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楓火【十一】永觀堂—放生池

看板 Japan_Travel
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 2016-12-05 11:43:43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永觀堂—放生池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3596344 京都的賞楓寺社眾多,很難排出個名次順位,但若要選出前三,應該就是「 永觀堂」、「常寂光寺」、「東福寺」的擁護者在作最後纏鬥吧。所以我也將旅 程末三天的早上排給它們,期待能見著遊人較為稀少的清幽景貌。不過就如我於 櫻花季遇上了連綿雨日,這回運氣同樣不甚好,氣象預報昭告著有道雨鋒即將襲 來。原本睡前想祈禱,但又很兩難,早來影響「永觀堂」,晚到便毀了「常寂光 寺」,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能聽任天意了。 一覺醒來,立刻推窗往外看,天是有點灰,但至少沒有下雨跡象,看來「永 觀堂」是保住了,於是趕緊盥洗更衣,按照計畫早早出門。這座寺院離民宿其實 不算太遠,用走的也行,不過既有公車一日券在手,當然要盡量利用,省時省腳 力。 等到公車,坐了幾站至最近的岔路口,我下車往裡拐,目標不是「永觀堂」 ,而是附近的「南禪寺」,它的主院植楓甚多又不收費,便預留了些時間給它。 由於來得早,沒有多少觀光客與我同路,見到的幾乎都是正要趕赴學校的中學生 ,看著他們揚散的稚嫩青澀,感慨之餘,也覺得拿著相機的自己頗為突兀。 行抵了「三門」前的主參道,心中有點澎湃,畢竟一如昨晚的「清水寺」, 這兒也是重遊之地。當時雪白櫻枝橫探,半掩著巍峨門樓,現刻已是殘葉空枝, 將主色留給前排高擎的楓紅。然就像雙修往往難將兩者同臻極致,由於院落摻了 些枯櫻,楓豔之色便少了連綿氣勢。 走到「三門」下的階台我往上看,它依舊像位入定老僧,一身古樸褐袍,端 坐思禪,四季的流轉在他眼中僅是雲煙。但對我而言,看見了它,便想起我曾經 悸動繞行於樓上環廊,倚著欄木,望櫻花如雪覆,眺瞰屋舍沒隱於遠山。現在從 上俯望的景緻又是如何呢?應該為另種火熱風情吧。 可是目前並非開放時間,我也無暇再作觀覽,只能緬懷著,然後從門下穿至 對處,行往參道末處的「法堂」。晨初的堂前空寂,不似記憶裡諸多拜眾來去問 禱的模樣,我怔怔定望了幾眼它的高闊盤據之勢,回頭看向院落。這側的廣地同 樣有許多植楓,難以分辨跟方才那片何者較麗,妙的是這兒枝身瘦矮者顏色多豔 ,高展的反倒蒼老暗褐,也不知是湊巧,還是有什麼道理。 看著楓葉如碎星,以斑色掩映疊簷的起伏稜線,我繞過了「法堂」,轉向後 側的「方丈」。那兒也是曾經訪過之所,有富含哲理的沙川在院裡流曲,理著思 緒,讓人追想過往的感情脈絡,而後在銀白的環圈漣漪中得到某種感悟。在路口 望著,突然間,我有了股衝動,想等它開門進去再訪,或許當重臨此地,便會又 多得了什麼,解去心裡那些難解的結。 然而衝動終歸是一閃而逝的念頭,理智仍牽著我轉了身,走去屹於偏處的「 水路閣」。承載著秋水的閣橋劃穿葉林,高偉得迫人仰首而觀,我在橋的兩側抬 望,也於拱洞間來回穿繞。當初磚紅的橋身只有綠葉柔和它的線條,這時葉已移 轉色調,以添了點血豔的亮橙與其凝融一起。橋拱上的刻飾倒顯得多餘了,畢竟 楓色的歡舞便將它綴上彩妝。 這麼轉繞過一圈後,便得揮別「南禪寺」往正途邁進了,離開之時,我看了 看隱於牆後的「天授庵」,那是晚上預定到訪之地,簷上探露的楓色相當豔麗, 跌墜的落葉替去簷瓦原本的灰沉,很讓我期待。 循著街道往北走,身邊湧聚的遊人漸多,似乎都跟我同樣目標。而當「永觀 堂」總門前的碑石現出,果然大夥都不約而同拐彎進院,不時還有工作人員呼喊 著,引導一輛輛大型遊覽車駛入。櫻花季時,我曾從「哲學之道」行經此處,碑 石旁的楓枝荒寂,但現已在我眼前散展出很美的漸層。順著它的招引,我穿進總 門,而才剛步入,參道旁的景色頓時令我訝目。茂密的楓樹越過簷牆高偉展立, 探伸出連綿的楓葉,前兩日寺社的楓紅疏落,偶爾覓見便讓我驚喜,這兒卻是毫 不吝惜地潑灑顏彩,不愧為楓之名所,光是入口就令人折服。 既有如此美景,拜訪之人自然眾多,儘管寺還未啟,已有不少遊客從票亭排 出長列。我趕緊跟了過去,但等候之際仍忍不住踮起腳尖往牆內窺望,想提早目 睹院中麗景。須臾,售票窗開啟,人龍緩緩推進,我也終於買到了票,穿過中門 ,真正進入「永觀堂」的主院。 院裡的步徑往兩方向分岔,一邊指著殿閣,一邊似通往林園,同樣都有火豔 的楓色襯映,讓人一時難決。看了看殿閣區,「鶴壽台」的山牆張立斜劃,唐破 風在旁微勾,很引人注目,但見遊人紛紛擠去反方向的望亭,便好奇跟了過去。 我從人頭的縫隙穿望,原來大家在看的是園內最主要的「放生池」,網路流傳的 照片多是以其為主體,藉水光帶進滿園的楓色。 而當我好不容易推進至窗口位置,望見的景畫果真令人訝嘆,池中苔島孤立 ,石台上有小屋像是座神社,一道短橋微微點躍,將岸邊的楓舞引進島岩,於是 視野裡滿是不同彩度的灼炎,帶點輕揚的橙紅、散發驕氣的絳紅、略顯深沈的殷 紅,像是在展現光譜變幻的無限。我不停地按動快門,想盡量多框入些景緻,幫 記憶留住這片撩目的繽紛。 端望了須臾,我將窗口留給後方的等候人眾,循池續往前繞,隨著視角挪移 ,水光又帶出各樣不同的池岸風貌。岩點於褐紅落葉間探首,折勾的細枒像稚童 促狹遮掩,盡興了,才空出一方隙處讓人隔水遠眺,有時能見殿舍在樹梢挑出脊 簷,有時則是「多寶塔」的彩牆現於坡間。 望著拱橋在楓紅中從橫劃漸轉為縱直,我發現一座石砌鳥居張揚於岸口,頂 額書著「辨財天」,看樣子小島上的果然為神社,奉的是這位代表財富與音樂的 女神。橋端有矮籬,禁止遊客誤入,這樣也好,讓大夥照片裡少去雜擾人跡,僅 留秋季純粹的火熱顏色。而從鳥居望進的景框亦別有情趣,橋身的流弧、石燈籠 的古意,兼著楓豔在旁的綴點,很令人流連。 或許寺方也有同感,在旁設了大片茶席,竹籬內紅布座凳併延,幾柄焰傘張 舉,襯和著環圍的楓枝,讓遊人因觀景而生的悸動益發激越。稍微往林子裡走, 有條岔路通往名為「畫仙堂」的屋閣,其外觀小巧方整,疊簷下圓窗作飾,屋旁 還有兩尊小地藏頸圍紅巾,模樣趣致。順著他們的招引,我拐去門前窺看,見裡 面有著畫作展示,便索性進去細賞。 踏入屋裡,沿牆展列的是一組名為「淨土變相圖」的障壁畫,燦金的底色如 沙浪也似霧靄,緋紅的楓樹於霧浪間蔓生成海。壇案下的飾版則被繪成鏡池,浮 葉翩盪,讓襯著光背的如來彷彿騰懸於池空。應是畫家的巧思,如來背後的障壁 有著雙層設計,當將楓林推敞,便現出遠方巍峨的淨土靈峰。然當我望著靈峰, 卻陷入了思索,因為起伏的山脈同樣以豔色塗抹,如鮮血般怵目,難道在繁楓遍 嶺的揣描之外,還隱著某種警世意涵嗎? 帶著疑問走出後,我折回池岸,繼續循徑而走。步徑在池尾轉成「極樂橋」 劃水而過,但在上橋前,我卻發現前方以矮門相隔的居然是間幼稚園。「放生池 」的一角探進園區,有白鵝錦鯉悠遊,趣致雕像旁是寺院彩楓與其共生,儘管園 區中庭不大,卻將「永觀堂」的秋色借景而入,顯得燦美且遼闊。然小朋友完全 不以為意,僅只嬉鬧著、追逐著,倒讓人不知該羨慕,還是埋怨他們暴殄天物了 。 感嘆過後,我走上「極樂橋」,將自己轉向院裡最為經典的視角。這兒池水 開闊如鏡,楓林密織為繁麗的飾框,通往「辨財天」的拱橋成了畫面焦點,在水 光中劃出兩道淺淺對稱彎弧。群楓則傾身往靜池探長,彷若拋出彩豔的水袖,縱 使天色灰濛,少了點舒朗的蔚藍,依舊展露笑顏,歡歌著入冬前的最後一個慶節 。 秋末的涼風輕輕捲掠,拂亂我的髮梢,也撥弄著池面楓紅印落的斑彩,令原 本完美的倒影成了虛境,鮮活起來。有沒有可能那裡便是人心幻化成的世界呢? 不同的抉擇,相異的命途,儘管人與景雙生如舊,卻更幸福,更沒有遺憾。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22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80909426.A.0DD.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