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談談預視在風景攝影中的重要性

看板 DSLR
作者 ThisLove (哈囉)
時間 2023-03-29 15:46:48
留言 235則留言 (53推 2噓 180→)

現在坊間這麼多的攝影教學、攝影課程,有什麼是真的可以翻天覆地改變你對攝影的方式 ? 這篇文的預視(Pre-visualization)是我一直很想寫的主題,它雖然是一個字但我還是在 中間加上分隔,比較好懂。Pre指的是預先、visualization指的是視覺化,以下稱作預 視。 透過預視,攝影師可以預先想像出最終成品的構圖、光線、色調等視覺效果,並透過腦中 想像、手繪草圖等方式將其做出草稿。在攝影中,Previsualization 是非常重要的一個 環節,主要優點有下: 1.提高效率:通過 Previsualization,攝影師可以提前決定最終成品的構圖、光線、色 彩等方面,從而在拍攝時可以更加精確地掌握攝影方向,節省了後期修圖的時間和精力。 2.確保拍攝成功:Previsualization 可以讓攝影師提前檢查拍攝的角度、光線和構圖是 否符合要求,從而在實際拍攝時可以更好地控制影像效果,確保拍攝成功。 3.創造獨特的風格:Previsualization 可以幫助攝影師確定拍攝的風格和特點,從而在 後期的編輯和修圖中更好地表現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4.降低拍攝成本:Previsualization 可以幫助攝影師提前了解拍攝所需的設備和場地, 從而減少了後期修改的次數,降低了拍攝成本。 總之,Previsualization 是攝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可以提高拍攝效率,確保拍 攝成功,創造獨特風格,並且降低拍攝成本,有助於攝影師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創造力。 案例: 眼睛看到一座雪山,感覺光線有搞頭。 手機拍下來是長這樣。 https://imgur.com/qiJs83h 但在我腦海裡大概已經想像出來是下面(已經修圖完了) https://imgur.com/pdwJUjc 套用上面的說法,我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知道光線是從左邊向右邊來。於是,儘管我的 視覺主體是中間的山峰,我依然在左邊留了比較多一點的空間以在後製的時候提供加光線 的空間。 我知道上面的雲很棒但是再更上面的話是無聊的藍天,所以構圖的時候我選擇不要留太多 天空,讓雲霧充滿畫面。 我看到山下面很多岩石的紋路,最後成品可能會讓人分心,所以我構圖也捨棄下面。 而“預視”如何可以改變你攝影的方式呢? 其實就跟煮飯一樣,如果你想做出一碗咖喱飯,那麼你知道你需要的食材有咖哩塊、白飯 、馬鈴薯、紅蘿蔔。你想要輸出一張如何的相片,你在現場就必須拿到你所有需要的材料 ,或是去除你不要的材料。 你心中先出現畫面之後,你就不是漫無目的的按下快門了。這點街拍攝影師或是人像攝影 師應該很了解,你等到你要的那個瞬間的前後才按下快門。風景攝影也是一樣。 分享一些最近的其他照片,充充版面。 這張我拍下去的時候除了光束外旁邊沒那麼暗,我是知道可以把周圍調暗做出這個效果才 按下快門。 https://imgur.com/dsAQrEz 這張拍的時候我知道可以把除了邊緣外壓暗以凸顯邊緣。心裡先想了這個結果才拍的。缺 點,我忘了對焦疊圖,所以上面那條糊掉了,下次要注意。 https://imgur.com/PdrwxHE 儘管原圖有微弱光束,但我知道可以後製加強,然後把後面處理的比較不會搶鏡。但為了 完成這個心中畫面,我修了八小時以上。 https://imgur.com/InbJzmc 這張單純等那個人走到那個點,為了等他走過去我多吃了一兩分鐘沙子。 https://imgur.com/9uVCCS4 這張,我超愛的但是社群上還沒發。 我知道光線會慢慢從上面灑下來,因為這是我第三次去,我第一次是不知道的,第二次則 是沒注意。 第三次的時候已經想好這個畫面,所以才有拍到。 https://imgur.com/x7BqXHC 這張,樹旁邊本來有一些雜物,但是我知道以我薄弱的PS能力可以去除,所以變成下面 這樣。 https://imgur.com/z12qmTW 最後,如何可以提昇預視的能力? 我一直認為後製能力跟現場拍攝能力的提升要雙管齊下進行。你後製的技巧將相當大的提 升你現場拍攝的靈活度。試想,若是你知道如何把那根惱人的電線竿P掉,那麼你在構圖 的時候就可以忽略那根電線桿。如果你熟悉在後製上強化現場光線,那麼你構圖的時候即 可以預留空間處理。 從另一方面,如果你的現場拍攝能力很穩定,那麼也可以為你的後製省下不少功夫。 我認為一張照片按下快門的時候就能大致知道成品的模樣了。並不會因為你是後製高手 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現場拍攝高手如果不學後製,那麼作品的潛力甚至發揮不了50% 應有的潛力。你的後製與現場能力越強,你的預視可以更清晰、更有突破。 以上,即是預視在根本上改變我拍攝的心得。有問題歡迎在下面回覆。感謝支持。但我未 來幾天要上山,所以可能要等幾天後才能好好回答。 -- 如果你喜歡我的照片,對我的動態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eriklee.photography/ 我的網站 https://www.eriklee.photography/ -- -- 對我來說,照片之所以是照片是因為他乘載了拍攝前後的體驗,而這是專屬我才能享受的 部分。AI缺乏體驗跟成就感這點,注定無法取代拍照。同理也不能取代修圖的樂趣(如果 對你來說有樂趣可言)。 事實上的確是有很多人分不出AI圖,現在也的確有自稱風景攝影的人在以假亂真。我曾經 很在意這一點,現在倒是還好,因為那樣一點也不開心吧?拍照還是開心比較重要。 我覺得我們在討論不同的東西 比較像是用看的就判斷出這個構圖、光線、狀態能不能成一張不錯的相片 了解自己的前期後期能力應該只能算一環而已 手機好用在推算焦段蠻方便的,然後有些廣角構圖不先用手機測一下 很難直接想像出來。 事實上你所說的前兩句做久了 如果真的通了就會變成我說的這樣 畢竟我也是這樣開始的 第四句比較微妙,拍久了才發現多的是轉瞬即逝難以再遇到的光線 不是單單火燒雲那種,這時候如果地景沒拍好,能不能有能力讓你可以先拍天空再拍地景 然後後期把三分鐘前的天空合上五分鐘後才找到的完美構圖 有時候沒有培養出“我能這麼做”的想法 反而會在現場錯失很多機會 這不單純是 我在現場拍了五百種版本回去就一定可以弄出一張好作品的 多拍幾張只是第一步而已 尤其台灣的golden hour前後也就十幾二十分鐘,能不能一眼判斷出這個構圖有沒搞頭 沒搞頭就趕快換一個,這是很值得培養的能力。 沿用上面的比喻,如果只是把超市全部東西都買下來,回去是有可能做出好料理的 但如果超市只剩下十分鐘關門呢?能不能先想好要做什麼而去做什麼,可以大大降低風景 攝影的成本。 好問題,我拍了很多但是值得拿出來的就那幾張 多半是北海岸跟玉山吧 之後還得想出更多拍的東西 多謝 曾經我也是覺得只要到有美景的地方就能拍出好照片 後來看這篇推文才發現,或許是好照片的標準不同 現在若非是讓我腦中出現美麗成品的場景,可能連相機都不會拿出來 這篇文只能說是我個人心得而已 我從一月就寫了這篇的草稿,但是感覺很難傳達出去。 我不知道算不算虛構的,畢竟電線桿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在自然中 後製難登正規之堂的確,各大國內攝影協會比賽都說不能後製的
我想各位執著在AI上非常的捨本逐末,攝影之所以是攝影是因為我踏出門按下快門 我花時間跟心思去後製出我的心中畫面。 若AI可以做出一模一樣,我還是會去攝影,因為我是喜歡攝影不是喜歡在電腦前用AI 這完全不是同一件事情。 跟上面差不多回覆 你如果是喜歡擁有很多張產物,那你是AI的客群沒錯 我想喜歡拍照是不同族群,而這是我的心得。 廣角鏡頭每個高度每個角度拍出來的變形都不一樣 可惜不是這麼簡單。 對焦與被攝物的距離,光影、甚至自己的影子 如果每張還要bracket,如果我們活在構圖不用特別注意的世界,拍照應該會變得無聊吧 氣象的確是一大技能 以上趁轉機的時候回覆 仔細想想我的確表達能力不太好,寫這篇是因為發現“在腦中先有畫面”再去拍照 讓我的拍照跟修圖實力進步飛快,如此的心得而已 腦中的出現的構圖,能不能現場靠著底子拍出來,顏色質感跟氛圍再去後製作出來 我想這些都比在電腦前當咒術師叫AI來的有趣多了吧? 嘿,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們對風景攝影的做法不同。 Previsualization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才寫這篇文。 跟抓拍兩者並沒有衝突。風景攝影基於光線隨時變化下,本身就有必須抓拍的必須性 預視自己想要拍到的畫面則是提高成功率,我不曉得但我可以接受你說天秤兩端,儘管 我不覺得是天秤兩端。 成本控管的確也是我寫這文的一大原因,感謝提出。 這點的話 我主要收入是印刷成品(多半美國客戶)偶有數位授權 不過還是十分感謝提出不同討論。 謝謝 我的照片也不是接案拍攝,說我是商業攝影有點抬舉我了 我探討攝影是因為我想探討攝影,有人願意買我的作品輸出對我是額外 我自始自終為了自爽而拍照,現在被你說不老實,我也就算了 你不認同我的文章,覺得我探討攝影沒幫助,那也算了吧 我會一直回你的理由只有一個,就只是你說的多按再說回家再看有沒有這件事情 完全是我反對那種作法。我拍照也是狂按過去一個月按25000張,但是這種先按回家再看 的心態,恰恰就是“我認為”多數人在拍照上面無法突破的原因。不是先按回去才有想法 而是先有想法才按快門,我只是要傳達這個概念而已。 你一再傳達這種拍風景好似亂槍打鳥即可的心態,我實在不能苟同。 你要把我說成商業攝影賺大錢,這我懶得回復你,我說了我只是自爽而已,網站跟IG, PTT推文我都愛。有人買照片請我寫文章更好,我更多錢可以投入回攝影。 不過說真的,如果我讓你各位覺得我是為了發大財才去攝影的,我很抱歉 我放掉好工作、燒存款,只是為了一圓攝影夢而已,現在還被你說成這樣。 我不拍照才是真的發大財。 雖然我不明白也不理解你所謂構圖的包圍是什麼,大概是指把全部東西拍下來吧 長焦鏡或許可以但是廣角鏡不同高度不同傾角畫面跟變形會完全不一樣 超廣角< =12mm更是不可能你所謂的包圍,但我已懶得解釋。 我想做的大概就是在我停止、無法拍照之前(可能是膩了,可能是沒錢了), 把我的想寫的心得寫完就好。尤其是對於現在風景攝影相對式微下,我能多推廣一點是一 點。 如果可以80%光影靠修圖就好了 事實上我覺得能有10%修出來就謝天謝地了,多半還是原本就在Raw上紀錄的光線 透過LR拉出來罷了。現在我開始懷疑有些人是不是沒拍過照也沒修過圖。 P掉電線桿跟P上人難度差很多吧? 拿掉電線桿是因為本來就不存在自然界的東西 P上人我在離距離遙遠的情況下我並無法知道正確的人比例是如何 如果能直接拍到那不是更好嗎? 說實在很多風景攝影師喜歡強調自己很辛苦云云才能拍到什麼 我一直以來都想傳達一個 其實拍風景沒那麼難的概念 只要能怎樣怎樣可以事半功倍 但這篇文下來感覺變成有些人覺得拍風景就是看到就機關槍連打 回去光線隨便拉就拉出來,好像變魔術一樣 完全不是我的初衷了,苦笑 自從我學到Previsualization的概念,應用在我風景攝影的過程中 讓我進步飛快,事半功倍。 從頭至尾沒有說這個詞本來就是風景攝影開始的,google一下就知道是哪裡開始的 對我來說概念上有相通的地方,分享這篇心得給大家 因為我認為先有畫面再去完成,一方面對自己的照片更有感觸,一方面回去更好後製 你要在我文章下推一大堆我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的東西 你是要跟我討論拍照技術嗎? 或許你拍風景技術更高,那我真想看看你的作品 你還是要跟我討論名詞使用? 從一開始我就只是傳達這個詞應用在風景攝影上的做法 我的文章我還得回,倒是你究竟在糾結什麼? 你如果要宣揚拍風景就是像你說的一樣看到就狂拍回去修出來,我很期待你的文章 可以不用屈就在我這邊,畢竟我永遠不會贊同你 這真的很有趣 剛開始拍的時候想說 我才不用修圖直出最爽 意外學一點修圖之後開始認為,哇我隨便拍就好了回去都可以修 現在又回到,一開始沒拍好,修起來怎麼看怎麼怪,重心又放在前期了 所以我才想傳達這個概念,如果可以先想像希望的結果,就可以大幅提升成功率 回去修圖也比較帶勁一點。 感謝,我也很喜歡 也是因為很喜歡 才用相機拍下來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5.141.170.24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680076010.A.832.html

KasmirLo: 我想重點94 先去學畫畫 03/29 15:48

vbandgt: 好強! 03/29 15:48

ddkkz2003: 推教學 03/29 15:50

Tosca: 你修了八小時的那張其實已經修到太像AI生圖了 過度完美=.= 03/29 15:52

Tosca: 我這幾天玩AI修圖的感想是以後照片再也不能當作"證物"了 03/29 15:52

Tosca: 因為AI做的圖再來不可能讓人能分辨 deepfake門檻變超低 03/29 15:53

Tosca: 所以我認為反而攝影是我們僅存能保留"現實"的辦法 03/29 15:53

Tosca: 因為以後甚麼都是假的了 再過幾年就會這樣了o.O 03/29 15:53

Tosca: 既然是真實 我覺得照片反而該保留一點真實的"瑕疵" 03/29 15:54

Tosca: 讓大家知道 這照片是真的 不是AI 03/29 15:54

Tosca: 以前顧爾德演奏的唱片 都會有他的哼聲 03/29 15:54

Tosca: 以前大家都會覺得很惱人 想要研究怎麼後製把哼聲去除 03/29 15:54

Tosca: 這幾年大家覺得那些哼聲很珍貴 03/29 15:54

Tosca: 因為那提醒大家 這是一個活人在演奏 不是AI 03/29 15:55

Tosca: 我覺得大家應該要開始忍受相片裡的瑕疵 瑕疵代表真實好嗎 03/29 15:55

Tosca: 好像離題了 你講得預視講得很好 謝謝你~~~ 03/29 16:00

vi000246: 不完美其實也是一種美 真實也是一種美 03/29 16:05

Tosca: 可是以後修圖就是靠AI阿 移除電線杆就是AI來做才會自然阿 03/29 16:11

Tosca: AI是用來"輔助" 雖然現在很多人愛玩AI生圖 無中生有 03/29 16:11

Tosca: 但AI最好用的地方還是你已經知道要幹嘛 而AI幫你完成 03/29 16:12

Tosca: 好比以前漫畫家都還要請一堆助手手工貼網點 畫背景 03/29 16:12

Tosca: 這些現在靠AI來做輕而易舉 03/29 16:12

Tosca: 但不是用AI來幫你生漫畫生獵人結局 那成功率很低 03/29 16:12

Tosca: 但如果目標明確又單純 只是請AI幫忙上色或貼網點 成功率高 03/29 16:12

louiswei1986: 講白了就是了解自己能修到什麼程度 03/29 16:13

Tosca: 去背景或移除雜物這類修圖 幾乎可預期都會是AI軟體的天下 03/29 16:13

louiswei1986: 現在所謂構圖,數位機身都可以看到結果 03/29 16:13

Tosca: 是阿 但是在AI的輔助下 修圖的門檻和難度會大幅降低 03/29 16:14

louiswei1986: 那無謂要用手機先構圖然後才能用單眼拍吧? 03/29 16:14

Tosca: 就我說的 deepfake門檻變超低 03/29 16:14

Tosca: 我前幾天在群組看人討論以前用PS去背很麻煩 03/29 16:14

Tosca: 拜託現在iphone就能去背了 還是內建的 03/29 16:14

louiswei1986: 我理解你說的,但事實是就數位來說 03/29 16:51

louiswei1986: 構圖多拍幾張就好,光線也多拍幾張就好 03/29 16:51

louiswei1986: 總是會有好看的照片,這就是風景攝影的事實 03/29 16:51

louiswei1986: 絕大多數時間地點也有前人拍過構圖過了 03/29 16:52

louiswei1986: 風景最難的是踏出去拍的那一步 03/29 16:52

louiswei1986: 這是我對風景攝影的看法 03/29 16:52

ferrinatice: 推 03/29 19:50

issac: 不好意思 請問您的台灣景點照片都在哪拍? 我只認得鼻頭角 03/29 19:59

ll35566: 推 03/29 20:29

DCapple: 推,太強了 03/29 22:02

kanokazurin: 推心得 也推louis的意見 03/29 22:19

gjcl6: 推 03/29 22:38

timmy20232: 大大是我的偶像,現在每天都看你的文張學習風景攝影 03/30 00:06

timmy20232: ,希望有一天可以拍出跟你類似水準的作品!拜託多拍 03/30 00:06

timmy20232: 一些大片讓我們欣賞! 03/30 00:06

n0029480300: 推 03/30 01:55

beagle2001: 偶只會預視妹子 03/30 03:25

balubalu1018: 推推 03/30 08:23

rainxo6p: 推推 我也會預視一下 但大多數時間都修不出自己想要的 03/30 09:13

rainxo6p: 感覺 03/30 09:13

x80378: 哇,好厲害!推!! 03/30 09:58

x80378: 提升預試的那段話我覺得寫得非常好 03/30 09:58

smena: 必需坦白說,你舉的照片並不適合當預視的例子,這不是大型 03/30 10:21

smena: 相機的時代換底片換背板要時間,數位時代能連拍包圍就包圍 03/30 10:21

smena: ,因為只憑LCD精細的階調無法判讀,且更重要的是raw留著以 03/30 10:21

smena: 後科技可以怎麼優化還未可知。所以與其在乎腦子裡畫面長怎 03/30 10:21

smena: 樣不如在乎你如何活著到有美景的地方且相機拿出來不會罷工 03/30 10:21

smena: ,這才是不可逆的條件 03/30 10:21

kevin184550: 推 03/30 11:14

lostbook: 遺憾的是後製永遠難登正規之堂,因為那是虛構出來的畫面 03/30 14:20

lostbook: P掉一些本來存在東西、加入一些本來不存在的東西,那個畫 03/30 14:21

lostbook: 面就等於是虛構出來的畫面,不曾存在這世界上 03/30 14:21

LimYoHwan: 修圖跟使用AI製作照片 我認為是同一種事情,現在很多 03/30 14:24

LimYoHwan: 攝影師以前在賣LR PS 教學,現在在賣AI產圖教學,目的 03/30 14:24

LimYoHwan: 都是讓自己的照片看起來很屌 03/30 14:24

LimYoHwan: https://i.imgur.com/2R1d9f5.jpg 03/30 14:26

LimYoHwan: 或是符合客戶所需 當你還要準備背景燈光 還要跑出去拍 03/30 14:28

LimYoHwan: ,人家只要在電腦前用AI就可以搞出來了 03/30 14:28

LimYoHwan: 不願意承認這件事情的攝影師就過以前堅持不用特效的導 03/30 14:31

LimYoHwan: 演/不想後製的攝影師 最後只能被淘汰 03/30 14:31

xhl12000: 這種 創造光束 的修圖法=虛構場景=AI 03/30 15:20

xhl12000: 照這種修圖法,構圖正確、別過曝就好 03/30 15:41

xhl12000: 你提的優點:減少後期的時間和精力(1=4)、創造獨特風格( 03/30 15:46

xhl12000: 3),AI修圖都做得更快更好,看看上禮拜發表的Firefly。 03/30 15:46

xhl12000: 既然要精修,在拍攝時就只剩構圖要注意 03/30 15:47

smena: 其實構圖也不用特別注意,超廣角先抓一抓,反正既然是風景 03/30 16:24

smena: 透視壓縮的影響就不會這麼大的,現在五軸又強縮光圈不難, 03/30 16:24

smena: 過去大部分底片時代的難題在數位都不是問題的時代,最大的 03/30 16:24

smena: 問題反而是你如何找到你要(或者點擊率需要)的場幾?你的特 03/30 16:24

smena: 休夠不夠?你能不能忍受生態廁所的惡臭?做得到的人手機拍 03/30 16:24

smena: 的決定性瞬間比你set半天的點擊率高多了 03/30 16:24

smena: *場景 03/30 16:24

triplekiller: Tosca 大也玩攝影喔哈哈 03/30 17:41

triplekiller: 攝影本來就不用拘泥於物證 你又不是在拍X-ray 03/30 17:42

smena: 我認識躺在家收租的前輩攝影師既由買通當地人報告大景徵兆 03/30 17:50

smena: 衝大景,他的預視是從氣象圖就開始了 03/30 17:50

smena: *藉由 03/30 17:51

waa006: 風光大景好像用超廣角再裁也說得通,難怪拍風光的 03/30 18:17

waa006: 沒落了,連手機 03/30 18:17

waa006: 都拍得美美的 03/30 18:17

KasmirLo: 同62樓 03/30 18:53

smena: 簡單來說你用錯了詞,previsualization和抓拍向來都是天秤 03/30 21:18

smena: 兩邊,準備都器材和成品的展示也不一樣,現在數位的難處在 03/30 21:18

smena: 於除了夜景其他的場景都不可能像F64聯盟那樣操作相機,那 03/30 21:18

smena: 你想半天手上拿的卻是抓拍等級的小相機,這又何必呢,不要 03/30 21:18

smena: 管腦子想什麼,先按回去回電腦再慢慢想,這是數位時代 03/30 21:18

smena: 不然你就回到當初使用這個詞的拍片現場和大型相機使用者, 03/30 21:20

smena: 先體驗一下他們的拍攝節奏和成本控管吧 03/30 21:20

smena: 不過如果你討論的是如何打發客戶的商攝照那討論就完全不同 03/30 21:52

smena: 了 (雖然我也不確定風景照要怎麼賣錢) 03/30 21:52

smena: 你這樣就有點不老實了,既然是商業攝影師在開頭就應該明示 03/30 22:11

smena: 身分和以營利為目的的拍攝方式分享,那下面的討論就會完全 03/30 22:11

smena: 不同 03/30 22:11

smena: 我有認識藝廊老闆,他們經營美術品畫家的模式和成本投入、 03/30 22:15

smena: 合約洽談都很不適合台灣的攝影圈,說到底純風景的攝影還是 03/30 22:15

smena: 收藏大於交易,價格拉不起來,說不定你分享外國營利經驗會 03/30 22:15

smena: 比探討攝影來得有幫助 03/30 22:15

smena: 其實討論攝影沒有認同與否的問題,如果下面一片大師好棒的 03/30 23:09

smena: 推文你也高興不起來吧,我明確的表明你說的預視和我一直以 03/30 23:09

smena: 來理解的預視目標不同,而你在推文表明影像的生產效率和營 03/30 23:09

smena: 利的可能性,再加上網站與ig,意味著討論怎麼大家一起發大 03/30 23:09

smena: 財更有意思,那大家感謝你,相形之下你提出的預視絕對多數 03/30 23:09

smena: 的情況自然光線的變化是回到家用正確的螢幕才能確認修圖極 03/30 23:09

smena: 限的畫面,這概念反而應該是不要預設立場,先多按再說,沒 03/30 23:09

smena: 東西回家就是什麼都沒有 03/30 23:09

RieX: 原PO別太在意了,雖然攝影我是外行,但好好的心得分享被弄成 03/31 00:17

RieX: 這樣,這版一堆自命清高的,看看下一篇的推文,連國家地理 03/31 00:18

RieX: 的攝影師都能被他們瞧不起,嘆為觀止 03/31 00:19

smena: 你完全誤會了,版友多的是捏下去的人(包括我已經不敢算) 03/31 00:26

smena: 有辦法賺錢真的是大家的福音,這既不是揶揄也不是諷刺 03/31 00:26

smena: 至於亂槍打鳥,我其實拍了20多年的底片也在暗房待了20年, 03/31 00:27

smena: 我深刻知道不同的媒材有不同的過程和終點,所以數位廠努力 03/31 00:28

smena: 讓你把這麼大的片幅扛出門你還當作底片的節奏那就糟蹋了 03/31 00:28

smena: 你說多按不好嗎?對於數位機來說只要buffer夠快門夠快的包 03/31 00:29

smena: 圍曝光和單張曝光沒有任何操作上的差異,而構圖的包圍許多 03/31 00:30

smena: 時候是為了彌補鏡頭在邊角位可能造成的修不回來的畸變, 03/31 00:31

smena: 你以為在現場有個完美的構圖殊不知多包一點回家裁搞不好 03/31 00:32

smena: 結果更滿意修圖彈性更大。 03/31 00:32

smena: 最後我要說,ptt沒有年輕人,可以說一個都沒有,在這個版的 03/31 00:33

smena: 如果被你用"亂槍打鳥"來描述那可能太武斷的,何必這樣呢 03/31 00:34

smena: 而就我所知的年輕人拍法是每秒30張的4K連拍,25000張可能 03/31 00:35

smena: 出去玩一趟就達標了,但現在就是這個時代,這也是好拍法 03/31 00:36

smena: 對了,為了讓你心情好一點,補句"謝謝大師分享,一生平安" 03/31 00:39

kaiwak: 只看效率的話大概註定是ai的天下,但談到樂趣的話就各種 03/31 08:35

kaiwak: 因人而異了,我常常相機拿出來瞄一瞄後一張都沒拍就收起 03/31 08:35

kaiwak: 來了,因為不預期能拍出什麼事後看了會開心愉悅的照片, 03/31 08:35

kaiwak: 有時候也是因此而相機完全沒拿出來,就肉眼看一看就好, 03/31 08:35

kaiwak: 可能會稍微想一下如果要拍的話有什麼條件、該怎麼執行之 03/31 08:35

kaiwak: 類的... 03/31 08:35

smena: 其實到最後也只會覺得bbs實在不是適合討論的平台,大概只 03/31 08:40

smena: 是這樣而已 03/31 08:40

smena: 這在底片時代無法想像,但無反的時代把全幅超廣角當作shif 03/31 08:48

smena: t lens意外的方便改變構圖和控制透視變形,只要掌握這顆鏡 03/31 08:48

smena: 頭的甜蜜點和機身畫素夠高就有一定的空間減低拍攝的微調時 03/31 08:48

smena: 間,你可以試試 03/31 08:48

kanokazurin: 就對攝影的想法不同吧 如果能練就原作者講的預視肯定 03/31 12:01

kanokazurin: 也能知道自己設備極限在哪 那多懂一些修圖應用的人會 03/31 12:01

kanokazurin: 更有機會突破設備極限創造出更好的照片 這是現代科技 03/31 12:01

kanokazurin: 帶來的好處 03/31 12:01

pseudo: 你這就修圖就好,不需要預視。 03/31 15:01

xhl12000: 最大的問題舉例不當吧,80%的光影靠修圖,卻一再強調拍 03/31 16:06

xhl12000: 攝當下對光影的考量。就跟靠調音師的歌手主題在講腦中預 03/31 16:06

xhl12000: 想的作品,卻又要扯發聲技巧。 03/31 16:06

ppqqwweerr88: 如果是抓拍就可以出大片的話,我想滿地都是風光大 03/31 16:13

ppqqwweerr88: 師了吧,但事實就是不是每個人都拍得跟原po一樣, 03/31 16:13

ppqqwweerr88: 所以應該怪他們修圖技巧太差,還是拍太少張呢?Sm 03/31 16:13

ppqqwweerr88: 大的推文看起來有點為反而反的感覺 03/31 16:13

xhl12000: 尤其提到Ps,前面沙漠那張為了等人吃沙2分鐘,後面直接 03/31 16:16

xhl12000: 開P雜物,前面吃沙吃心酸的嗎? 03/31 16:16

ppqqwweerr88: 我想原po沙漠那張沒提到p掉雜物吧?何必把等主題出 03/31 16:21

ppqqwweerr88: 現和修掉干擾物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呢 03/31 16:21

smena: 現在的數位機已經沒必要上腳架換背板等等繁雜步驟,如果用 03/31 16:38

smena: 數位還堅持要跟底片一樣一張入魂先想好再按快門就浪費數位 03/31 16:38

smena: 的優勢了。時間回到20世紀初,如果大型相機攝影者可以有小 03/31 16:38

smena: 精靈幫他們三段射擊換背板底片又不用錢不用自己沖然後感度 03/31 16:38

smena: 已經有1600度,我想他們很樂意拿來抓拍,預視什麼的先別管 03/31 16:38

smena: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EV15這種完全不用考慮手震的情境,如 03/31 16:40

smena: 果照片舉的是苛刻環境狀況就不一樣了 03/31 16:40

ppqqwweerr88: 所以浪費數位優勢不可以嗎?有人就是喜歡思考參數 03/31 17:07

ppqqwweerr88: ,思考構圖,這是攝影的樂趣。你可以認為他的拍照 03/31 17:07

ppqqwweerr88: 沒效率,但或許這是攝影人突破或進步的原料 03/31 17:07

RieX: 156樓,感覺像是看到原po的作品優秀到具有商業價值那邊開始 03/31 17:12

RieX: 爆氣 03/31 17:12

RieX: 原po就分享他的心得,分享他的拍照方式,以及優秀的作品, 03/31 17:14

RieX: 然後就有很多人很愛管別人怎麼拍 03/31 17:14

ihcc: 我也滿好奇先想好構圖慢慢拍,只要能拍出好照片就算浪費數 03/31 17:17

ihcc: 位優勢也無所謂才對? 03/31 17:17

smena: 不是喜歡慢慢拍,是這個詞的提出那個時代只能慢慢拍,攝影 03/31 17:24

smena: 師不停權衡等光線等雲層,但數位不用,你覺得差不多按就好 03/31 17:24

smena: ,要注意的是攝影師同樣都是訓練有素,只是操作節奏的差異 03/31 17:24

smena: 其實那種拍法跟搏杯沒什麼兩樣,攝影師也是有個一半把握底 03/31 17:26

smena: 片就燒下去了因為結果要回去沖完片才知道 03/31 17:26

ihcc: 但原po的拍法確實讓他拍出了好的照片,這樣沒什麼問題吧? 03/31 17:28

smena: 我必須非常坦承的說,數位的發展真的太猛了,配合AI各種加 03/31 17:31

smena: 減魔術許多以前習慣的動作說不定早就沒必要,比方說ETTR或 03/31 17:31

smena: 者低ISO優先光圈開大,在這個情況下真的RAW先留著,幾年後 03/31 17:31

smena: 或許會感謝自己先把可能性留下來 03/31 17:31

smena: 沒問題阿,原PO當然是優秀攝影師,但我一直記得以前研究攝 03/31 17:34

smena: 影學會學報大半篇幅在刊載恭喜某某師兄出大片,反而技術探 03/31 17:34

smena: 討文要先聲明自己不是賣弄只是單純喜歡技術,我輩攝影師不 03/31 17:34

smena: 如針對問題就事論事吧 03/31 17:34

ppqqwweerr88: Sm大,感覺你在自己說自己想說的,你還是沒有提出 03/31 17:35

ppqqwweerr88: 「在可以產出好作品的情況下,浪費數位優勢慢慢拍 03/31 17:35

ppqqwweerr88: 仍是錯誤的」這個論點足以說服人的理由 03/31 17:35

smena: 這還是要回到大型相機時代攝影師基於客觀環境只能搏杯的" 03/31 17:37

smena: 預視"和先把腦袋放空按到底再說的兩種節奏差異 03/31 17:37

ppqqwweerr88: 我想沒有人離題吧?大家都在就事論事不是嗎 03/31 17:37

smena: 簡單來說,原PO實在沒必要用預視這個詞,可以創造其他詞彙 03/31 17:38

smena: 為他添加詮釋 03/31 17:38

issac: 好像是 Ansel Adams 的 Visualisation 概念? 03/31 17:50

smena: 視覺化比較明確指涉是反差控制和暗房還原的整個過程,我理 03/31 17:53

smena: 解的Previsualization是片場攝影師和燈光師發揮經驗將現場 03/31 17:53

smena: 看起來完全不一樣的光線在底片上呈現合適的效果 03/31 17:53

smena: 用在靜態攝影上也可以說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為了提高成功率 03/31 17:54

smena: 用刪去法拍照的節奏 03/31 17:54

smena: 當然也只有張裝底片需要,卷裝的燒下去就對了 03/31 17:55

issac: 拍風景照還是要構圖 四處走找個好機位 等待最好的光線 03/31 18:03

issac: 上腳架 用最低的ISO 拍出雜訊最低 不會手抖模糊的照片 03/31 18:05

smena: 當然,你可以邊走邊按快門,回去再細微比較透視差異 03/31 18:07

smena: 底片時代縮完光圈可能1/500比較有信心,有了五軸可能125都 03/31 18:10

smena: 可以試試看,這樣拿腳架的時間和節奏的停頓就省下了 03/31 18:10

Rogozov: 推推 我覺得滿認同的阿 事實上看到場景的時候能想到我要 03/31 22:56

Rogozov: 以什麼樣的方式打造成品一直是我還沒辦法掌握的能力 03/31 22:57

Rogozov: 而且成品很好看 喜歡 03/31 22:58

kanokazurin: 數位修正的優勢在於前期沒弄好後期有機會救回來 我想 03/31 23:37

kanokazurin: 原作者只是強調前期的重要 嘛 如果拍了一張自己覺得 03/31 23:37

kanokazurin: 不錯的照片但後期花了很多時間才處理好 任誰也會想如 03/31 23:37

kanokazurin: 果前期什麼地方修正一下就不用這麼累了 03/31 23:37

kanokazurin: 但說真的 對於一個你沒辦法待太久或是能常常去的場景 03/31 23:44

kanokazurin: 與其事後補考還不一定能得到好照片 不如先多拍幾張 03/31 23:44

kanokazurin: 回家再看能不能處理 比如旅遊時的拍攝 這個甚至是連 03/31 23:44

kanokazurin: 攝影器材也受侷限了 靠後期來救應該是常態 03/31 23:44

eelke: 可是比較喜歡第一張原圖… 04/01 00:13

kanokazurin: 所以你說的是注重前期以減少後期的時間 這個我想應該 04/01 01:23

kanokazurin: 多數攝影師都認同 畢竟大家都希望最好能拍完當下直出 04/01 01:23

kanokazurin: 就好 修的那麼辛苦都不知道拍照的目的為何了 只是在 04/01 01:23

kanokazurin: 數位技術越來越強的現在 寧可多換幾個視角或構圖多拍 04/01 01:23

kanokazurin: 幾張再回家選來修的人一定越來越多 畢竟這就是科技賦 04/01 01:23

kanokazurin: 予的優勢 能夠多產好圖的方式肯定是會越受人青睞的 04/01 01:23

kanokazurin: 因為我也差不多進到跟你一樣見山又是山的階段 所以明 04/01 01:28

kanokazurin: 白你說的前期準備的重要 不過那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自 04/01 01:28

kanokazurin: 己常拍的環境跟既有的設備限制下找出的可能解答 接著 04/01 01:28

kanokazurin: 就會去找能用來輔助的修圖軟體 我認為這是一體兩面的 04/01 01:28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