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680618631.A.16D.html
推 shter: 之前公司在林森北路399巷,基本上不可能挖捷運的 04/04 22:36
→ shter: 那邊是很窄的酒店後巷,兩邊都古董級大樓,除非一起拆掉 04/04 22:38
→ shter: 而且錦州街跟新生是有高低落差的要爬橋穿過新生高架下面 04/04 22:39
→ TaiwanJunior: 錦州街除了吉林路口以西路段外,其實路幅都不太寬 04/04 22:59
→ TaiwanJunior: (特別是松江路口~吉林路口這段還是單行道) 04/04 22:59
推 coffeemilk: 錦州街有些路段窄到只有1.5個車道的單行道寬度,捷運 04/04 23:19
→ coffeemilk: 挖進去似乎會把旁邊房子弄到........ 04/04 23:19
→ sydwuz: 松江路以西的這一段潛盾本身會比橘線行天宮站還深 04/04 23:22
推 peterzumthor: 汐東系統進台北市往西到SB06轉乘,民汐線改成往西 04/04 23:38
→ peterzumthor: 到大稻埕往南接公館中和一次解決雙北需要的兩條線, 04/04 23:38
→ peterzumthor: 甚至可以往西北接北士科社子島關渡平原設置機廠 04/04 23:38
推 newasus: 挖夠深房子(理論上)不是問題 問題是房子裡的人 04/04 23:56
→ detective14r: 經過的民房會永遠沒有都更的機會 抗爭會很大的 04/04 23:59
→ detective14r: 別老是想穿越民房的路線 那會讓問題複雜化 04/05 00:00
→ detective14r: 最好就是走既成道路的下方阻力最少 04/05 00:00
推 xy1904312: 穿越私地說不定光徵收費就又能多蓋一條了 04/05 00:18
推 gigihh: 說捷運穿越就會讓上方建築無法都更,好像也有點不符實情吧 04/05 00:24
→ gigihh: !潛盾技術已經能夠做到不影響地面的情況下,在地底下沒沒 04/05 00:24
→ gigihh: 通過,只要穿越深度足夠,應該是可以不影響上方房屋的 04/05 00:24
推 GioUrshela: 中山國中轉乘的需求感覺沒有很大吧 去內湖的會在東湖 04/05 00:51
→ GioUrshela: or舊宗轉乘 往南進市區會直接坐板南線吧 04/05 00:51
→ linleyice: 一殯拆除後那塊有機會一起規劃利用嗎? 04/05 00:57
→ hicker: 受松機限高影響 比較大可能應該還是做為公園用吧 04/05 01:07
推 detective14r: 什麼叫不影響上方建築? 你新房子都要往下挖停車場 04/05 01:22
→ detective14r: 捷運要挖多深?? 現在新房少說地下室都3-4層的 04/05 01:23
→ detective14r: 怎麼可能不影響之後都更 更何況你家下面有捷運 04/05 01:24
→ detective14r: 市政府敢隨便讓你在上面建房子? 要是不小心影響捷運 04/05 01:24
→ detective14r: 哪個官員敢擔責任 04/05 01:25
推 j1992624: 推 04/05 02:01
→ victtgg: 捷運穿越建築物底下技術不是問題,但能避免就避免,背後 04/05 03:15
→ victtgg: 的問題抗爭太複雜了 04/05 03:16
推 Metro123Star: 工程上可行 但一定有人不相信科學 04/05 07:44
→ Apoohhnahna: 不知道這樣的線型會不會影響行車速率太多就是 04/05 08:28
推 Tahuiyuan: 已經不指望這條了,汐東跟基捷被搞成那樣,盲腸線還是 04/05 12:36
→ Tahuiyuan: 別蓋比較好,硬蓋只是肥了包商跟炒地皮的口袋。 04/05 12:36
→ Mytsb2421: 你這路線真的是幻想 04/05 15:14
→ Mytsb2421: 現在看來,汐東真的到舊宗就好。以後再決定民權或民生 04/05 15:16
推 ELYC1x: 潛盾穿越會造成往後建築物都更、重建的基礎開挖受到很大 04/05 16:38
→ ELYC1x: 限制,開挖會減少覆土壓力,等於破壞潛盾隧道圓周的土壤 04/05 16:38
→ ELYC1x: 壓力、支撐平衡,造成隧道上浮、變形甚至斷裂錯位 04/05 16:38
推 ji394xu3: 即使將來有辦法都更,上頭的建築物也勢必受限開挖深度, 04/05 16:41
→ ji394xu3: 有些商業大樓開挖深度動不動就超過20公尺 04/05 16:42
推 austin0353: 我也來亂畫:經三民、富民公園至三民路北轉民權接松機 04/05 20:55
推 y11971alex: 那就更深吧 巴黎RER不都50-60公尺 地基有這麼深再說 04/06 01:00
→ ekes11: 還要考慮台北盆地的地質跟巴黎是不是同樣適合... 04/06 02:57
噓 weyward: 一堆地下穿越 最好是啦 下一位 04/06 03:13
推 sj4: 又是幻想 04/06 09:18
→ sydwuz: 就算思考得多鉅細靡遺,在官方有考量前都是幻想 04/06 10:13
噓 peterzumthor: 汐東系統進台北市最多接受到SB07或SB06 04/06 11:33
→ omkizo: 以前高運量也這樣蓋啊 現在台灣經濟20年以來最好 難道沒錢 04/06 14:22
→ omkizo: 徵地? 04/06 14:22
→ ekes11: 以前?六線齊發那個年代?那時候的民風對捷運也一知半解,抗 04/06 17:01
→ ekes11: 議的程度也不如後來。後來的松山線要在天水路增設車站就被 04/06 17:02
→ ekes11: 抗議掉,萬大線的LG03站也因為抗議遷移車站位置,信義線東 04/06 17:03
→ ekes11: 延段R04站也因為抗議取消,此一時彼一時。 04/06 17:04
→ ekes11: 1980年代那時候連電腦網路都不發達,記得那時候我才剛學 04/06 17:33
→ ekes11: Disk Operating System(DOS) 04/06 17:33
→ sydwuz: 這幾個應該都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的問題 04/06 17:34
→ ekes11: 信義輕軌也是松山路沿線抗議 04/06 17:38
→ ekes11: 1980年代的時空環境背景早就跟現在大相逕庭,現在還想在既 04/06 17:40
→ ekes11: 有建築物底下穿越來穿越去,比某YT對汐止規劃還要更不可行 04/06 17:41
→ ELYC1x: 留言說說風涼話都很簡單啦 04/06 17:42
→ ELYC1x: 我乾脆提議臺北建設地下城市,解決地狹人稠環境超載的問題 04/06 17:45
→ ELYC1x: 好了,反正工法外國都有例子照抄即可,挖個深度GL-100m的 04/06 17:45
→ ELYC1x: 洞穴也不會礙到誰的基礎,且地下景美層承載力也不錯欸,地 04/06 17:45
→ ELYC1x: 下水就用冰凍、壓氣處理,永久就灌漿用化學防水啊,這還 04/06 17:45
→ ELYC1x: 不簡單 04/06 17:45
→ ELYC1x: 有錢一切好解決,再貴都不是問題,這年頭景氣巔峰,此時 04/06 17:46
→ ELYC1x: 不核定更待何時,@陳院長 @蔣市長 @林部長 @王部長 @蔡總 04/06 17:46
→ ELYC1x: 統 04/06 17:46
推 ELYC1x: 錢掏得出來,真的100%可行 04/06 17:48
推 coffeemilk: 地下有捷運或軌道穿越的是可以蓋大樓在上方,但費用花 04/06 17:52
→ coffeemilk: 費很大,工法也要很特殊 04/06 17:52
→ coffeemilk: https://youtu.be/kGVQilZ6_ZU 04/06 17:52
→ coffeemilk: 摩根大通在紐約的一棟新辦公大樓底下就有紐約的長島鐵 04/06 17:56
→ coffeemilk: 路等,花費30億美元 04/06 17:56
→ coffeemilk: 所以還是別隨意穿越別人大樓比較好,因為以後要重蓋時 04/06 17:57
→ coffeemilk: ,一般住宅大樓哪有這麼多錢可以重建 04/06 17:57
推 YellowWolf: 推推 04/07 02:09
→ omkizo: 地下穿越已經有賠償賺了一筆 怎麼講到損失將來都更賺大錢 04/07 17:06
→ omkizo: 的機會 就算真的可以都更好了 一定能蓋30層高的大樓賺飽? 04/07 17:06
→ omkizo: 隨便一塊地也能蓋大樓 沒有綜合周邊交通綠化等客觀因素考 04/07 17:09
→ omkizo: 量發展強度 就是今天台北塞車的原因啊 04/07 17:09
→ omkizo: 說穿了就是自私嘛 04/07 17:14
推 detective14r: 拜託 賠償能照市價賠償? 如果能照市價賠償 04/07 18:31
→ detective14r: 為啥區段徵收會抗議那麼多? 04/07 18:31
→ detective14r: 不是穿越你家都站著講話不腰疼 04/07 18:31
→ YellowWolf: 干自私P4喔 04/07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