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惹] 蔡政府在輿論戰場最大的敗筆,就是不懂得

看板 Marginalman
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 2022-12-05 11:07:40
留言 5則留言 (3推 0噓 2→)

蔡政府在輿論戰場最大的敗筆,就是不懂得用「故事」對抗「故事」 https://reurl.cc/gQRakV 在剛結束的九合一大選中,民進黨交出了近年來最慘的一次選舉成績。結果出爐後,總統 蔡英文宣布辭去黨主席,並表示「面對這個結果,我們有許多需要深刻檢討反省的地方。 」但對於究竟該檢討跟反省什麼,蔡英文並沒有說得太多。 蔡英文曾在2016年說「我的政府是有史以來最會溝通的政府。」但作為一個長期的民進黨 支持者跟英粉,我必須老實承認,「溝通」這一塊,恐怕是蔡英文執政以來做的最差的地 方。而施政缺乏「溝通」,也是蔡政府在2018跟2022兩次地方選舉慘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蔡英文唯一一次溝通政策的痛苦經驗 回顧蔡英文兩屆任期以來,唯一一次真的有嘗試跟民眾「溝通」的政策,只有執政初期推 動的「一例一休」。但這次溝通的經驗對蔡政府來說非常慘痛。痛苦的源頭在於這項政策 同時觸及到「勞工」跟「中小企業主」這兩個民進黨支持者群體的利益,而這兩個群體在 這項政策中的利益完全相反。 蔡英文曾經為此接受《蘋果日報》專訪,表達他制定這項政策的理念。蔡英文表示: 周休二日也就是俗稱「一例一休」,政府面臨困難抉擇,「若這社會和經濟承受得了,我 願意給勞工最好的環境」,但台灣面臨經濟轉型期,最困難的是中小企業,政府面臨中小 企業生存和勞工過勞、工時過長之間求取平衡的抉擇。 對民進黨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痛苦的事,非常痛苦,因為中小企業也是民進黨長期夥伴 勞工本就是我們民進黨心裡最軟的那塊;現階段只能以勞工最大利益、中小企業又可 接受找出一個方案,等中小企業成功轉型、經濟恢復動能以後再來考慮下階段能給勞工做 什麼。 蔡英文後面還解釋了制定這項政策考量的是: 大家都忘記勞工七天國定假日的源頭是一周只休一天,勞工七天國定假日在走向周休二日 後就沒必要存在,而且國定假日要統一;現階段政府已幫勞工提高基本工資、工作七天需 休一天等政策,未來將推動修法增加新進人員入職後特別休假。 從這兩段訪談來看,蔡英文的規劃是嘗試想在「勞工」跟「中小企業主」兩個相反的利益 間找「折衷方案」,但結局是同時得罪兩個群體。 一方面,中小企業主認為新政策規範缺乏在淡、旺季之間調整的彈性,透過選區民代向民 進黨中央表達強烈的不滿;另一方面勞團則認為新政策缺乏對勞工的保障,砍七天假更是 過度偏袒資方,從此「心裡最軟的那塊」成為其他陣營消遣、譏諷蔡政府的金句。 害怕解釋政策動機,讓在野黨有「創作」的空間 有了這次十分痛苦的經驗之後,接下來蔡英文推動的所有政策,都再也不敢公開任何制定 的理念和考量,以及推動政策背後的「動機」。像是推動同婚合法化的過程,蔡政府從來 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是採用大法官釋憲的方式?同婚專法制定的考量跟理念是什麼?中間 做出了哪些取捨? 蔡政府不敢說明這些的原因,其實只要參考推動一例一修的過程,就可以推估是因為這項 政策爭議太大,利益衝突的兩方又都有民進黨的支持者。與其出來解釋清楚,又落得兩面 不討好的下場,還不如只做不說。 後面這樣的作風越演越烈,甚至在某些能讓民進黨加分的議題上,蔡政府也不敢說明清楚 他的「動機」是什麼。像是賴清德當行政院長時,在2018年積極推動深澳電廠,但在環團 跟地方強力反對下,最後政策急轉彎,決定放棄深澳電廠,改採在桃園興建第三天然氣接 收站。 這本來是蔡政府願意聽取環團跟地方意見,以環保為優先考量,採取影響性較小方案的一 樁美事。但無論賴清德還是蔡英文,都沒有人敢出來好好解釋這項轉彎的考量跟折衝過程 ,反而讓大家都忽略這項政策轉變背後的「動機」,已經是向環境保護妥協的結果。 於是公眾後續討論的焦點又轉向興建「三接」對藻礁的影響,一路延燒到後來的四大公投 案。蔡政府對環境的考量跟妥協的苦心完全被忽視,只留下從深澳到三接,蔡政府好像一 直在跟環團做對的惡劣印象。 這種狀況到了這兩年的防疫變得更加慘烈,蔡政府對制定防疫政策背後的動機全都絕口不 提。像是疫苗採購政策的規劃思維、扶植國產疫苗的相關政策是怎麼成型的、3+11政策 究竟怎麼來的、疫後解封的時間表跟規劃如何制定。這些問題蔡政府通通都沒有給出任何 說法,於是在野的國民黨跟民眾黨自然就樂於發揮想像力,自己幫蔡政府的政策腦補了一 套「最惡意的動機」,然後努力宣傳這樣的「故事」。 當這樣的「故事」深植人心,一路發酵至今,就成了拖垮陳時中2022台北選情最主要的負 面宣傳。也讓民間把防疫期間面對生活壓力累積的怨氣,一次發洩在這次民進黨的選情中 。 用「故事」對抗「故事」才是王道 而面對這樣惡意解讀政策背後「動機」的「故事」,蔡政府至今的處理方式都是把他斥為 「假消息」跟「認知作戰」。但平心而論,把對手的動機做出惡意解讀,把己方的動機解 讀成善意,是古往今來所有對立勢力共通的常態。期待對手會用善意去推論己方的作為, 本來就是不合常理的期待。 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好好說明制定政策背後是基於哪些善意的動機,把這些動機組織成一個 好的「故事」,再讓支持者用「己方的故事」去對抗「對手的故事」。在故事對抗故事的 過程中,故事裡的「細節」會被拿出來比較,而細節的不合理就會在比較中暴露出來,這 時「真相」才會顯現。 不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辯駁,只透過某些「權威機構」來發布哪些是真消息,哪些是假消息 的認證,自然就會欠缺讓民眾接受的說服力。因為基於無論哪一方都會「醜化對手,美化 自身」的經驗法則,越是政府再三保證的真實消息來源,就越是會受到民眾的懷疑。 因此作為民進黨支持者,從2018年到2022年,最痛苦的就是看到自己支持的政府跟政黨, 完全沒有為自己提出的政策「說一個好故事」。相反的,在野的國民黨跟民眾黨,在這幾 年間卻出現了各種「說故事」的好手。 韓國瑜融入「實境秀」元素的說故事技巧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國民黨的韓國瑜跟民眾黨的柯文哲,這兩人不只會說故事,還在故事 中融入「實境秀」「偶像培育」之類的嶄新元素。我們接下來以蔡英文在「一例一休」的 政策裡為自己說的故事,對照韓國瑜跟柯文哲說故事的手法,就能看出兩方在「說故事技 巧」上的差異。 在蔡英文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自己所說的故事裡,完全沒有關於「時序」跟「前因 後果」的描述。在蔡英文的故事裡,他「同時」在「中小企業生存」跟「勞工過勞、工時 過長」兩個衝突的立場裡找一個「方案」。蔡英文在故事裡只描繪了一個靜態的困局。 但對於整個「思考過程」一開始的前提是什麼?中間遇到什麼困難?嘗試了哪些方案解決 這些困難?哪一個方法比較有效?為什麼最後是選這個方法,而不是另一個?蔡英文在故 事裡都沒有進一步的描述。 相反的,我們拿韓國瑜最經典的「高雄迪士尼」當說故事的範例。韓國瑜一開始先大力宣 揚「高雄迪士尼」能對高雄帶來的好處,以這些好處作為他思考這項政策的前提。接著他 就打電話去詢問迪士尼,得到的回覆是「需要周邊有1億人口」,這就是他遇到的困難。 最後他思考後坦承不可行,於是在議會上表示「願意收回」作為他思考過後選擇的方法。 雖然這個故事結構簡單,也沒啥內容,但他完整反映出了韓國瑜在思考這項政策時的「前 因後果」跟「思考過程」。 有沒有「前因後果」跟「思考過程」很重要嗎?大家可以想想,近年來在串流平台上最流 行的「實境秀」跟網路上各種「網路直播」,其中最引人入勝之處,就是觀眾可以跟著實 境秀的主角們或是直播主,經歷他們主觀上所經歷的事情,而且透過現場攝影機、節目後 的個人訪談,了解主角們當下思考跟反應的過程。 而無論是韓國瑜在宣傳他的「高雄迪士尼」、「高雄賽馬場」還是「愛河摩天輪」,都很 巧妙地掌握了這樣的敘事手法,讓民眾可以進入他的主觀思考,像看實境秀一樣一起經歷 他的決策過程。 柯文哲在處理大巨蛋的政策轉彎時,用的也是差不多的敘事模式。所以為什麼柯文哲的支 持者,不會覺得他政策轉彎是個問題?因為透過實境秀式的敘事,柯文哲主動揭露了他的 決策過程,柯文哲的支持者也在主觀上體驗了一遍柯文哲思考的過程,知道他思考了哪些 東西。 這樣的主觀體驗,比起傳統政治人物只會提出一個靜態的「政策願景」或是「事實證據」 都來得更有說服力。 用「偶像培育」來打造自身形象 這時有人會問,可是韓國瑜當時講的「高雄迪士尼」、「高雄賽馬場」稍微透過理性分析 就知道不可行啊,為什麼這些故事破產之後大家不會質疑他?韓國瑜在這裡的高明之處, 就是在實境秀式的敘事之外,還應用了「偶像培育」的元素。 所謂的「偶像培育」,指的就是偶像本身從一個「素人」開始,接受各式各樣的訓練和挑 戰,一步一步的充實自身的能力和經驗,最後「成長」成一個貨真價實的偶像。在這個模 式下,粉絲只要看到偶像有所成長,基本上不會在意偶像在起始階段是不是欠缺才藝。 韓國瑜基本上只是把「偶像培育」代換成「市長培育」。過去這樣的模式在AKB48之後, 先是成為日韓偶像圈中的不敗元素,後來就連中國綜藝的《創造101》、《乘風破浪的姊 姊》也都吸納了這樣的模式。我不知道韓國瑜私底下有沒有在看偶像節目,但他包裝自己 的手法,其實跟演藝圈包裝少女偶像的成功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沒有事實錯誤,「故事」很難區分真假 這種實境秀的故事最難纏的地方,就在於他在主觀上有很強烈的「真實感」,但觀眾的「 視角」基本上是被實境秀的製作單位給「侷限」。你在實境秀所看到的,基本上就是製作 單位想讓你看的部分事實,這在韓綜圈裡叫做「惡魔剪輯」。 但這代表實境秀完全是假的嗎?那也不盡然,只是真假在這裡非常難以舉證,這也成為娛 樂八卦紛爭的來源。像最近台灣體育實境秀《全明星運動會》裡有關藝人林玉書的一連串 八卦故事,就是當事人都說沒事,但觀眾卻根據實境秀裡的視角自己「腦補」出來的主觀 感受引發糾紛,至於真相如何恐怕只有天知道。 這樣的敘事技巧只要掌握得好,就能在不涉及「事實錯誤」的情況下描繪出各種由善意、 惡意所詮釋的「故事」。而有關解讀政策動機的各種故事,如果沒有事實錯誤,基本上也 無法客觀斷定這些故事的「真假」。畢竟人的意圖跟動機本來就是主觀的。人們只能藉由 比較不同版本的故事細節,去找出最合理的版本。 民進黨可以怎麼樣「說好故事」 不過要民進黨說好故事,不代表要民進黨編造他沒做過的事情。我們以防疫期間的疫苗採 購政策為例,「說好故事」的方式可以是搜集國際間疫苗缺貨的狀況,還有其他國家採購 疫苗的策略,按照時間順序編排整理後,對比國內疫情狀況的變化跟蔡英文政府所提出的 對策,梳理出前因後果。 然後先以國內疫情的變化,作為政府思考疫苗政策的前提,帶出政府規劃的第一步作為; 接著再以當時國際欠缺疫苗的事實,說明政府政策在實施上所遭遇的困難;接著再帶出最 後政府應對困難的決策,甚至可以再搭配其他國家的做法,去解釋為何政府會這樣規劃決 策。 事實上,我在去年就曾以這樣的敘事方式,來分析民進黨政府在去年買不到疫苗的真正原 因。 而針對很多民眾對今年「物價上漲」、「生活壓力大增」所累積的民怨,政府說好故事的 方式,也可以是整理俄烏戰爭導致國際能源大漲、烏克蘭糧食出口被封鎖引發全球飢荒危 機、美國通膨升息、中國封控導致GDP成長砍半等種種事件的時間點,對照政府在每個事 件爆發時的應對策略,讓民眾知道政府是如何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下努力維持人民的生活水 準。 「側翼粉專」的焦慮 蔡英文政府跟民進黨這幾年在輿論戰場上遭遇的困境,就是在「說故事」這塊完全棄守, 把說故事的話語權完全留給對手自由發揮。政府跟黨都沒有提出「官方版」的好故事讓支 持者在輿論戰場上對抗對手,於是又產生出了另一個現象。 因為同溫層的關係,過去我也接觸到一些所謂「側翼粉專」的經營者。跟現在坊間描繪, 由一個組織嚴密的黨中央所統一指揮的「網軍」不同,我所接觸到的「1450」基本上就是 看到民進黨在故事戰場上完全棄守,而焦慮感爆棚的基層支持者。 這些支持者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只好自己到處搜集資訊,相互串聯去生產一連串的「 故事」跟對手的「故事」對抗。而在焦慮感爆棚的情況下,這些「側翼粉專」所敘述出來 的「故事」口味自然也越來越重。這對民進黨的選情是正面還是負面見仁見智,但我自己 是蠻能體會這些人焦慮的心情。 所以與其期待選後民進黨能「約束」側翼粉專,還不如期待民進黨跟蔡政府願意好好講一 個能夠消除支持者焦慮的好故事。畢竟經營這些側翼粉專的人,大多只是基層支持者,並 沒有接受黨中央指揮的義務。反而只要黨中央提得出足以捍衛己方立場的好故事,就能讓 這些側翼粉專不再焦慮,一起好好的幫助政府溝通政策背後的動機。 誰能說好故事,就掌握了輿論戰場 總之,在實境秀式的敘事已經隨著傳播科技在各個領域普及,並且融入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之後,未來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跟團隊,如果沒辦法透過這樣的模式「說一個好故事」, 恐怕就會在輿論戰場上落後一整個世代。 身為蔡英文的支持者,我曾經想過最夢幻的團隊,就是有個像韓國瑜一樣擁有高超敘事能 力的人,來幫蔡英文包裝他的政策。但很明顯這樣的幻想並不存在,現實就是民進黨當前 沒有這樣會說故事的人(或是有,但沒有被放上對的位置),而民進黨的對手則擁有非常 強大的說故事能力。 所以民進黨未來若是不想再重演一路在輿論戰上被壓著打的境地,恐怕真的要放下對「溝 通」的恐懼,願意把政策制定背後的動機說出來,同時好好培養己方「說故事」的人才, 好好宣傳自身善意的動機跟思考過程,才能逆轉這些年的不利勢態。 ============================================================================== 太長太難? 早見沙織來解釋 https://reurl.cc/QWYZ32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ginalman/M.1670209662.A.D5F.html

emptie: 在供三小 時鐘伯的人設都要比航海王角色還多了 DPP最好是 12/05 11:09

emptie: 不會說故事 12/05 11:09

wvookevp: 秋元康喔 12/05 11:09

louispencer: 笑了 這樣下去2024越來越精彩了 12/05 11:15

diefish5566: 哈哈 產品沒問題 行銷太爛 笑死 12/05 11:17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