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認真問 為何柯達不做相機?

看板 DSLR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時間 2023-11-13 22:07:20
留言 104則留言 (25推 2噓 77→)

我知道有人會說 柯達有做如Ektar H35這類的玩具相機 實際上是柯達把把品牌到處送給各種公司到處貼牌 所以根本不是真正的柯達相機 為何柯達不跳下來做相機? 富士靠情懷吃香喝辣 相機還可以當期貨炒 柯達的品牌也不會輸富士 如果做數位相機 柯達把Portra Ektachrome Ektar Vision3 等底片模擬放進去,配CCD感光元件一定受歡迎 只要找間中國代工廠負責電子系統的開發 柯達只需要貼牌即可 頂多提供一下色彩發色的建議 如果做底片相機 對手只有Pentax 那要壟斷市場更是輕鬆簡單 甚至自動對焦、自動測光、過片馬達都不用了 全部手動操作即可 --
大部分負片的終點的確是放相 現在掃描,那層修正放相顏色的黃色遮罩反而變成降低掃描顏色還原的阻力 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後來都改拍2460 真的該問一下,對手只有Pentax,How to lose? 現在也不太可能自己做吧,一定是跟別人買 柯達合作廠商很多文青產品設計都不錯 也可以都賺吧? 可惜2007就停產,Kodachrome的歷史真的很輝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odachrome 在google後發現竟然還有一部電影直接片名就叫Kodachrome https://imgur.com/rNxs2Aw 現在只能拍5294 就是動態範圍夠才拉得回來 很多負片翻拍時,動態範圍不夠就是死黑(反轉後死白) 5294動態範圍高,可以+/- 2EV拍HDR 如果今天是低動態範圍的底片,這樣做根本就不會得到更多資訊 當然有關係 現在CCD很受歡迎 連感光元件會腐蝕的Leica M9也有人在炒 大部分的底片掃描機是用CCD感光元件 掃出來的底片很有CCD味,結果很多人因此說CCD有底片味 但如果是都用放相的人,還會覺得CCD跟底片的發色很像嗎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29.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99884442.A.C32.html

tyf99: 10年前就破產過,連數位影像專利都賣掉了還作什麼相機 11/13 22:16

tyf99: 像Olympus相機部門都賣給JIS了,以後當然也不做相機 11/13 22:18

smileahpain: 有做啊,數位相機沒記錯就他們發明的,只是柯達高層 11/13 22:23

smileahpain: 當時好像認為沒搞頭。 11/13 22:23

FeRin: 以前Kodak DCS系列就是直接用Nikon跟Canon機身,加上數位 11/13 22:27

FeRin: 機背搞出來的,只是後來也玩不下去。 11/13 22:27

FeRin: 富士當時也有類似的玩法,SxPro,也是用Nikon底片機身魔改 11/13 22:27

ferrinatice: 以前市場沒有那麼重情懷,時空背景已經不同了 11/13 22:32

schweamen: 弄個復古外觀跟柯達底片模擬,應該也能吸引不少人?我 11/13 23:04

schweamen: 自己是很吃富士這套,但接觸過的底片不多,不知道柯達 11/13 23:04

schweamen: 有別於富士的特色。不過柯達也曾是雄霸一方的底片大廠 11/13 23:04

schweamen: ,發色應該不成問題才是 11/13 23:04

klub: 富士也是從寄生nikon開始練功 才有中間XT2 XT3的盛世 雖然現 11/13 23:17

klub: 在看起來只會敲盤子但實際上門外漢要做到這樣還是不可能的 11/13 23:17

dividers0798: Kodachrome都停產多久了,自從KR停產後幻燈片就只剩 11/13 23:23

dividers0798: 富士能撐,RXP跟EPT左右一比就能分別哪家反轉片色彩 11/13 23:23

dividers0798: 科學技高一籌 11/13 23:23

dividers0798: 啊,差點忘了上面幾支片都是世紀初的事,希望柯達片 11/13 23:23

dividers0798: 停產就算了,還是不要跟富士一起淌膠片模擬這渾水 11/13 23:23

dividers0798: 再怎麼套模擬都不是膠片,與其消費品牌遺產,不如多 11/13 23:23

dividers0798: 開發能夠標誌下個世代的事物 11/13 23:23

klub: 期待他搞相機不如期待他跑去做preset比較可行 11/13 23:27

wolfjk: 柯達不就是做相機做到破產的?? 11/13 23:31

smileahpain: KODAK前陣子好像有重新生產E100? 11/13 23:51

ferrinatice: 其實柯達是有電影正片的,高雄自由目前有販售分裝片 11/14 01:06

ferrinatice: 讓我意外的是我接觸底片之前都聽說正片動態範圍低 11/14 01:06

ferrinatice: 但拍完用數位相機翻拍時發現絕對拉得回來+/- 2EV 11/14 01:06

ferrinatice: https://i.imgur.com/wmyrm78.jpg 11/14 01:06

ferrinatice: 其實從三月到現在我拍了38卷底片,彩色底片我就只推 11/14 01:09

ferrinatice: Ektachrome正片與2460負片,反而是之前熱門到不行的 11/14 01:09

ferrinatice: Portra我覺得掃描起來跟Gold 200沒什麼實質上的優勢 11/14 01:09

ferrinatice: 500t去碳的800t也有特色,不過實在是不要再拿來拍加 11/14 01:12

ferrinatice: 油站了,怎麼一堆人拿到這種底片都狂拍加油站 11/14 01:12

keynote1: 正片也有曝光曲線更陡峭的,比方VELVIA50,曝光誤差不是 11/14 01:50

keynote1: 說真的死白,而是沒辦法呈現最佳曝光,上燈箱被朋友恥笑 11/14 01:50

keynote1: 又拍了一張廢片,當然自己掃描要拉曲線調暗部不在此限 11/14 01:51

whizz: 因為不會做~~~ 做了也賣不好 11/14 02:54

hank8954: 底片的終點是放相 掃描方便用而已 11/14 03:24

victoryuy: Kodak以前曾當過數位相機市佔第一 11/14 04:20

victoryuy: 但柯達產品一向是走普及化、衝量,跟他賣底片為本有關 11/14 04:24

victoryuy: ,因此從底片時代就大多是賣低階款式相機為主 11/14 04:24

victoryuy: 後來低階市場逐漸式微 Kodak就沒戲了 11/14 04:25

shami7: 你可以寫信問 11/14 08:00

Appetite: 因為柯達光學弱CMOS半導體也不會 11/14 08:01

JTLai1988: 找手機廠合作底片模擬色 比較容易實現 11/14 08:15

linbaba0943: 柯達倒了吧?有買過數位相機好像是v1025 11/14 08:16

qss05: 真的,把色彩技術賣給手機廠還比較好,但中國比較大的廠都 11/14 09:11

qss05: 已經各有合作,三星、索尼根本不需要,不知道能賣給誰 11/14 09:11

NewTypeNeo: 柯達隨身硬碟包裝盒超美 11/14 09:18

howard0113: 看了yt影片上來問的嗎? 11/14 10:12

howard0113: 他現在要做底片模擬,就是在毀掉自己的底片市場。 11/14 10:13

howard0113: 別忘了現在基本上彩色底片是完全被柯達自己壟斷的,現 11/14 10:14

howard0113: 階段完全沒必要。 11/14 10:14

RF91: 你去跟他說啊跟我們說幹嘛,俗辣 11/14 13:07

dividers0798: 呃...我說的是走k14流程的Kodachrome,自從2010年全 11/14 13:10

dividers0798: 線含化學品停產後便成有片也無法沖的地步。後來的E1 11/14 13:10

dividers0798: 00S/SW/G/GX/VS、EPT、EPL等充其量只是廉價替代品。 11/14 13:10

dividers0798: 20世紀下半葉的色彩是被Kodachrome定義的 11/14 13:10

RF91: 另外正片動態低跟你數位翻拍拉回來有啥關係,你底片時拍到 11/14 13:16

RF91: 死白我就不信數位翻拍細節拉的回來………. 11/14 13:16

cafekid: 柯達在底片時期也是相機大廠之一,也有許多銘機傳世。數 11/14 14:58

cafekid: 位相機時代早期也出過不少機器,但只有最貴的DSLR與最便 11/14 14:58

cafekid: 宜的傻瓜機。柯達CCD的顏色當時令人追捧,可是在功能/畫 11/14 14:58

cafekid: 質跟不上後來CMOS機種後,就與CCD一起被市場與柯達淘汰了 11/14 14:58

cafekid: 。 11/14 14:58

revolc01: CCD被淘汰應該不是畫質的關係吧? 11/14 16:04

cafekid: CCD 在高 ISO 超過 800 情況下的畫質遠遜於 CMOS. 且它 11/14 17:42

cafekid: 效能/成本各方面應用都不及 CMOS. 加上 CCD 無法做到 L 11/14 17:42

cafekid: ive View 更註定它永遠無法成為長久的感光元件的主體. 11/14 17:42

lee28119: 大概技術專利都賣光光了 不然以前真的很強 11/14 18:48

dividers0798: 我最後買到pkr64(Kodachrome)應該在2009,2010過期 11/14 18:52

dividers0798: 卷,當初傻傻的,一批丟在冷凍櫃直到今天。個人認為 11/14 18:52

dividers0798: 最接近它的反轉片是富士RAP(指暖調部分),可惜也 11/14 18:52

dividers0798: 隨後停產化為膠片模擬檔了 11/14 18:52

dividers0798: 富士總是停產最頂尖的膠片(rxp rap Fortia reala a 11/14 18:52

dividers0798: ce,np系列),留下一堆鳥的,這操作我太不懂 11/14 18:52

ferrinatice: 可惜了,這些我都沒有機會嘗試 11/14 20:12

ferrinatice: 現在的選擇少很多,有很多名字花裡胡哨的底片到頭來 11/14 20:12

ferrinatice: 都只是柯達底片分裝 11/14 20:12

revolc01: 當年來說 cmos可用iso頂多再多一兩級可用 11/14 20:16

revolc01: 畫質差距哪有那麼大 主要還是製造跟開發成本吧 11/14 20:16

hanksgo2012: https://youtu.be/FshLktEMwtk 11/14 22:12

tyf99: CCD是死在讀出速度太慢,答不到錄影的基本要求 11/14 23:01

tyf99: 初期只拍照還行,錄影功能盛行後就直接仆街了 11/14 23:01

hkjeer: https://i.imgur.com/cYX3wZ6.jpg 11/15 09:41

XesLana: 11/15 09:59

s8974135620: 柯達底片人才都被Arri挖走了,要重現當年的色調幾乎 11/15 11:24

s8974135620: 不太可能 11/15 11:24

ferrinatice: 寫這樣也有人崩潰 笑死 11/15 13:44

victoryuy: cmos是用半導體製程,ccd需專屬工廠,這就決定其宿命了 11/15 15:42

victoryuy: 。Sony跟台積接下來合作不知能把cmos提高到何種境界 11/15 15:42

victoryuy: 話說Kodak CCD部門賣掉,好像也是疫情前才完全停產 11/15 15:44

victoryuy: 當年CCD cmos之爭 代表就Nikon&Canon 11/15 15:45

victoryuy: Canon笑Nikon沒全幅 高iso雜訊多 連拍慢 11/15 15:46

victoryuy: Nikon後來D3換cmos才解決了這些問題 11/15 15:47

xxxg00w0: 早做過了 還做到破產 哪這麼傻 11/16 12:00

xxxg00w0: 柯達正片現在不是還有E100好買? 11/16 12:01

klub: 5294的寬容度在正片裡本來就是最大的 用它代表正片沒有意義 11/16 21:04

klub: 不然拿Velvia 50來比你就知道了 11/16 21:04

klub: 至於自己翻拍負片再轉正 我是覺得沒有討論價值啦 喜歡就好 11/16 21:06

jimhall: 你覺得划算 美國人覺得不划算 人家習慣賺大錢了 小 11/17 08:30

jimhall: 錢就是賠錢貨 11/17 08:30

RF91: 推klub 大,電影片本來就應該算比較特殊,要就拿一般正片來 11/18 21:16

RF91: 說 11/18 21:16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