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惹] 黎蝸藤專欄:台灣民主選舉簡直是國際社會

看板 Marginalman
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 2022-11-29 15:35:43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60381 11月初,美國剛剛舉行完中期選舉,月底,台灣也進行了「九合一選舉」。兩個選舉不但 在時間上相近,在各自政治日程上也很相似,都是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的最重要全面選舉 ,在某種程度上,既是對現任總統的一次測試,也是對兩年後總統選舉的風向標。 這次台灣的九合一選舉令人印象深刻。選舉以綠營大敗告終。很多綠營朋友很失望,但這 對整個台灣的民主進程不是壞事。相反,至少從四個方面,我們看到了台灣民主的韌性與 成熟。 首先,台灣民主並非如石之瑜所言「不需負責」。 在選舉前一兩個月,台大教授石之瑜發表過奇文《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 筆者曾撰文反駁了其核心觀點。然而,當時他的另一個論點筆者沒材料去反駁。 石之瑜認為民進黨只要製造政治對立,叫叫政治口號,把什麼都歸咎到中共,什麼都「抗 中保台」,就能百戰百勝。於是,民進黨對弊政不必承擔後果,只要「就以反獨裁、反併 吞的名義撕裂社會,強迫選邊」,就能獲得選票,一直執政下去。 此前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事實,因為沒有例子驗證。這次九合一選舉給「石之瑜理論」打了 一記大耳光。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同樣打兩年前的「抗中保台」,同樣打「中共同路 人」,然而,它卻無法複製兩年前在總統大選中打勝利。這證明,「抗中保台」不是神丹 妙藥,並非打了這張牌就能永續執政。 這剛好證明了台灣民主的韌性和成熟,執政黨歸根到底還是必須以善政作為長期執政的基 本,這從根本上保證了台灣的民主是一種「負責任的民主」。 從民主政治制度而言,制衡永遠必要。在民主制度中,我們不希望看到一個黨永遠執政, 更不希望一個黨經常地全面執政。永遠執政是指時間,全面執政是指總統與國會這兩個分 支,以及中央和地方這兩個層次。作為一個黨,當然應該追求長期和全面的執政。但作為 一種制度,這種局面只會對民主不利。從立國起就一直全面執政的新加坡就是這種「假民 主」的典型。 其次,民主需要制衡。 在民主制度的政黨制衡上,不但中央重要,地區也一樣重要。因為地區政治就是中央政治 的基礎。以美國政治為例,中央與地區相對應的就是聯邦和州的關係。如果僅從哪一黨任 總統去判斷是否一黨獨大,是否民主,那麼在19世紀後期,美國共和黨長期執政,看似就 是一黨獨大的「假民主」局面。然而,在地區層面,民主黨依然與共和黨勢均力敵。於是 沒有人會否認,當然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對壘的局面,是「真民主」。 同理,雖然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選舉,在對政治影響上,不如兩年後的總統選舉兼立委選舉 重要。但在認定「真假民主」與否的問題上,依然有著試金石的重要地位。 在美國的選舉中,至少在近十年極端化之前,美國選民長期奉行「制衡」的信念。一個總 統做八年,就該換個黨;一個黨贏了總統,於是國會就應該由另一個黨控制。各州的州長 和參議員不一定看黨派,看人更重要。這項原則都大大有助民主中的制衡原則。很多選民 在投票時都刻意這麼考慮。 即便在近十年極端政治的氣氛下,我們大致可以相信,可以出於這種制衡目的而投票的選 民會大大減少。但我們依然可以驚喜地看到,這種制衡的鐘擺效應依然客觀存在。歐巴馬 當了八年總統,於是就讓共和黨的川普當當。2016年共和黨控制了兩個國會,於是到了 2018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就重奪眾議院。2020年,換一個民主黨總統。到了2022年,共和 黨又重奪眾議院。於是儘管我們處於一個撕裂的年代,但選民的投票依然微妙地支持制衡 。 由此聯繫到台灣九合一選舉,選民的抉擇何嘗不同樣是一種制衡?這種制衡的存在,同樣 是台灣民主韌性和成熟的標誌。 第三,民主需要尊重規則。 在這次選舉中,負面攻擊非常劇烈,言語也充滿火藥味。然而, 即便鬥得你死我活的地 區,失敗的候選人也會承認失敗,恭喜對手。比如在競爭最激烈、抹黑最嚴重、火藥味最 重的台北和新竹兩個市,民進黨落選者陳時中和沈慧虹都自行宣布敗選,也恭喜獲勝的對 手。 願賭服輸,尊重規則,不搞「選舉舞弊」的陰謀論煽動選民,這是民主制度能維持下去的 「基本法」。這些願賭服輸的原則在美國選舉政治中曾經被認為天經地義。候選人對選舉 結果有疑問或者爭持不下的例子不少,但都通過法定的程序解決,或者重點票,或者打官 司。大家最熟悉的現代例子,莫過於2000年總統大選,小布什和高爾先是重點票,再把官 司打到最高法院的事了。儘管當時爭議非常激烈,但一切都有條不紊地按照法律程序走。 孰料到了2016年民粹主義勃興之後,這些基本原則不在理所當然。川普因為自己敗選,自 己陣營和側翼發動大量選舉訴訟卻幾乎無一成功,他還施壓地方選舉官員以求改變結果, 在諸法不湊效的情況下,他煽動舉世震驚的「一六暴動」,其手下還出過「武裝奪權」的 鬼點子。要不是軍方、司法機構和副總統彭斯等人立場堅定,美國的兩百年和平交接政權 歷史,是否會千年道行一朝喪,實在要打上問號。 在這次中期選舉,共和黨的大批「選舉否認者」被川普推上了眾議院。在爭持激烈的選區 ,MAGA共和黨人(即川粉)依然祭出了「民主黨選舉舞弊論」。在亞利桑那州州長候選人 Kari Lake在落敗後不肯承認失敗,其與勝選者的差距也大於0.5%的重點票門檻(現在差 距是0.7%),她和川普一樣,指責「民主黨舞弊」,兩天前正式打起法律戰。會否最終接 受結果,以及會又什麼進一步的行動還不得而知。 這種情況不僅是美國存在。其他成熟的民主體也有發生。最近巴西舉行總統大選,有「熱 帶川普」之稱的現任總統博索納羅也同樣不肯承認失敗。幾天前他正式發起訴訟,指責「 選舉舞弊」。巴西能否順利交接政權還在未知之數。 至於那些「新興民主國家」,這種不肯承認失敗的例子就更嚴重了。比如一年多前,緬甸 在經過十年左右的民主進程後,軍方因為不滿意選舉結果,以「選舉舞弊」為由囚禁昂山 素季,還以荒謬的控罪判她監禁。緬甸從民主墮落回軍管,赤裸裸地展示了民主可以是多 脆弱。 在這些國際大環境下,台灣的民主選舉簡直是一股清流。這值得很多民主國家,尤其是美 國那些輸不起的候選人學習。 第四,公開的民主點票制度。 台灣民主還有美國值得借鑑的,就是如何讓民主過程讓民眾更信服。比如美國近年來的「 選舉舞弊」指控,儘管全部沒有事實支持,但很多人篤信不已,這和美國選舉制度的複雜 和自動化分不開。 比如,美國幾乎全部採取投票機點票,於是就有人質疑「投票機作弊」,說工作人員或者 製造商可以竄改投票機數據。 又比如,美國廣泛使用郵寄選票,有些州規定選票的有限限期,是在投票日投到郵箱即可 ,以郵箱郵戳為準。於是必須等有效的郵寄選票都到達之後,才能計算完。在那些爭持相 當激烈的地區,這至少會導致數天的延遲。於是就有人大造文章,說民主黨利用這些時間 「偽造選票」。 這些指控都是沒有事實依據的,但有人藉此炮製陰謀論,還有這麼多人信,這些方法不夠 透明,是非常重要的客觀原因。可以說,這被陰謀論者得到可乘之機。 正如香港說,法治不僅公正,這種公正還必須被人看到。民主亦如是。台灣的點票過程高 效透明,這正是「選舉舞弊論」沒有市場的重要原因。 這點美國可以借鑑。當然,美國有自己的難處,不可能照搬台灣方法。比如,美國各州自 行制定選舉方法,這是憲法規定給各州的權力,聯邦沒法管。又比如,美國用投票機這麼 多年,如果「倒退」到「唱票」制度,恐怕很難適應。又比如,郵寄投票是為了方便選民 行使公民權利,是擴大民主的重要制度,在理論上就不應廢除等。但要把民主設計得更透 明,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優先事項。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ginalman/M.1669707346.A.0ED.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