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敏鷹:你有看過蔡明敏本人嗎?

看板 Insurance
作者 mickchao (威士忌才是王道...)
時間 2010-12-08 10:52:07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我也手癢回個文: : 不知道是高度還是金錢需求程度?當然,我可以講得更狠一點.... : 有些事情,不在那個高度就已經有那種價值觀了,是價值觀所創造出來的高度 : 但如果真的是沒那樣的高度看不到,那麼到底一開始在低處是怎麼看到的? : 舉例問,到底是良心泯滅程度造就了一個殺人犯還是因為一個人是殺人犯所以沒有良心? 你這些全部都是建立在儲蓄險是「惡」的上面所建立出來的價值觀啊,問題是業務賣儲蓄 險不一定是惡的,而是業務良心泯滅的賣儲蓄險才是沒有良心...這種爛業務應該哪家保 險公司都有,而不是某家特定的保險公司才有 : 這個例子裡面,那位建設公司的老闆一切作為到底哪裡扯上了有讀書或沒讀書? : 如果你是在法律事務所上班,那我很想瞭解這倒底是怎麼呼應到的一個邏輯關係? : 基本上有沒有讀書跟蠢不蠢沒關係,同樣的,也跟「有沒有時間」沒有關係 : 也就是說,沒讀書的生意人不會比較蠢,也不會就比較沒有時間 : 一個小學畢業的大老闆,他可以因為有興趣而自己處理這些事情 : 但一個博士學歷的大老闆,也可能因為寧願把時間花在打高爾夫而需要你們的服務 : 所以沒讀書的生意人到底有什麼「潛力或特質」?被騙的潛力?不太計較的特質? 「沒讀書」只是一個通俗的代稱,或許不好聽,但這個稱呼的並不真的代表他們沒有唸書 ,而是他們通常都在顧他們自己的本業,而沒興趣或他們覺得沒有價值的事物他們不願意 花時間在上面,因為那對他們而言只是浪費時間,所以才用錢去買別人的時間,你舉的例 子很好,客戶可能有興趣研究儲蓄覺得對自己不好而不購買,也有可能寧願把錢用在打小 白球上面,但是對敏鷹而言,他們所謂的沒讀書就是不會花時間研究儲蓄險的人,這些人 才是他們的潛在客戶,至於你說被騙就有點言重了,儲蓄險本來就不是一個惡的存在,真 正的惡還是前面說的,那些不肖沒良知的業務 : 這樣的人不少沒有錯,但是知道最好不要這樣做的人也不少 : 這樣做的人其實是有相當大的部份沒有意識到「風險」 : 大家都夠專業,就不需要我點明到底有哪些大風險了 : 有空去台銀找服務櫃台的理專聊聊,你會發現選定存的大戶比選儲蓄險多 : 而且理專相當清楚為什麼這些人做這樣的選擇,或許這跟你看到的市況不同 : 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才是真正的重點 問題是做小生意人雖然比一般上班族的收入還優,但跟大戶的情形還是不一樣的,重點還 是小本生意人,也就是你在大馬路上面看到的商家、攤販,他們一天的時間都在做生意, 現金來來去去,通常沒有也不願意花那時間在研究商品,對他們而言把「一部分」的錢搬 到儲蓄險不見得是壞事 至於大戶會選擇定存很多我也明白,我還在保險業的時候就認識2~3個大戶,其中一個比 較熟的就我知道的是,車子數台跟房子數間都是現金購入(市值約8000萬),還放了約800 萬在基金,會有這樣的財力我想他的資產應該有數億元吧,後來我有簽下他的小單,因為 我討他喜歡,對他而言小單是沒有差的,這跟小本生意人的情形不太同,在蔡明敏的觀念 裡要跟這種人做生意是要討他們喜歡,不然把錢放保險說真的對他們沒啥差別。 : 生意人樂意多點朋友好辦事情,但生意人其實是知道「客戶」和「朋友」的界線在哪裡 : 其實你也知道,不然你會說「需要業績時開口就能得到朋友的支持」 : 在你心裡,你還是把這兩者區分得很清楚的:客戶,是帶來業績的人 : 交朋友,其實只是讓自己感覺比較良好的一種催眠罷了 我當初在做保險的「前期」確實分得很清楚,但是說真的超痛苦,每次見客戶都在想著要 如何把客戶的錢挖出來,我想我應該不是保險業的特例,但是中期我的情形漸漸好轉,我 會看這個客戶值不值得交朋友,而不是以「他會帶給我業績」的前提下交朋友,先有人脈 才有錢脈,也是很基本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把交朋友的前提是業績,那真 的只是催眠自己,增加自己的痛苦而已 : 如果我做一個舉動的後果是「未必」有傷害到「朋友」,我不會去做 :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去做,但你的目標是「客戶」 : 所以或許「未必」有傷害到「客戶」大概比較沒關係吧? : 我可不這麼有自信這些人不會怪保單貸款還要利息 : 我比較有自信的是這些人如果現在買儲蓄險 : 過幾年升息之後發現比定存差會有什麼感覺:悔不當初 : 無視風險而以為自己嚇自己的確是衝業績必備的態度 : 但把責任推給客戶,只說一句:這是你們當初自己的抉擇,其實也是很明顯的卸責 : 我也希望版上的業務能看清保險業這個有點病態的環境 : 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做個一輩子都快樂的保險業務 : 而不要賺錢很快樂,但哪一天卻被客戶罵沒良心 : 也不要交朋友的時候很快樂,但哪一天缺業績的時候卻還要想方設法去把朋友的錢挖出來 以上一起回文,有時候社會大學不是二分法就能解決的,問題的重點不是在「顧客」跟「 朋友」的區分點,而也不是怎麼挖別人口袋裡的錢,如果當初業務什麼都沒都提,用拐騙 的方式騙別人購買,那真的罪該萬死,客戶要貸款被靠杯拿自己的錢還有利息那也是活該 ,反過來說,如果自己該講的都講了,客戶買了後還碎碎念,悔不當初,那也是他們自己 的選擇,只要業務問心無愧就好了。 BTW,不是特別針對你,但是很多人跟你一樣把「賣儲蓄險」=「挖客戶/朋友的錢」=「不 好」,我承認「賣儲蓄險」=「挖客戶/朋友的錢」,畢竟自己掏錢去買保險的是少數,但 是未必等於「不好」,因為你的前提跟蔡明敏的前提是不一樣的。 -- ◆ From: 118.160.38.18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surance/M.1291776729.A.244.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