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38043805.A.59E.html
[新聞] 中印最高層外交官員在北京會晤,促進一步改善關係
看板 | IA |
---|---|
作者 | 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 |
時間 | 2025-01-28 13:56:47 |
留言 | 0則留言 (0推 0噓 0→) |
中印最高層外交官員在北京會晤,促進一步改善關係
新聞來源: https://is.gd/R7RG2d
作者:美國之音
中國和印度的最高層外交官員周一(1月27日)呼籲兩國進一步改善關係,提供相互支持
,但沒有公開提及兩國在喜馬拉雅山邊境地區長期存在的邊界爭端。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外長王毅周一在北京會見印度外交秘書、前駐華大使維克拉
姆・米斯里(Vikram Misri,唐勇勝)時稱,雙方要抓住機遇,相向而行,探討采取更多
實質性舉措,致力於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疏離,相互
消耗。王毅表示,中印關係的改善發展完全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唐勇勝表示,印中按照兩國領導人喀山會晤達成的共識,開展了一係列有益的對話溝通,
妥善管控和化解分歧,推動重啟各領域務實合作。
自習近平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去年10月下旬在俄羅斯喀山舉行
的金磚國家(BRICS)峰會期間會晤以來,中印兩國關係一直保持穩定。在那次峰會的前
一天,印度宣布兩國已同意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有爭議的邊界實際控制線(LAC)沿線的巡邏
安排達成了關鍵性協議。
印度外交秘書米斯里當時沒有具體說明沿所謂“實際控制線”的巡邏將如何進行。
實際控制線是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後兩國之間長達近3400公里的邊界,將兩國控制的領土
從西部的拉達克(Ladakh)到印度東部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分開,中
國宣稱擁有對阿魯納恰爾邦全部主權。
實際控制線穿過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荒涼且地形多變的地區,這使得邊界難以明確劃
定,容易引發領土爭議。
2020年6月,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沖突,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死
亡。紐約時報援引印度媒體的報道稱,有40多名中國士兵死亡,但中國政府否認了這些報
道。中國軍方的官方喉舌2021年承認有四人死亡,但外界對真實的死亡數字仍有存疑。
印中關係這場致命的邊界沖突再次陷入緊張,變成了在崎嶇山區的長期軍事對峙,雙方都
部署了數以萬計的部隊,並有大炮、坦克和戰鬥機作為後盾。
雙方邊界的軍事對峙也嚴重破壞了兩國之間的商業關係。中國公司的投資停止,重大項目
被禁止。印度還禁止了中國擁有的應用程序,包括TikTok。印度援引了隱私問題,稱這些
擔憂威脅到印度的主權和安全。
紐約時報曾表示,過去十年,印度和中國之間的沖突已具有更大的全球意義。這兩個擁有
核武器的國家在南亞地區主導地位的競爭已變得更加激烈。盡管中國軍隊比印度強大,但
印度政府在全球舞台上已變得更加自信,這與莫迪把印度轉變為世界強國的雄心相一致。
印度還受益於美中之間日益冷淡的關係,正在與西方建立更牢固的貿易和軍事關係。
路透社報道說,在習近平和莫迪去年10月在俄羅斯會晤後的四個月里,兩國關係有所改善
。
去年12月,王毅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Ajit Doval)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
里舉行了第二次會晤,同意尋求管理邊境問題的方法,並加大建立信任的努力。
而為這些談判鋪平道路的是去年10月雙方達成的邊界協議,在兩國基本未劃定的西喜馬拉
雅邊境拉達克的兩個關鍵對峙點脫離軍事接觸,其中包括對爭議地區的定期巡邏。這是兩
國解決邊界爭端的一個轉折點。
───────────────────────────────────────
中印關係再釋解凍訊號 將恢復直航、開放印度香客赴西藏朝聖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84/170860
作者 林宜萱(太報)
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Vikram Misri)27日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後,雙方釋出友善
訊號,同意睽違5年恢復直航航班,中國也將開放印度香客赴西藏朝聖,象徵中印在2020
年邊境致命衝突後,關係開始幻緩慢回升。
綜合路透社與《星島日報》等報導,在唐勇勝與王毅會面後,印度外交部聲明,雙方討論
了經貿問題,以及促進長期政策透明和可預測性的舉措。印度外交部證實,雙方原則上已
同意恢復直航航班,將盡快針對規則更新進行談判。
中國也承諾推動在今年恢復印度香客赴西藏朝聖。另外,雙方同意為互派記者提供便利。
中國外交部指出,王毅告訴唐勇勝,中印應該相互理解支持,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
,兩國關係改善符合雙方根本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全球南方」國家的權益。
中國與印度2020年5月起在喜拉雅山區的加萬谷(Galwan River)一帶發生衝突,雙方都
有傷亡。此後印度提高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難度、禁用數百種中國App、中止客機直航
,不過貨機仍可直飛。
過去4個月來,中印關係有所改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0月趁俄羅斯莫斯科舉席金
磚國家(BRICS)峰會期間,和印度總理莫迪進行會面,是一大破冰。在兩人見面前,兩
國外交部也宣布針對邊境巡邏問題達成協議,避免再次衝突。
至於恢復直航,路透社去年6月報導曾指出,中國先向印度要求恢復直航,但印度拒絕;
10月,2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印度會考慮恢復直航以及加快簽證核發。
雖釋出關係回升的訊號,不過中國近期批准在雅魯藏布江下游興建一座水力發電廠大壩,
引起了印度和孟加拉的關注,雖然中國稱這不會對環境或下游供水造成重大影響。
路透社和《金融時報》指出,這座水力大壩規模是中國三峽大壩的3倍,將成為全球最大
水利發電設施,預計每年發電量3000億度(kWh)。
雅魯藏布江流出中國邊境後會穿過印度和孟加拉,在印度稱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
tra)、在孟加拉稱賈木納河(Jomuna),其水資源可供數億人使用。
據中國媒體,王毅和唐勇勝會面後,雙方同意繼續在「跨境河流」方面開展合作,將努力
針對這方面舉行新一輪會議。
───────────────────────────────────────
川普通話印度總理莫迪 商討印太安全議題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1280007.aspx
中央社 綜合華盛頓外電
白宮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與印度總理莫迪通話時,強調印度購買更多美國製安全設備
以及朝著公平雙邊貿易關係邁進的重要性,兩人也商討印太、中東和歐洲地區的安全議題
。
白宮形容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通話」,川普(Donald Trump)與莫迪(Narendra Modi
)討論擴大並深化合作,還有印太、中東及歐洲地區的安全議題。
白宮還說道,兩人也商討了莫迪訪問白宮的計畫。
路透社曾於上週報導,印度和美國的外交官正試圖安排川普與莫迪最快在2月進行會晤。
白宮提到,兩位領袖都強調他們推進美印戰略夥伴關係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承諾。
四方安全對話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之間的非正式戰略對話,今年的四方安全對話領
導人峰會將在印度舉行。(譯者:陳彥鈞)
───────────────────────────────────────
著眼美國與印度公平貿易關係 川普稱莫迪將訪美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1280096.aspx
中央社 記者李晉緯 新德里專電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川普通了電話,內容觸及尋求公平的貿易關係及深化雙方合作等
。川普更指,美國與印度關係極佳,莫迪可望於2月到美國訪問。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提到,川普27日告訴記者說:「早上我跟他談了很久
,他將在下個月(2月)到白宮,我們和印度有非常好的關係。」
白宮的聲明也證實此事,並表示:「兩人討論了莫迪前往白宮訪問的計畫,並強調兩國之
間友誼和戰略關係的堅固。」
今日印度(India Today)指出,川普與莫迪討論了一連串區域性、全球性的議題,兩名
領導人在通話中也試圖建立雙方公平的貿易關係。
根據白宮發出的聲明,川普和莫迪討論到擴大、深化合作的問題,也討論到包括印太、中
東、歐洲的安全。
白宮的聲明表示,總統(指川普)強調了,印度增加對美製安全設備的採購,及雙邊貿易
走向公平等議題的重要性。
莫迪也在27日表示,他很高興跟自己的「朋友」川普聊聊,並強調兩國致力於建立互惠和
值得信賴的夥伴關係,他在社群X上寫到:「我們將共同努力,謀求人民的福祉,讓全球
的和平、繁榮、安全實現。」
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報導,莫迪和川普都強調他們正致力推動美國與印度的
戰略夥伴關係,以及日本、美國、印度、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印度將於今
年稍晚時,首次主辦Quad。
川普與莫迪關係良好,川普上個任期內最後一次出訪,是在2020年時,當時他去的國家就
是印度,而2019年時,兩人也曾在美國休士頓同台。(編輯:陳承功)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現代】李叔同《送別》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74.219.17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38043805.A.59E.html
標題: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738043805.A.5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