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一般人可以直接持有債券嗎

看板 Foreign_Inv
作者 Yaz (乘風而來隨風而去)
時間 2016-12-02 01:17:44
留言 10則留言 (4推 0噓 6→)

: 推文好像有點多,我直接用回文的好了XD : 我自己也是這幾年才開始接觸債券,所以希望有概念上的錯誤也能有人分享。 : 基本上債券市場上像我這種玩家很少,就我所知好貨幾乎都是20萬、100萬鎂起跳的 : 那在台灣、在美國玩法不太一樣,而且你面對的券商(或是私銀)也會讓你成本不一樣 : 這邊先不提零售債券(1000鎂當單位的,我曾經試圖要找有沒有好的標的,但找不太到) : 就我所知,台灣的玩法都是說,客戶說我要一隻2%的債, : 那如果今天銀行找到了一隻2.1%的債,中間就是銀行賺到的部分。 : 買債券不能把它當買股票、買基金一樣,買債的"手續費"跟你平常買股的概念不太一樣 : 所以說今天找一個好的往來對象就很重要,因為債券並沒有公開的平台市場 : 你就算能在bloomberg terminal上面看到一筆訂單成交,並不代表你有能力買到 : 這時候你往來的broker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connection value : 基本上對象不外乎就GS, JPM, 或是些基金公司、銀行、財富管理 : 在bloomberg上看其實債券交易很少是TD/IB這些券商, : 他們強的在系統,而且面對的客戶大多是散戶,債券市場上的玩家通常是兩種 : 有錢的人 有能力借到很多錢的人 : 而且都是OTC交易,所以非常講求關係與人脈,至少要有互相開戶 : "有能力借到很多錢的人"是個挺有趣的議題,其實可以再寫一篇文章了 : 只是你只要想,一個完全沒有信用、關係的人,(或是說勉強進入私銀服務客群) : 私銀都願意給你融資60%還是~1%的利率,這債券其實套息空間很大了 : 但如果你有關係 本身沒有到很有錢,但有些手腕的話其實有很多可以操弄的空間XD : 那回到 "手續費" 的部分,銀行可以賺什麼? : 1.保管費 : 基本上你買券完是有保管費的,這就像集保一樣XD 但台灣券商好像都願意幫忙吸收 : 這保管費就是了..... : (債券的保管費比股票的 貴 很 多) : 2.利差 : 你融資利率一定是比他們內部的利率高,這個利差也是他們賺錢的部分 : 3.價差 : 你在買賣的時候,一定會有價差存在,這價差也是他們的利潤之一 : 4.管理費 : 這裡的管理費是指AUM,如果你AUM被charge過的話,銀行基本上不會跟你收上面那三個 : 所以妳說的手續費,其實銀行就是幫你買你要的產品, : 就像是你在那邊喊"我要買一顆10元的蘋果", : 然後銀行快點去找哪裡有賣8元的蘋果跑來賣你 : 不是一般概念上看到市場上有10元的蘋果,你買了之後付出了11元 : 還有一個就是基本上銀行有本錢與能力參加債券的發行, : 我不知道門檻多少,但我問過我的advisor他笑笑的,感覺還差的遠QQ : 市場好的時候,初級認的次級立刻賣就能有價差了,這也是銀行好賺的點XD : 如果你要在台灣買的話,資本要能夠讓銀行願意幫你買XD : 因為銀行的角度來看,散戶買bond他們根本沒賺。 : 如果你只有個50萬鎂金,你買一隻之後你的錢就全部鎖住了, : 公司寧可你買股票進進出出才好薛你一波 : 而且說實話,從公司角度來看 : 散戶不只是資金上的限制,懂而且願意買bond的人也不多,又沒有turnover... : 那在台灣要買的話,可以去找找有哪些銀行有clearstream跟euroclear這兩家 : 國際上債券基本上都是透過這兩家清算(除了美國local的) : 美國local的券對銀行來說稅上不划算,大部分都還是買美國企業在境外發行的債 : 我自己也沒有買美國境內發行的債券,所以不知道有哪些能買到美國local的 : 在哪發行的券應該是要看美國公司籌資在本土還是海外便宜,這部分我也沒很了解 : 分享一下我這幾年對債券的了解,主要是從我在這行的朋友跟advisor聊來的 : 也希望版上有人能多多指教一下 最近也是有在看直接購買海外債券的問題, 和銀行問到的價格跟國外交易所看到的 約有3%的價差, 也就是一買就損失3%了, 而且單筆最少需20萬鎂. 有些銀行外 加每年0.1%的保管費, 一直收到債券到期為止(但也有銀行最多只收三年的). 銀行怎麼會不好賺, 一交易最少就有6千鎂的價差進帳, 每年又再拿200鎂. 只是交易 金額大, 買主較不好找. 目前看到產品比較多的就花旗銀行和玉山金控, 但花旗的價格很不透明, 都要透過 理專來報價. 另外也可透過券商以複委託的方式來購買債券, 這跟向銀行買是否有什麼不同我查 來查去還是搞不清楚, 另外如果申請成為專業投資人好像在買海外債券上有比較大 的彈性, 不知在費用上是否也會有所不同? 在台灣買海外債券的孳息應該算是海外所得, 不容易超過課稅的門檻, 但如果買海外 債券ETF, 股利的部份會被美國課30%的稅, 這個實在很傷. 但在台灣買海外債券又因 大幅價差及保管費的問題, 費用也是很高. 到目前還沒找到好的方法.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237.1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480612666.A.2D3.html

fenzang: 海外債券是interest,不會有30%的稅。然後就跟原po下面 12/02 02:16

fenzang: 的留言一樣,你那3%的價差是你缺乏議價能力... 一次多點 12/02 02:16

fenzang: 銀行一起議價很少超過0.5%的~ 然後債券一年領的息要超過 12/02 02:16

fenzang: 標準其實沒有很難... 如果你國內本來就有所得然後你國外 12/02 02:16

fenzang: 又免稅的話... 槓桿小開一點資本有個200萬美金就超過不 12/02 02:16

fenzang: 少了 12/02 02:16

fenzang: 買債基本上要多家比價,然後對市場要有足夠的敏感度才比 12/02 02:17

fenzang: 較能有議價的能力 12/02 02:17

jesse555: 感謝 12/02 11:49

shwy4456: 券商就是銀行的上手,而且不用保管費那些 12/27 07:53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