運的人和不幸的人 因此就我個人而言,當我在評估選秀項目時 針對休賽季的體測成績,是的 它很重要 無論是靜態 動態 都是參考指標 就樂透而言,上下浮動的 ±5 個順位內的變化都還算合理 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但我不覺得它的佔比有多到會讓一個球員的評價在"短時間"內突然大翻轉 預估二輪原本要退選返校的突然變成有望威脅樂透 預估樂透的突然掉到二輪去 我個人會比較相信他們"長時間"所展現出的比賽內容還有成長軌跡 還有最重要的是 我會看 "轉換率" (translate) 如同電源供應器有分金牌、銅牌,相同的瓦數之下 它可能會因為用料不同而有功耗,實際的轉換率也不同 https://puu.sh/KtPK3.jpg
針對體測成績的部分,我們就拿體能中的 彈跳 來舉例 Tahaad Pettiford - 42.0" VJ Edgecombe - 38.5" Tre Johnson - 37.5" Cooper Flagg - 35.5" 就字面定義上來說,體能最好的是 Tahaad Pettiford 嗎? 絕對不是 彈跳數字可以造假 它不算作弊 就是一種取捨 最大彈跳 = 最大摸高 - 原地摸高 而原地摸高對於控球後衛而言,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項目 他們可以透過刻意去降低摸高,來進而提升最大彈跳的數字 如果你去對比 差不多身高 臂展 的球員中 如果某一位球員的彈跳數字很高,但摸高卻少其他人不少 那麼他的彈跳成績就是相對有水分疑慮在的 Keon Johnson - 48.0" Shane Larkin - 44.0" 這兩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們在選秀前可能有上了什麼彈跳補習班,或是灌水教學 幫助自己分別衝到 2021 #21 快艇 和 2013 #18 小牛 但如果你仔細去比較兩人的摸高成績,會發現分別是 Keon Johnson - 8'1.0" Shane Larkin - 7'5.5" 這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Shane Larkin 很矮就算了 尤其 Keon Johnson 整屆彈跳第1,摸高卻倒數第5 他整個人是連演都不演的你知道嗎? 但多數人們只會接收到他破大會紀錄的表面資訊, 而忽略他背後是如何作弊得到這個紀錄的 再來提到轉換率,講的大概就是你球場下面測量出來的東西 你能轉換多少內容到實戰場上面去應用呢? VJ Edgecombe 首先我覺得他沒有認真跳... 他應該不止這個數字,但無論他的數字顯示多少, 他都有將他的彈簧腿去轉換到實戰灌籃或追魂鍋上面 而 Cooper Flagg 這個數字不算特別高, 但以他白人而言,這個身高臂展能確實應用到實戰上我覺得就可以了 而如果平常很少看比賽的人,只看體測的話可能會認為 Tre Johnson 應該是一個體能勁爆的球員吧? 但很遺憾的他並沒有將這些體能轉換到實戰場上, 他整季的灌籃嘗試不到10次,同時也是他被詬病的疑慮 這完全不像是一個 6'6" 兼具長臂展及彈跳 該有的數字 但別誤會,我不是要以偏概全的去抹滅他 實際上 Tre Johnson 是我本屆選秀非常喜歡的球員之一, 他可以說是本屆選秀(甚至近五年)中最強的大一射手沒有之一。 當他今天有更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得分,能夠幫助球隊贏球的時候 那他上場後有沒有灌籃,對我而言不是那麼的重要 就像你不會因為 Jalen Brunson / Tyrese Haliburton 沒有灌籃就說他不好 然後看到 Anthony Edwards 灌籃就拼命說:你好帥 我好濕 而比起 - 身體有條件能做,但沒有去做 - 想要去做,但因為身體條件受限而做不到 那當然是前者更好,也因此 Tre Johnson 的體測成績 對他確實是一個加分選項,即便他沒有證明過能轉換到場上, 但不代表他未來不可能發生灌籃的場面,他有條件能做到,這取決於他的心態 我會比較偏向是他的身體還沒發育完全 而他選擇一種比較相對減少對抗但也避免受傷的打球方式 短期內可能還能用年紀很年輕,身材還沒練壯來護航, 但如果未來一直這樣可能就會被點出害怕碰撞的缺點出來 而像是 Egor Demin 的投射能力的轉換率當然也能套用類似的說法 我可以不吃他場下練投片段的那一套,我仍然會給予實戰內容更多的佔比 但我不會完全把話講死說他未來不可能開發出投射潛力 我也樂見他能開發成功 至於 Ben Simmons 那種就比較像是 狼來了  你整個人的SOP循環太多次了 沒人想相信你 -- 我想強調的是 如果這是你短期內所接收到的資訊量 比起跟風盲目的搭上炒作列車,只記得印象分數 或是因為看到有話語霸權的人說 Ace Bailey 無腦 好那就給他貼上一個 #無腦 的標籤,後面不用看了 那你就有可能忽略掉他的發展軌跡和他實際上其實是有在閱讀比賽的 只是他腦袋的網速有點慢,讀取過程中要比一般人還要花上一段時間 如果今天你幫他升級設備,換了一個更好的環境,也是有可能變好的 我會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過比賽內容再來下定論 沒有時間的話至少也優先相信其他有看過比賽的人 最後回到正題,認真的反問大家 當你看到像是 A 和 B 這些類型的球員時 請問 B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應有的 credit 呢?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EasyChat/M.1747716694.A.67D.html

Myosotis : 這一篇文章值 1000 Ptt幣 05/20 12:51

Myosotis : 欸我都還沒開Zone 為什麼EZ板會出現12頁的文章 05/20 12:52

ZIDENS : 仁勳醬 嗨 拿尼嘎SUKI 05/20 12:56

EZ78 : 三分球練投 是在說Malauch嗎XD 05/20 13:02

emptie : 確實 但那些記者吃飯的途徑就是炒作 所以 05/20 13:03

dash007 : Tre Johnson的摸高確實會讓人懷疑他彈跳有灌水XD 05/20 13:04

TimmyWendell: 關於最後的問題可能要看對手策略做了什麼改變,球 05/20 13:08

TimmyWendell: 員本身有沒有辦法跟上那個改變。應該不會單只有體 05/20 13:08

TimmyWendell: 力上的問題 05/20 13:08

Myosotis : 問一下 EZ78 Zubac在實戰中有設定戰術給他投三分嗎 05/20 13:10

EZ78 : 完全沒有 所以他三分完全是沒有任何必要的技能 05/20 13:12

dash007 : 如果球探有做球員長期觀察,應該不太會受到炒作影響 05/20 13:13

dash007 : 但是待選球員眾多,多數球探應該只會對喜好的球員做 05/20 13:14

dash007 : 深入追蹤。 05/20 13:14

EZ78 : 我是覺得 最後衝刺有用的多半是賽季中關注相對不高 05/20 13:15

EZ78 : 的或是本來體能有一些疑慮的人才比較有參考價值 05/20 13:15

dash007 : 老實說,自從Demin那句想在猶他退休的發言出來以後 05/20 13:18

dash007 : 我真懷疑爵士會找馬刺換籤(#21換#14),剛好樂透區.. 05/20 13:19

dash007 : 小市場爵士最怕人養好了,人就走了,像那個Hayward 05/20 13:20

interestbi : combine體測+測試比賽,如果B是被A因體測超車,B測 05/20 13:22

interestbi : 試比賽有機會平反吧,類似Derik Queen 給我的感覺, 05/20 13:22

interestbi : 體測差但球技又會給人想像力,樂透新秀沒打測試比 05/20 13:22

interestbi : 賽就比較難理解,最近期的狀態且面對同期新秀的影響 05/20 13:22

interestbi : 力 05/20 13:22

Myosotis : 其實 Malauch 還在非洲的時候我就看過他有三分潛力 05/20 13:35

Myosotis : 但進Duke我沒看他投過 我不知道他是不想還是不准投 05/20 13:36

Myosotis : 但真的很多選秀前的試訓又開始冒出來 三分練投影片 05/20 13:37

Myosotis : 有些比賽看不多的人就會被誤導而接收多餘的炒作資訊 05/20 13:37

EZ78 : 我感覺他現在出手太慢了 太慢的出手常常只剩下 05/20 13:38

EZ78 : PickAnd Pop能投 05/20 13:38

Myosotis : 我是有看到一些人把 Malauch 的模板給 Zubac 的 05/20 13:38

Myosotis : 周志豪選秀前的模板也是 Zubac 05/20 13:38

Myosotis : 但我很難想像 周志豪 = Malauch USG%應該就差不少 05/20 13:39

Myosotis : 共通點大概是他們的籃下命中率都有一定的把握度 05/20 13:39

EZ78 : 周志豪我覺得我事後是低估了他的籃板能力 05/20 13:42

EZ78 : 但也高估了他的低位 比想像中還慘 05/20 13:42

EZ78 : Malauch跟Zu我是沒什麼想像空間 Malauch太不傳統 05/20 13:43

yoyofish02 : 今年的Zubac跟去年的Zubac也是有差捏... 05/20 13:43

Myosotis : 他沒進Duke前 以他的身體條件 我是拿 Embiid 當目標 05/20 13:43

Myosotis : 只是Duke人才太多了 沒有太多主導權能分給他來練 05/20 13:44

Myosotis : 現在搞的也只剩下想像空間 然後完全沾不上邊了 05/20 13:44

pneumo : 我以為我來到總版 05/20 13:45

Myosotis : 然後回前面 dash 那ESPN有話語霸權怎麼辦 05/20 13:46

Myosotis : Jonathan Givony 自己就是帶頭炒作的那一個人 05/20 13:46

Myosotis : 可是以他在業界的實力來講,你又不能完全不聽  05/20 13:47

Myosotis : Sam Vecenie 就相對客觀一些 他不太會刻意短期炒作 05/20 13:49

Myosotis : No Ceiling 因為團隊人數眾多 也允許不同聲音來交流 05/20 13:49

Myosotis : 他們的內容也是有經過討論和過濾過的 可以參考 05/20 13:50

mjkblbjboth : 無法想像zone全開到底有多強... 05/20 13:51

Myosotis : 差不多30頁起跳 05/20 13:53

dash007 : Givony就是炒作2025梯選秀是近20年最強的那位吧? 05/20 13:54

dash007 : 真的扯 05/20 13:54

Myosotis : 他應該是被ESPN給帶壞的... 05/20 13:55

Myosotis : 以前DX團隊還有 Mike Schmitz 幫他撐腰 05/20 13:55

Myosotis : 他是貨真價實,物理上鏡頭的門面 後來被拓荒者挖腳 05/20 13:56

Myosotis : 後來 Givony 才不得不被推上螢幕前 05/20 13:56

Myosotis : 以他的立場而言他也不太可能替ESPN說 05/20 13:57

Myosotis : 這屆選秀或哪一個球員很爛 請大家可以不用看 05/20 13:57

love1500274 : 我最喜歡Sam Vecenie直接說 幫你煎靠爸 05/20 14:21

Myosotis : Sam Vecenie 就很 real 05/20 14:32

dragon803 : Vecenie講話很直白吧 他之前也講過LBJ就是湖人最大 05/20 14:33

dragon803 : 的防守漏洞 完全沒在客氣的 05/20 14:33

Myosotis : 但他住澳洲 也有不少地理限制很難親自到現場觀看 05/20 14:33

mingao : 說起來No ceiling體測後發了一篇關於體測贏家就很 05/20 16:19

mingao : 中允,會詢問體測跟進攻端關聯是從去年Devin Carte 05/20 16:19

mingao : r史詩級的移動能力感覺沒轉換到進攻,今年的體測贏 05/20 16:19

mingao : 家又沒參加訓練賽,對體測的含金量很好奇 05/20 16:19

Myosotis : 移動能力我會比較對應到防守端上面 05/20 16:31

Myosotis : 比方說 同樣 6'8" 的人 一個 SG/SF 一個 PF/C 05/20 16:32

Myosotis : 他們的摸高 臂展 上半身的框架 都是不同類型的 05/20 16:33

Myosotis : 比起直線衝刺 車道敏捷是一個比較好的橫移參考指標 05/20 16:34

Myosotis : 你在體測中是不會持球的 防守端也不會持球 05/20 16:35

Myosotis : 因此當判讀中鋒能否大範圍換防時就會參考橫移成績 05/20 16:35

Myosotis : 周志豪因為印象派覺得他好像很慢但他橫移贏過不少人 05/20 16:36

Myosotis : 但比起實際數字,球員的球商和空間意識比較重要 05/20 16:40

Myosotis : Grant Nelson的23-24敏捷成績 9.99 快 還要更快 05/20 16:40

Myosotis : 他們不是上去場上賽跑的 他不能反映你持球能跑多快 05/20 16:41

Myosotis : 而 Grant Nelson 也曾被網路社區炒作成獨角獸 05/20 16:42

Myosotis : 但他防守意識不好,這些敏捷成績也無法轉換到比賽中 05/20 16:43

Myosotis : 進攻端仍然是比較吃個人技術和球商的 而非體測成績 05/20 16:48

Myosotis : 靜態體測比較有實質的加減分 動態體測則會看轉換率 05/20 16:49

Myosotis : 你看近幾年聯盟中被討論的MVP熱門人選裡 05/20 16:51

Myosotis : SGA, Jokic, Doncic, Tatum, Curry ....等等 05/20 16:51

Myosotis : 也不是真的因為他們動態體測多出色 而是人家有技術 05/20 16:52

mjkblbjboth : B 可以學流川上半場先省力 05/20 16:53

Myosotis : 當然,體測成績越好仍然是加分的 也給予更高的上限 05/20 16:53

mjkblbjboth : 原地摸高作假是靠微蹲嗎 05/20 17:07

mjkblbjboth : 看垂直彈跳比較好? 有時候沒有空間動能給你加速 實 05/20 17:10

mjkblbjboth : 戰發揮不出來 05/20 17:10

Myosotis : 我是沒作弊過也無法親自現場偷看... 但應該不是那樣 05/20 17:10

Myosotis : 腰部以下的下半身應該都是站直不會動的 05/20 17:10

Myosotis : 能造假的部分大概是看 肩膀~肩胛骨 的關節吧 05/20 17:11

Myosotis : 如果你平常有在畫畫 素描或電繪 應該會用到無臉模型 05/20 17:12

Myosotis : 或是你有在收藏什麼卡通的 可動人偶/公仔 之類的 05/20 17:15

Myosotis : 鋼彈模型也可以 去看肩膀的可動關節能最大延伸多少 05/20 17:17

Myosotis : 成本越高的版本 可動關節會越多 也能做出更多的伸展 05/20 17:19

Myosotis : 大概就能區分出 有認真做的摸高 和 隨便亂做的摸高 05/20 17:21

love1500274 :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tM2Lr6bVJng 可蹲 05/20 17:22

Myosotis : https://youtu.be/Qk4axTn_ND4 05/20 17:28

Myosotis : https://youtu.be/4O92dUUhiMU 這隻強嗎 沒看過 05/20 17:30

Myosotis : https://youtu.be/wBMSRxBEjqw 國民老公 05/20 17:37

Myosotis : 沒 他不是問 垂直彈跳可不可以蹲 他是問 站立摸高 05/20 17:37

Myosotis : https://puu.sh/KtQuu.jpg 摸高測量方式 選我正解 05/20 17:39

madyoungN : 這三小幹圖 笑死 05/20 17:46

jones17188 : 舉例錯了 看到AE灌籃我會濕 (x 05/20 18:17

mjkblbjboth : 不過演的話也太假 不是有大傷 不會手舉不到貼頭吧 05/20 18:27

mjkblbjboth : 又不是mpj 05/20 18:27

Myosotis : 也有可能他只剪一隻手的指甲讓摸高變短 05/20 21:17

Myosotis : 要測彈跳的時候再換另一支特地留很長指甲的手去測量 05/20 21:17

A00610lol : 哪尼達斯Ki 05/21 01:11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