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0年高普考農業技術上榜心得

看板 Examination
作者 a510364 (螢火蟲)
時間 2022-01-11 07:42:05
留言 20則留言 (14推 0噓 6→)

#上榜心得 #110農業技術高普考雙榜心得分享 手機排版請見諒 備考期間,受到許多人的幫助,包含版上的心得分享,點水之恩當源泉以報,分享一點心 得提供準備這門考科的朋友一點參考。 成績單: https://i.imgur.com/iVagsDz.jpg
https://i.imgur.com/g7hsRgV.jpg
各位準備考試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110年農業技術高普考的全職考生,植病系出身,非農藝本科系,所以僅能提供補習 和自學的經驗。有幸在這次的榜單看到自己的名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確實受到各方 面很多人的幫助,包括家人的支持、上榜同學的筆記和鼓勵、版上前人的經驗、一起備考 夥伴的相互打氣。以下就這次備考的過程分享,期望能讓有需要人提供一點信心,有疑問 的部分歡迎提問,在能回答的部分盡量回答~(趁還有印象的時候) 學習方式和資料來源 背景:非常感謝家人(金錢和態度上的支持)、身邊的朋友(前人的筆記、一起準備考試的 朋友)、附近的圖書館(剛好農業那幾本書沒甚麼人借)、以及版上前人的心路歷程和準備 書單。 除了版上前輩們推薦的書籍之外,因為我有利用平板閱讀文獻的習慣,期間覺得有用抓下 來的文獻大概一千篇左右,可見很多東西網路上都找的到啦,只是要能夠去蕪存菁,從茫 茫書冊中看到它們的價值。 個人整理或閱讀的資料羅列如下: 付費資源: 1. 補習班教材(以補習班老師的PPT或講義為主,另外補充一點paper、農業時事出版品、 以及不知哪來的教材) 2. 補習班課程:老師會把理解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講出來,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門檻 ,農業技術除了那些死背的名詞解釋外,更偏重理解。聽懂是一回事,理解後要能夠正確 表達出來。所以學到後面,每個重點只要能講得出來,想像如果換自己要教別人時會怎麼 講述,大概就差不多了。 3. 上榜者的筆記or整理好的考古題:網路上有人在賣,考前幾個月沒時間的可以參考XDD ;不過建議如果已經考第二次或是報年底地方特考的,有時間還是要整理自己的筆記啦! 關於要不要補習 我有上補習的課。因為自己不是很聰明,需要聽人講解才會懂,而且已經畢業多年了(.. 有打算考試的學弟妹如果還在學校要好好珍惜啊),只靠自己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 方,可能會卡很久,而且也不確定自己想的對不對,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習,甚至會潛意識 排斥它。當你看不懂,就越來越不會想看。所以上課有人帶是很好的入門磚,同一章節聽 不同老師講解也有不同的收穫,老師教得好不好就看運氣了,畢竟每個人理解程度不同, 函授或看視訊一次聽不懂可以聽兩次、三次… 免費資源: 1.Youtube影片 (土壤學、農委會宣傳影片、各改良場新品種推廣影片、台大開放式課程) *特別推薦:台大開放式課程-蔬菜產業講座(超棒,都大佬級的講者,很推!!這些講座內 容已經橫跨各種學科了,蠻適合當作課外補充知識來看) *特別推薦:樹呆子小學堂(秘密武器,當你讀過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植物保護概論,就 會發現劉東啟教授教得真的很棒!!能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把困難的知識表達出來,看 了整個茅塞頓開!!) 2.農委會、農糧署、各改良場的技術推廣影片、作物研討會 3.改良場專刊、農業專訓、技術專刊、農試所典藏系統(大推!!) 4.版上推薦的參考書 5.*雜糧作物試驗研究年報,推! (當你看得懂的時候,恭喜~你已經進入農業技術的世界了。) 推薦軟體:因為我是iPhone 重度使用者,所以善用各種app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心智圖-Xmind(我最常使用的整理概念軟體、放在後面讓大家參考囉) ☑讀書軟體-YPT ☑倒數日 ☑線上圖書館-Hyread3 (超讚!可以借閱各大圖書館的電子書,例如.豐年雜誌) ☑PDF閱讀+筆記軟體-Goodnotes 5 ☑學名背誦、十二土綱縮寫背誦-Ankiweb 作物學 推薦書籍: 1.台灣有機農業技術要覽 (秘密武器,是我在當地圖書館翻到的,寫得超好啊,重點的作 物都有提 到,而且這本比台灣農家要覽還要新!!是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編纂的,裡面的寫法淺顯易懂 ,包含作物學、土壤學、植物保護、種子調製和生產都有提到,根本是百科全書了。而且 有機和永續是當前的趨勢,所以這本有多棒…你懂了吧XD) 2.各改良場的作物專刊:雜糧、新興作物、能源作物…等 3.台灣農家要覽:某些比較冷僻的作物,還是只能翻這套巨作。書很厚,圖書館能借就借 ,借到手後不要戀棧,抓重點篇幅印一下、抄一抄,比放在家裡當書鎮要實際得多。 建議:作物學範圍太廣,很多、很雜又很細,每個老師看重的點又不一定相同。前人說這 門課是準備起來CP值最低的,個人也部分贊同,這科也是我唯一有比較認真做筆記的XD, 畢竟背誦之道無他法,只能靠多抄多寫增加印象了。 準備方式:大概就是各改良場近幾年的新推出品種,與時事、政策較有關的。不外乎抗逆 境、具有地方特色的種原和品種、適合有機栽培的作物和品種。 每一樣作物列出:名稱、原產地、利用部位、國內重要品種以及其特色、生育期、栽培與 收穫季節、水分、溫度的需求。 附註:由於作物太多種了,考課本上經典的作物學內容缺少鑑別度,考太細又沒幾個人會 寫,所以建議準備時除了農家要覽,改良場新推出的專訓或特刊也要看一下,像這次考了 台茶25號(110年高考)、胡麻嘉大1號、2號(110年高考)、番薯鉛筆根(110高考)以及全年 供應問題(110地特)、香莢蘭(110地特),都是近年很重要的成果或議題,所以建議沒事就 去圖書館翻翻or緊密關注各改良場的粉專,看他們有甚麼動態,譬如今年首度育成的國產 咖啡台農一號、抗飛蝨的香米台農85號、抗旱又耐淹、且適合有機栽培低投入的高粱台南 7號、8號…等。 閱讀重點:新品種解決了那些既有品種的問題(產量?抗病性?耐逆性?生產上的障礙?) ,適合推廣到哪些地方種植?或是有沒有其特色(有效成分含量高?開發新的用途?) 心得:每個作物品種都是因應當下時空背景的一時之選,所以品種與當下的農業議題是密 不可分的,除了有優良性狀外,推廣時也要考量生產上栽培難易度以及投入成本高低,以 此出發,可以發現作物品種育成的過程還蠻有趣的,每個品種就像作品一樣,都是前人不 斷來回田間、結合很多人的嘔心瀝血之作,可以看看高改場周國隆先生育成毛豆綠晶9 號的相關報導~ 作物生理學: $$課程:補習班講義、補充教材 推薦書籍:植物生理學(蔣德安編) 課外書籍:植物營養學(張則周著) 這門課主要還是跟著上課進度跑一遍,那些一考在考的重點,如植物賀爾蒙、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C3、C4、CAM的比較、比較特別的是今年有考無氧呼吸。有人說生理學是範圍 比較固定而且相對可以掌握的科目,的確如此,雖然我也是沒有拿到很高的分數啦。 補習班那時主要有兩本教材,一本是上課的PPT,另一本是翻印的某本生理學課本,這次 準備我有完整念完的也是PPT而已,生理學課本當答案的參考資料用,然後針對覺得可能 會考的逆境、代謝整理筆記。 本來下一階段的規劃是打算找一本生理學課本再讀一次,我比較過廖玉琬、潘瑞熾、蔣德 安的生理學課本,其實補習班老師教的比較貼近蔣德安那本,我 個人也最推薦這本。廖玉琬那本是我大學時念的,算中規中矩吧,但我學了甚麼完全沒印 象XD,很多人推薦潘瑞熾,但裡面一堆中國的譯名,而且一堆名詞都用中文,我是覺得不 太好記 (譬如植物吸收氮的GS/GOGAT patheay 中的glutamate,中文翻成麩胺酸,有比較 好記嗎?見仁見智啦)蔣德安那本寫的用詞和字句很容易理解,特別是逆境和重金屬那段, 個人蠻推薦的,國考不就是要寫出讓人一眼就懂的句子嗎?所以我認為真的要買的話,可 以參考這本書。 植物營養學:這本是我在圖書館不經意翻到的,發現內容真的寫得不錯,特別是植物養分 運輸供給-積儲的部分寫得很好,跟蔣德安的植物生理學可以互相參照,有加成效果,裡 面對於植物體由那些元素組成、養分吸收形式、比例、吸收途徑、以及分配和轉換都有描 述,蠻適合作為答題加深加廣的參考資料。裡面有提到果實成熟後養分轉換和分配、物質 、植物激素的變化,可以配合種子學當作補 充講義來唸。 總結:植物生理學跟一堆代謝物、循環脫離不了關係,這部分強烈建議整理一份各種圖表 的清單,用圖理解比較容易。我考試的時候碰到時間來不及,也是放棄多餘文字描述,就 直接畫圖硬上了,雖然無法拿到很高的分數,至少就拿到基本分這樣。 土壤學(土壤與肥料) 需要$$的書籍:補習班講義(補習班老師蠻會收集資料的,所以資料上挺全面豐富,資料 的廣度而言是足夠的) 至於要深入每個細節可以自己去找其他的書來唸了 免費資源: 推薦書籍: 1.台灣的土壤(陳尊賢、許正一教授寫的,很推!!特別是12土綱的部分,圖文並茂!) 2.土壤的基礎知識(藤原俊六郎著,超讚!淺白易懂,不得不說,日本人在推廣科普教育 這塊做得真好) 3.圖解土壤微生物(橫山和成著,鍾文鑫老師翻譯,承上面那本土壤基礎知識再延伸,也 很推!) 4.吳正宗老師的肥料講義(網路上找得到,我讀肥料時,就用這份來打底,在上面做筆記 和加註解) 進階書籍: 1.土壤肥料(郭周武著,不會很難) 2.土壤肥料(莊作權著,算是上一本的進階版,這本很棒!) — — —上面這兩本拿來補充資料用 3.土壤與肥料(楊秋忠著,對於各肥料的描述、問題土壤、綠肥…都有提到,算是大佬級 的著作了,圖書館有,可以翻過後再決定要不要買XD) 4.普通土壤學(張仲民著。當參考書查資料用) 5.土壤管理手冊(中興大學土環系出版,裡面有很多實務上特地的土壤問題和狀況,包括 土壤壓實、酸鹼土壤、元素缺乏、問題土壤的改良對策、土壤保育等等,還有彩色照片, 推薦! 6.土壤生物多樣性(王明光等著,前面有一張土綱土族分類縮寫的表,我有背) 強力推薦: 1.土壤地理與環境教育教學資源網站(自學必推!) 2.國立臺灣大學土壤博物館解說人員訓練課程簡報(-by臺大農業化學系土壤調查與整治 研究室網站,內容相當全面完整,土壤學重點幾乎都在這裡了,適合後期作為快速複習之 用) 作物育種學(作物改良概要) 推薦書籍:補習班講義 進階書籍:前瞻基因體學技術於農業領域之研發應用與展望、作物育種學筆記 說明:這門課對於非本科系的人來說,有沒有人教真的差很多,我甚至沒印象大學時遺傳 學上了甚麼,也算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一科。 入門:這門課難在一開始需要建立基本觀念,可能是我資質愚鈍,一開始拿到前人筆記時 翻了一下,根本是天書,不要說理解了,連背都困難。無法想像如果沒有上課,光靠自己 自修要看懂有多困難,這可是會大大的打擊念書的信心而且嚴重影響念書進度啊 不管補習也好、學校正規課程也好,都是為了讓你能快速上手,帶你跑過一遍,後面就能 靠自己讀、閱讀文獻,自我加強和進步。 因為前人的育種學筆記實在太驚人了,我根本學不來。反倒是補習班講義的內容大概掌握 7-80%,所以也是抱持著只要有東西可以寫出來就好的心態來寫,果然分數不高也不低, 育種學其實是很有系統性的東西,必須先了解各個名詞的意思,然後循序漸進了解不同作 物適用甚麼樣的育種方式,簡單來說:作物分成自交、異交、常異交作物,想要創造新變 異或維持品種特性分別可適用哪些育種方式?分別可能遇到哪些障礙?有甚麼樣克服方法 ?需要時間多長?這一塊補習班老師教得蠻好的,至少上過一次後知道怎麼讀了,育種學 應該算偏實際操作 大於紙上談兵,所以如果是本科系的有機會在單位實習,應該會比我們非本科系生印象深 刻啦。 分子輔助育種、基因編輯、改良: 推薦一本”前瞻基因體學技術於農業領域之研發應用與展望”。裡面王強生老師的文章蠻 好的,圖文並茂、對於不同分子育種方式有完整比較,超猛的! 進階:前人說育種是不可跨越之高牆,我同意。 所以原本擬定了下一階段提高分數準備方式如下: 1.整理所有專業名詞的對應中英文、名詞解釋:沒錯,就是要把名詞解釋那題分數拿到手 啦 2.手寫練習歷年考古題 3.兩種答題方式同時呈現:育種流程圖+條列式重點描述,育種流程圖其實就可以解釋一 切了,但考試鹿死誰手很難說,所以參考之前上榜的育種學筆記進行條列式描述也很重要 ,這部分寫得好就問心無愧了。 申論題:知道答案是基本,後面就是考量答題全面性、完整性和文筆呈現了,這部分有請 本科系的育種達人做補充啦~ 心得:育種學其實挺好玩的,每一次讀都有溫故知新的感覺,因為他的方法都很經典,也 是經過無數時間、血淚換來的,可以說一完整的流派吧。 備考之路蠻長且乏,真的很無聊啊,書籍翻來翻去都差不多那些了,要保持學習的動機和 熱誠就需要一些外來因子了,所以我有不少時間是在看課外讀物上XDD~對我幫助很大, 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充滿幹勁。 認真推薦台大磯永吉學會出版的”稻香”、”蓬萊米的故事”:這兩本書很值得在唸完育 種學後讀一讀。 前者提到當年嘉改場的楊遜謙先生如何利用世代促進法縮短育種年限、以及各改良場設置 旱田、水田稻熱病檢定圃的緣由;後者描述當年末永仁先生育成具有日常鈍感基因台中65 號的故事,解決了蓬萊米在低緯度下提早成熟、產量偏低的問題。 植物保護概論 推薦書籍:害物整合管理、各改良場的刊物 免費資源:防檢局綜合防治網站、防檢局FB防檢疫害蟲懶人包 心得:說來慚愧,雖然這堂課是唯一跟我大學唸的科系有關的,而且畢業後也在業界待了 幾年,分數出來卻沒有很高XD,所以能提供的參考價值有限。 準備的過程中也是輕鬆寫意,覺得有七八成把握就上場了,成績出來還是跟有花時間練習 答題的高手有差。如果要認真準備的話,真的要努力背一些經典的病蟲害,記憶其病害史 、危害模式、以及整理各類型的防治策略。 大學同學中不乏考本科病蟲害上榜的強者,這次考試其中有一份筆記也是某位高手寫的。 其實這堂課的關鍵就是背,看很多次還不夠,某些在本科系生眼中像常識的名詞要認真的 背,譬如那些新聞常出現的病蟲草害,學名、英文名,有時間沒事就背起來吧,像今年普 考最後一題一口氣出了十個學名(啊啊啊啊),有背就有分,不光要會唸,連字都不能拼錯 。即使是業界的人,就算那些名詞每天掛在嘴邊,但真的要寫出來時還是有拼錯的可能。 所以背就對了,不要以為不會考,真的考出來基本分就有了。別人說這門課就是靠背功, 作為本科系出身的我還真的無法反駁。 身為植病學生,確實在翻找一些文獻的過程,比非本科生熟門熟路許多。普考大部分的題 目不會特別出艱深冷僻的東西,比較常考重要的大觀念和議題:譬如這次普考第三題問各 種作物的病蟲害和防治策略,就是很好發揮的題目,就把自己知道的通通 寫上去。第一題出的是抗病育種,這部分我完全憑著育種學的知識在寫XD,如果是植病出 身的朋友,真的建議可以好好修一下育種學,非常實用的噢! 翻閱一些權威級的老師寫的書時,會發現到了後面,對於病蟲害的防治是全面性、追本溯 源的,不只是病蟲害本身、還有氣候、土壤、植物生理、防禦機制…所以知識面是互通的 ,必須整合在一起才能看清全貌,不只是知識,還有經驗的累積,這也是在田間判斷時最 難的地方。 IPM已經幾乎是必考的題目了,也考了好幾年,觀念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寫得漂亮、全面 、切中閱卷老師的喜好。我自認這題發揮得不錯,但只拿到8分Orz。這部分只能建議多看 點不同人寫的文章,把好的寫作方式學起來,或至少當作申論的骨幹,後面再自己舉例說 明,總之,他山之石足以攻錯,分數不高有時候不見得是你的問題,單純是別人的文筆比 你好而已XDD 作物生產概論 建議書籍: 作物生產概論(王慶裕著) 進階閱讀: 種子學(郭華仁老師著) 課外書:藏種於民(果力文化) 這門課不外乎作物學、作物生理學、土壤學、育種學、植物保護…的總和,加上時事。 其實從一開始接觸農業技術考科,就開始累積這門課的知識了。 這門課內容很多很雜,其中特別強調的是作物栽培技術、種子學、農業時事等,可以從近 幾年的考古題開始練習,看看都考了哪些東西,就知道我再說甚麼了。如果想系統性的學 習,蠻推薦王慶裕老師的那本書,內容相當紮實,該有的都有,某些字句的表達方式也很 適合申論題,和其他的作物學通論、作物學專論相比較,這本書的內容比較新,推薦可以 先去圖書館翻看看再決定要不要買。 郭華仁老師的種子學是另一本經典,但必須承認的是要不要唸到這麼深入見仁見智,高考 有時候會出種子調製、種子成熟內容物的變化、種子的分類等,我後來是把種子學當成作 物生理學的補充課外讀書,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翻翻。 「藏種於民」是科普類的書,內容講述各地保種韻如何進行,對我來說還蠻有趣的,看看 可以增廣見聞,也能知道不同作物生產與分布的意義,以及為何要保育它們、不同作物的 保種方式,如前所述,作物生產概論也是我最後閱讀課外讀物時順便準備的內容。 試驗設計-好拿分的一門課,推推! 付費資源: 1.志光-試驗設計課程(吳迪老師) 2.參考書籍:試驗設計(沈明來著) 心得: 這門課是我非常推薦非本科系的農學院學生必修的一門課,即使不是以高普考為目的,在 許多私人的試驗機關也用得到。 補習班老師教得非常、非常好,可以把有困難的內容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白,我一直到上 了試驗設計課程,才知道工程計算機怎麼用,到後面甚至會慶幸,當初選考農業技術真的 是太好了!至少有一門課是可以有信心拿分數的!前提是計算機不要按錯啦! 至於沈老師那本書,我是到後期才買的,內容相當完整,也有不少實務上統計程式介面的 教學,個人覺得比較像工具書,如果沒有統計的概念會相當辛苦,我買書其中一個原因是 為了看每章節後面的習題,但遺憾的是書沒有附解答,所以你不會知道自己花了幾十分鐘 算的答案是對還是錯。 準備方式:試驗設計這門課就是每天都要花時間算題目,然後該記的原則、基本假設要背 起來,我準備地特考前的最後一周,每天都默寫試驗設計三原則、ANOVA基本假設各一次 ,還有如何利用殘插圖判斷是否符合基本假設也很重要。 至於為什麼考出來的分數不理想..因為我某一題公式和計算機按錯了,讓我考完曾經想說 完了,至少損失了40分,還好靠其他科救了一點回來XD 但這門科只要好好準備,真的可能成為超過70分的科目,根本是拉高其他成績的救援項目 啊! 關於整理筆記 坊間流傳:每個科目一定要整理自己的筆記,考試當天帶那本上場臨陣磨槍就夠了。 有人說過:抄寫筆記才記得深,抄寫的效果遠遠大於電腦打字,而且申論題是要手寫不是 打字啊XD 還不趁機多練習寫字XDDD 有人說過:作筆記的重點不在於工整美觀,筆記是給自己看的,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寫了一 張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東西,上面幾個關鍵字,看到能想起自己念過的東西就夠了。而且備 考時間寶貴,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出版商或學霸XDDD~ ♂個人執行狀況:其實沒甚麼時間寫筆記,一來我很懶,二來我字很醜,第三考試科目太 多惹,若每一科都要整理筆記,將需要大量的彙整和比對,就變成枯燥的文書作業了。所 以我只挑幾科最適合寫筆記的科目寫而已,其他直接找別人的筆記來當第二次複習之用, 順便把自己的想法加註上去。結果出來也的確是整理筆記的那幾科分數還好,反倒沒寫筆 記的土壤學分數最高XDD 結論:對於像我這樣的懶人而言,不懂或沒把握的科目,真的可以靠抄寫筆記來幫助記憶 、或守住基本分數;有把握的科目或章節,其實不用做筆記了,時間寶貴啊,除非你想練 字或練習寫文章啦XDD 個人心得: 1. 不管是做筆記、整理圖表、書本畫重點,都是為了幫助理解、延長在腦袋中記憶,與 其說做筆記是為了背誦,我寧可把它稱為「複寫」。寫的是經過自己理解的東西,做完筆 記後就放下,前往下一節,不要一直反覆在背誦同樣章節上面,唸書總是會有盲點,看過 後忘記是很正常的事情,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協助記憶,整理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要被筆記 侷限了。 2.註記:當讀完一個章節或看過一份資料後,上面的劃記就是讀過之後,自己覺得重要、 會有印象的地方。儘管寫成了筆記,上面的字句頂多只能算標題,能引發背後更深入更完 整的內容才是我們需要的。東西看多了就知道重點在哪、怎麼寫、這個作者的筆法好不好 、哪些內容可以與學過的課程相呼應、甚至是這篇文章可能有誤、引用的資料須更新等等 。 關於讀書 考試從來沒有敵人,是面對自己的對話與過程,不需要逞強,大方承認失敗,坦然接受自 己的不完美,然後前進。只有不斷地進步,知識的累積,觀念的修正,建立自己的體系, 才能日積月累,跬步千里。 有人考試是為了證明自己,有人考試是為了爭一口氣,有人考試是為了夢想,有人考試是 為了家計...不管是為了什麼踏上備考之路,可以視為進入不同的生活型態和方式。去適 應它而不是強迫自己接受,否則現實欲望的深淵無時無刻在向你招手,就像走在峽谷的鋼 索上,在理想和倦怠的天秤兩端來回拉扯,只有清醒的保持自我,認知自己的狀態,手邊 唯一的繩索只有唸過的書,一邊試圖保持平衡一邊前進,慢沒關係,每一步要踩穩、走正 ,將風險降至最低,直到踩上岸的前一刻都不能鬆懈,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時休 息是很重要的事。 不管是讀書計畫和進度掌控,都只是輔助,抵達岸邊才是我們唯一的目標。沒有人會管你 要用跑還是用走的上岸,也沒人敢肯定告訴你何時才是終點,所以用自己最適合的腳步前 進就好。 步步為營,舉步維艱,確保每一步都是自己踏過來的,就能減少翻船的發生。當你習慣了 這樣的狀態,即使離上岸只剩一公尺,也不會因為焦躁欣喜若狂而摔下山谷。 有人說,今日事今日畢。這句話沒錯。但請把休息和恢復的時間也排進去,身體不會講話 ,但是疲勞的累積是實實在在的,在排定唸書進度時,在最佳狀態、時段,來獲得最好的 成效。 睡覺時間到了,唸不完怎麼辦? 不要多想,安心上床睡覺。 唸多少算多少,還沒唸的地方先不提,但是有唸的地方要確實掌握。 國考是長期的備戰,不是學期考試那樣短打衝刺。與其一直心懸著,不如好好整理思緒後 ,歸納、存檔、好好睡一覺。 當然也是要看備考期和個人條件不同啦,我的時間和狀況讓我足以這樣做。 專心做一件事就好,不要同時間分心龐雜,心無旁騖在一件事上的投入和成效是最高的。 一件事做完再做另一件事,需要培養在短時間判斷的能力,懸而未決的事情是最惱人的, 譬如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我通常不會把問題放太久,問題積太多會變成心病, 就 算無法在短時間解決,我也會擬好可能的處置方式(譬如請教老師、找別人的答案當成範 本背起來..)在腦海中歸類。 睡覺相當於學習過程的「存檔」。想想看,打字打了那麼一大段,如果最後沒按存檔,那 麼先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啊。 而且越接近考試,越是如履薄冰,健康的身心必須仰賴平時備考的養成。身體健康很重要 ,心理的減壓也不可缺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舒壓方法,像我喜歡吃美食,準備期間解鎖 了不少補習班和宿舍附近的店家。身邊的人的支持也很重要,我和家人達 成共識,他們支持我在外地備考,不過問我的讀書狀況,我也說好只準備這一年而已,給 彼此空間互不干涉,電話中分享的只是彼此近況和瑣事。 正因為家人的全力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唸自己的進度。做好該 做的,順其自然就對了。很幸運的,這次剛好有另一個一起準備考試的同伴,雖然我們都 是各自準備,直到考試當天幾乎沒什麼碰到面,但是有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印證,頓時 覺得在這長路上並非只有自己獨行。而且每個人唸書看到的點都不一樣,同樣的問題請別 人幫忙時,可以補足我們的盲點。也很感謝夥伴抄寫筆記的心得分享,讓我認識到筆記的 重要性,特別是在比較不擅長的科目,特別去整理自己的筆記,上場時可以增加輸出的效 率,學問之道無他,勤能補拙而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只能把握自己熟悉的部分 ,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花時間下去,問心無愧,其餘的就交給上天吧:D Xmind 心智圖 使用舉例如下: 作物學名詞解釋 https://i.imgur.com/rAtaON0.jpg
作物育種學大綱 https://mega.nz/file/VssglTSZ#RWesq7ezZ32a-_0h4ic3Jk-3OHKCfymlGJlSDDnKhEs 作物育種學考古題整理 https://mega.nz/file/FhkiASpD#mw_bH0ErikaN9YCTesVx9-jM2JbvT0gaLcJFLv0Ll6E 土壤學大綱 https://mega.nz/file/9t0SGLDA#uFp4MhBWZg6-xUpW-NCtJIWFfApGDKaF6NY67_Liwdo 土壤學考古題整理 https://mega.nz/file/ExNAmJ4a#x0dotGij2BAuPU4I05RpYbQvepHtb3Miu1R3rdRHr4c 作物生產概論考古題整理 https://mega.nz/file/J8lCQTBJ#nepk3YJAT0FnunQmFw6fRheDfL60_FWUsgQnnju6Tew 作物學大綱 https://mega.nz/file/xo9QQbBL#gyXPBGUrASgw2Yz2Aphl30W_NeRandBQyCPQdLlQLpc 試驗設計大綱 https://mega.nz/file/Uo9QRAyY#Fv7ItRSRy6YYXJESu6n72PAJTGBOz-G9WIPWGapE_lw ----- Sent from MeowPtt on my iPhone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241.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641858127.A.FDF.html

DPMEdy: 推 恭喜上榜! 01/11 08:04

sinksink: 推推 01/11 08:27

shadow320: 推 01/11 09:13

g318: 恭喜 01/11 09:50

Halk: 恭喜上榜 01/11 11:09

Unfriendly: 恭喜 01/11 12:21

urbane: 恭喜你!!!!謝謝你分享備考經驗~~~恭喜上榜!!!! 01/11 13:23

justice0505: 恭喜!! 01/11 13:57

lin1052027: 推推 01/11 18:35

kneesntoes: 農林試驗所的工作環境很好耶 還有CP值很高的宿舍 恭 01/11 22:15

kneesntoes: 喜 01/11 22:15

BABYINCAR: 寫得真棒 可以跟您請教一些農業行政的問題嗎 知道您是 01/12 01:03

BABYINCAR: 技術 考得比較深入 01/12 01:03

a510364: 請說,我可以試著回答看看 01/12 06:24

xxx17719: 感謝超用心的分享,非常有幫助~ 01/12 12:28

eggcakela: 恭喜! 01/13 10:03

octopuso1c: 推,謝謝用心分享備考細節 01/13 23:38

a510364: 更正:正確書名應為《台灣農業技術要覽》這本才對 02/25 00:03

a510364: ,謝謝網友提醒 02/25 00:03

a510364: : D 02/25 00:03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