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提問]日本愛搞「很貴的特規」背後的原因?

看板 Military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時間 2021-11-08 20:45:45
留言 64則留言 (18推 0噓 46→)

: *在下已經關注本版一段時間, : 但是一直不敢發文(怕自己太爛被噓) : 在下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極其粗淺 : 如果我有弄錯的地方還請不吝指教 : 在本版好像可以常常看到一些 : 對於日本「喜歡搞很貴的特規」的印象 : 請問這個印象是日製武器普遍情形 : 還是少數價格貴的特別誇張的 : 導致其他日本製的武器也風評被害? : 如果是1.的話,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官僚性格?產業結構?生產能力限制? : 美國干預?還是他們有特別的戰略規劃? : 以上是我的(沒啥根據的)猜測, : 但我也沒能力自己找資料佐證 : 所以才來本版發問,還請各位指教<(_ _)> 這個問題要分成陸海空三方面來看,因為自衛隊三個軍種的狀況不一樣。 先講海軍,海自的船殼雖然都是國產設計,但早期戰系、武裝、電機都是國外技術授權, 日本又可以直接買到NATO產品(如ESSM)就省很多國產同級裝備的研發經費。 海自沒有海軍中最燒錢的兩個大坑:核能與航艦,後者現在才開始從出雲級慢慢起步, 有作弊般的F-35B在,日本短期間內也不會考慮建造具有彈射器的傳統起降航艦。 即使是最貴的潛艦,靠著一二線破20艘以上的內需,以及高速汰換(16年)維持產線, 把潛艦單價壓低到能接受的程度,整體來看,海自相對沒有什麼特規國產的負面影響。 空自的主力戰機一直以外購設計授權製造為主,純國產的支援戰鬥機實際上是攻擊機, 在空自陣容中佔的比例較少,F-2的問題我以前有發過文章,就不贅述。 戰鬥機本來單價就高,冷戰時期因為隨時有蘇聯進攻的壓力, 日本願意投入較多資源去維持戰鬥機隊的戰鬥力,但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 國防預算下跌,日本所有戰機的升級改造乃至新購戰機計畫都被延後或擱置。 畢竟那段時間就真的沒有太多戰備壓力,中國的新一代戰機直到21世紀才正式形成威脅。 而空自的反應速度顯然太慢,回過神來機體優勢與數量優勢都幾乎消失。 特別是最近中國軍機頻頻越界挑釁,空自的資源消耗速度跟戰爭也只差了一點。 要同時維持現有機隊運作與研發購入新裝備,預算就會受到排擠。 直接買進F-35A與F-35B已經是現階段最快的解決方案了,即使費用看起來很貴, 但空自可沒有時間與金錢再去玩另一個F-2錢坑,買現貨才能應付眼前所需。 陸自裝備花費看似比海空都少,但卻是受到「特規高價」傷害最深的一方。 除了國產貨本來就貴外,陸自最大問題是:沒有實戰機會。 海自跟空自雖未開戰,但平常巡邏、演習、攔截越界船機其實都跟實戰無異。 有實際出任務就有消耗,為了補充消耗就會刺激後勤線運轉, 同時實際任務操作經驗會讓軍方更有動機與動力去改良裝備性能,或購入新的裝備。 陸自在冷戰時期為了對應蘇聯登陸北海道的沉重壓力,裝備無論質、量都處於高峰。 在蘇聯解體後同樣受到預算緊縮與戰備壓力的影響,武器研發汰換都緩下腳步甚至停步。 這時陸自新推出的幾種戰鬥車輛都是價格超高,又沒有反映出與價格相符的性能, 甚至比國外同級產品還差,於是舊車繼續用,新車買個幾台意思意思支持國產研發。 日本在74式後連推兩個新戰車:90式與10式,居然都無法取代74式的地位。 反正平常只會在自家國土散步,車子能動能開砲就好,陸上車輛科技水準較低, 只要國內廠商還會做零件就能維持運作,就變成了新車買不夠、舊車退不掉的惡性循環。 21世紀海空自都「得益」於中國而從冷戰後溫暖被窩裡爬起來, 陸自剛好相反,戰線從北方轉換至南方導致長年建軍方向要大改。 水陸機動團靠著買國外產品勉強湊出雛型(重啟停產的產線而多花錢就不提了), 但雛型與理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那段路最終型態也還沒個底。 陸自必須另開一條全新的建軍方向,跟原有的裝備架構都不通用, 而現有的裝備又不能廢,同時還有舊汰新的老問題在。 攻擊直升機更是坑中之坑,集所有問題(缺乏實戰、平時用不到、單價超高)於一身。 相較之下,我國能量產雲豹取代M113/CM21,這種換代效率就比陸自強太多了。 而且現在是兩方都能維持運作,只缺人開而已。 這也側面印證我國陸軍派在軍中的發言權,絕對比陸自在日本高得多。 -- -- 你誤會了,我不是說雲豹車子性能比日本的好,帳面性能再怎麼強大, 能量產交到軍種手上服役才是重點,10式、90式性能都比CM11強, 但CM11+M60A3的數量比10式、90式多太多了。 很多問題開去伊拉克繞一圈就會發現,然後就會神速改進。 陸自的問題在於沒有實戰需求推動進步,雖然大家都知道世界潮流怎麼走, 但平常用不到又不關乎生死與升官,自然就放置不管了,中華民國也一樣。 二戰那是軍種本位主義的關係,加上高層沒有魄力(或者說沒有能力)整合。 還是跟上面的一樣,我不是要比較日本與我國同級裝備的性能優劣。 你說的沒錯,日本有新裝備投入服役,但是那些新裝備的原始目標都是全面取代舊裝備, 而非現況的新舊並行,更重要的是未升級改良的舊裝備仍佔大多數。 新裝備生產數不夠導致無法分攤研發成本而單價過高, 單價過高又沒有戰備急需導致自衛隊不願意下大單,這就是日本特規背後的惡性循環。 我國這叫做賭博式軍購,平常很難說買就買,因此有機會買時就會投入全部身家。 特別是AH-64E頂著比美軍當時自用還先進的光環,即使要當分母冤大頭, 這單還是香到讓人不得不吞下去,日本沒有被斷絕武器來源的危機, 當然有餘力挑三揀四,能躺著絕不坐著。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06.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36375548.A.9AE.html

sdd5426: 宋襄公那是自己沒意識到時代已經變了吧 人家已經開始用戰09/11 17:31

sdd5426: 爭拼死活了而他還在玩春秋那一套貴族打仗遊戲09/11 17:31

shihpoyen: 他就春秋時代的人啊09/11 17:38

opengaydoor: 宋襄公就春秋五霸之一 用春秋手段臭惹嗎09/11 18:20

klub : 畢竟台灣被登陸風險高多了 誰登陸的了日本? 11/08 20:58

corp : 陸自16戰鬥機動車可直上105戰車砲,雲豹M2車款 11/08 21:04

x86t : 北極熊阿 11/08 21:04

corp : 還要等M68A2低壓膛砲買來才研發戰砲車,用雲豹來說 11/08 21:07

corp : 比日本強,有點... 11/08 21:10

j91526frank : 16式一開始就是為了背砲特化 要跟雲豹比的是96式 11/08 21:13

j91526frank : 96式也是很多因為法規和特化造成問題 被嫌到臭頭 11/08 21:13

kuramoto : 日本負責生產的財團基本上沒什麼軍事概念不意外,搞 11/08 21:43

kuramoto : 特規意謂著後勤補給只能靠自己,平時可能就有點麻 11/08 21:43

kuramoto : 煩了,如果戰時更問題更大,美國民主兵工廠也一時 11/08 21:43

kuramoto : 間沒辦法支援你 11/08 21:43

hazel0093 : 日本坦克車最離譜的是那個機關槍 放在車長跟砲手 11/08 21:55

hazel0093 : 中間 不知道要給誰用 很反直覺的設計 11/08 21:55

hazel0093 : 陸自感覺問題不僅僅是在載具 槍械就很怪 11/08 21:57

yamatobar : 二戰日本就被特規害慘了,陸軍航空隊和海軍航空隊的 11/08 22:07

yamatobar : 飛機,很多零件都無法共通 11/08 22:07

Su22 : 陸自這麼廢,冷戰時咱俄軍該去北海道教他們如何作戰 11/08 22:30

WaterFrog : 個人其實不太同意結論,首先跟雲豹相似的是96式,也 11/08 22:35

WaterFrog : 有近四百輛產量,雖說日本道路規範限制性能,但也 11/08 22:35

WaterFrog : 比雲豹早好幾年就在路上跑了,況且也有少量的89式 11/08 22:35

WaterFrog : 裝甲戰鬥車撐場,光論裝備怎麼看陸自狀況也沒比台灣 11/08 22:35

WaterFrog : 差。 11/08 22:35

WaterFrog : 另外拿巴頓家族跟90式和10式比...恩,90式陸自也有 11/08 22:37

WaterFrog : 三百多輛,再加上防護和火力的差距,這種規模目前 11/08 22:37

WaterFrog : 全台戰車部隊(一千一百輛左右,包括CM-12和M41)一起 11/08 22:37

WaterFrog : 上都不一定能解決了,而且10式也有一百多輛,也不是 11/08 22:37

WaterFrog : 個小數目 11/08 22:37

WaterFrog : 至於武直方面,台灣的確樂勝,但是綜合陸地上爬的 11/08 22:38

WaterFrog : 裝步砲載具,明眼人也看得出來是台灣過度押寶在武 11/08 22:38

WaterFrog : 直 11/08 22:38

WaterFrog : 話說回來陸自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主要是生產商。以 11/08 22:38

WaterFrog : 前陸上載具的大型承包商有兩間:小松製作所和三菱重 11/08 22:38

WaterFrog : 工,但是現在小松不玩了(畢竟相較於陸自那可憐的訂 11/08 22:38

WaterFrog : 單數量,挖土機和怪手訂單多、需求量穩定,比較好 11/08 22:38

WaterFrog : 賺),現在陸自能倚靠的只剩三菱重工,如果三菱重工 11/08 22:39

WaterFrog : 出了什麼問題,除非向外採購,否則陸自就真的拜拜了 11/08 22:39

T50 : F3沒有放棄吧。其實日本跟法國一樣,就是cp值再低, 11/08 23:05

T50 : 也要養軍工業。只是全球想玩軍工的都想找人擴大分 11/08 23:05

T50 : 母,就日本只有少數合作成功 11/08 23:05

T50 : 這跟官僚還有財閥體系脫不了關係 11/08 23:05

WaterFrog : 陸自裝備青黃不接的狀態是有在改善了,尤其是16式 11/08 23:48

WaterFrog : 生產進入正軌,74式可以準備走下舞台。現在陸自的 11/08 23:48

WaterFrog : 問題是96式的後繼車款,在小松不玩裝甲車後難產中 11/08 23:48

WaterFrog : 至於台灣的陸軍建軍問題嘛,主要問題不是賭博式軍 11/08 23:50

WaterFrog : 購,而是軍購政績化、軍購內外宣化。不過這篇主要是 11/08 23:50

WaterFrog : 講日本,台灣的部分就點到為止 11/08 23:50

shi0520 : 日本陸軍未來應該會朝兩棲跟快速反應為主吧 11/09 00:16

patrickleeee: 我們的阿帕七 雷達有對海模式嗎? 我忘了 11/09 00:45

jamie81416 : 空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工作馬的架數不夠,共匪天天 11/09 01:22

jamie81416 : 用殲7殲8過來鬧,你每次都要用高大上F15上去攔。未 11/09 01:22

jamie81416 : 來F35服役後,因為那時F15差不多要退了,F35又是新 11/09 01:22

jamie81416 : 機種,出勤費用和損耗只會更慘 11/09 01:22

kuma660224 : J7是不至於啦 太短腿 鬧不到日本 11/09 10:10

kuma660224 : 連J10都不太能鬧到釣島東海 11/09 10:10

kuma660224 : 鬧日本出海太遠 要起碼雙發重型機 11/09 10:11

kuma660224 : AH64對海模式是要另外花錢升級的DLC 11/09 10:15

afv : 我覺得陸軍的軍購,常會被懷疑不符合不對稱作戰概 11/09 20:34

afv : 念吧,尤其戰甲車更新 11/09 20:34

kuma660224 : 刺針與ATGM投資是符合不對稱作戰 11/10 12:15

madaoraifu : 光是89式步槍的價格就很救命了得 11/10 14:54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