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逼哭中國網友的情感邏輯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TRICKYKID (崔基基)
時間 2024-01-04 17:06:52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據說賴蕭CF《在路上》能夠逼哭中國網友, 這有沒有什麼八卦可說呢? 因為它和當代中國人的底層情感結構是一致的: 他們都希望有一批菁英持續執政、完全執政、以黨領國, 唯有這批人在國際打壓下任重道遠,才能守護本國價值。 這是中國的政治套路,也是綠營慣用的語言。 經常使用中國的流行概念,在綠營履見不鮮, 三立、民視、綠營政治人物口中,「支語」出現頻率很高。 這已有許多鄉民進行整理,在此不需贅述。 CF導演說《在路上》是典型公路電影手法,沒有抄襲誰。 這雖然沒錯,片名卻用了小說《On the Road》的中國譯名《在路上》。 1957年出版的《On the Road》影響了西方眾多公路電影, 而《On the Road》在台灣早期的譯本其實叫《旅途上》, 賴蕭CF用中國譯名《在路上》,非《旅途上》,正暗示了某種中國價值。 什麼樣的中國價值呢? 小說《在路上》對中國青年的影響力,看看它有多少版本便知: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25466 書中人物在長程公路上開車追尋自我,喚起中國青年對遠方的想像。 這種嬉皮式的想像,在官方鼓吹的意識形態中有其源頭, 也就是中共1934年的「長征」以及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 西方公路故事和中國特色的長征,共同組成了「在路上」的語言內涵。 現實艱難的旅途,被浪漫化為祖國大好風光與人生向上升華的道路。 有趣的是,2006年央視節目《贏在中國》主題曲也叫《在路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c3HLbsh50
這是一檔商場創業實境秀,呼應千禧年後的社會氛圍, 讓「在路上」變成中國崛起之路,也是個人創業奮鬥之路。 因此,從被圍剿下的長征,到改造社會的上山下鄉, 到追尋自我的漫漫公路,到國際上揚眉吐氣的事業征途。 面對艱困局勢,為了國家,為了理想,永遠在路上。 這就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在路上」情感結構與價值趨向。 令人熟悉的中國式正能量故事對吧? 這也像綠營長久以來告訴我們的台灣故事。 中共反抗西方圍堵,綠營面對中國打壓; 中共聲稱代表工農兵階級,綠營自認代表台灣本土族群; 中共帶領中國經濟崛起,綠營開創台灣民主之光。 不只執政,還必須完全執政;不只完全執政,還必須一直執政。 一旦政黨輪替,就會喪失進步價值,國家就完了。 共產黨一倒,中國將如蘇聯解體;民進黨一倒,台灣會被中國併吞, 彷彿我們還活在清末民初救亡圖存的故事裡。 這種故事是中國之癌,也是台灣之病。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167.2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04359214.A.5CA.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