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一個軍武宅來看Muv-luv世界的反思

看板 C_Chat
作者 kau76901 (KAU)
時間 2012-07-20 14:47:15
留言 95則留言 (38推 0噓 57→)

一個軍武宅來看Muv-luv世界的反思 高仔/kau76901 一般來講,作為一個軍武宅來說,我平常是很低調的。我的信條是少說話、多看書、作研 究───儘管到目前為止,少數的成果是寫了幾篇沒什麼營養的文章和賺不了錢的翻譯作 業。 但是看到K島與PTT上幾篇討論新番動畫的文章後,我不禁感到非常汗顏。何時我們軍武宅 成了堅持己見與偏執狂的代名詞?曾幾何時,本應是兩群相當知識豐富的人們,卻陷入了 指責另外一方誰是誰非的口水戰,卻仍自認清高?訴說著有嚴重偏差的知識,甚至要以此 來教育另一方? 畢竟作為一個有在收看新番、也對Muv-Luv的世界觀有些皮毛瞭解;同時對於古往今來的 各種軍史進行研究,並期待能夠持續推廣冷門旁偏知識的軍武宅,我認為該是時候,出來 釐清一些可能遭到了廣泛誤解的概念。 ◆常見的迷思:核彈有可能會被誘爆嗎? 核爆炸是一種非常嚴苛的人為條件下才有可能引發的臨界效應,除非讓核武的引信因到達 目標地而自行照原始設計引爆,否則在大部份的狀況下,將核飛彈本身擊落是不會引起核 爆炸的───當然啦,當若是在終端落下階段進行攔截,彈頭的碎片與高濃渡的放射性物 質還是會繼續挾帶著強大的加速度落下,並造成與之相應的一定程度質量性傷害。但是由 於已經不會造成核爆,所以其造成的損害基本上是可以忽視的程度。 ◆投入核武真的比傳統武器便宜好用嗎? 核武本身是一種製造昂貴、維持昂貴、而且有使用期間限制的武器。為什麼大家會說生化 武器是窮人的核子彈,是因為窮人真的不可能玩得起核子彈。核武所需的武器級鈽需要在 專門的反應爐進行同位素提煉,耗費龐大的能源與費用與時間將之製成彈頭之後,並在極 端控制外部環境的條件下將彈頭封存,即使如此,核彈頭若不使用也通常會在10~15年內 左右過期而成為啞彈、維護條件不好的自然狀況下則是放置3~5年就會過期。 本來全世界都很擔心蘇聯解體後,其庫存的22000枚核彈頭是否有外流的可能,但是這麼 多年下來,卻是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除了要感謝美國政府、俄國政府當局合作努力圍堵核 武外流的可能性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蘇聯解體後許多核武設施基本上由於缺乏維持費用, 於是直接斷電停止了維護操作。當許多可疑人士還在湊錢打算搞來一兩顆核彈時,這些封 存的核武也就都自動過期失去實用意義了。 雖然說一枚百萬噸當量級的核彈,還是比幾萬人的陸軍要便宜,但一枚核武的製造與維護 價格仍然是非常昂貴的。即使小當量的戰術核(比如千噸單位的核砲彈或核地雷)所需的 鈽元素較少而壓低了造價,但是在維護方面的問題仍然會是對前線部隊而言相當地困擾。 因此,考慮到效果對費用這一點的話,使用核武進行飽和攻擊是相當不切實際的作法。使 用需要液態氮冰箱封存的嬌貴彈頭配備到前線,然後一次發射幾千幾萬發戰術核,其中卻 有半數以上將會遭到攔截,無法引起核爆而令寶貴提煉的武器級鈽變成髒彈掉在不畏放射 線的BETA群中,而剩下那些成功達陣的核武能造成的損害也是令人懷疑的程度。 ◆攔截率與核武攻擊的機會成本問題 其實在現實世界,自從冷戰結束後,隨著各大國之間裁減核武的數量與冷凍下一世代火箭 載具的開發,而同時美國又著手開始投入NMD(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研製時,就曾經引 起軍事界的一陣話題:倘若核武的總量減少、而被攔截的可能性提升;則是否有可能在不 久後的近未來,出現打破了核威懾理論下,大國不與大國直接對決的這種默契呢? 當然NMD目前還是一套尚未整合完畢、包括大量雜多現有裝備組合而成的粗糙體系。NMD包 括有已經被腰斬的以747為載台的YAL雷射攔截機、勃克級神盾驅逐艦搭載的標準三型( SM-3)防空飛彈、陸基的愛國者三型(PAC3)與未來會逐步淘汰掉愛國者的戰區防空飛彈 (THAAD)。 鑑於能進行上升段攔截的相關計畫如YAL都已經被取消或停止了,在近地軌道執行中段攔 截的東西大概都在SDI星戰計畫的範圍內,事實上現存NMD系統能作到的事情也就是和BETA 差不多的程度:在目標地上空,進行最終落下階段的動能硬殺攔截。 BETA的光線級與重光線級雖然充能慢,但因為享有命中率100%的BUFF,所以在面對ICBM這 種高價昂貴的投射工具時實在是非常的吃香。現實世界的PAC3實戰中的命中率大約是 20~40%前後(不含誤擊),THAAD期望達到的命中率是兩彈一殺的50%以上,與這種很明顯 是開掛的程度是無法相比的。在這種環境下就已經不是「多發射幾顆就能有一定的機率突 防」,而是一個很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在目標區周邊,估算可能的光線級數目後、發射 大於這個數量以上的核武,就能保證命中目標。 舉例來說、在彈著點40km半徑以內,倘若有15隻光線級存在,那麼要進行核打擊的門檻值 就是15+N發的問題。但是這麼做,就算成功直擊目標,又有多少實質的意義呢?請繼續耐 著性子看下去。 ◆低空投放核武的突穿攻擊是可行的嗎? 1950~60年代西方國家曾經開始流行起一個理論。比起發展高空轟炸機、在低空進行貼地 巡航攻擊的轟炸機,要更能夠躲避敵國的防空網,深入其腹地投下自由落體核彈進行核打 擊。 其中性能表現最佳、也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變態紳士國度打造的TSR.2低空超音速偵 查攻擊機。其設計構想是,在高高度以2馬赫速度飛往目標區,然後在進入高威脅圈範圍 之後,將飛行高度降低到200英呎左右,以0.9馬赫的高速進行超低空巡航,以避開敵國的 防空武器執行核子攻擊或是戰略偵查任務。縱使作為一架1960年代的飛機、但是它卻擁有 著足以傲視1990年代新銳機種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無論是航電設備或是飛行性能都是一時 之選。 然而這個計畫隨後由於不斷的費用膨漲、政治上的困難與工黨的樽節政策,而遭到了腰斬 。假設這一類超音速極低空攻擊機發展成功、並且在1970年代趕上人類對抗BETA的生死存 亡之戰、那麼它能使得核武投放的效率因此提高嗎? 其實使用超低空投放核武的方式,固然比起高角度回歸地表的ICBM或是SRBM要具備更理想 的對BETA生存性,但所謂的生存性也僅僅是縮短了可能被攔截的距離而已。隨著核武載機 穿越BETA佔領線開始,它們不論飛得再低,地球曲面始終會使它們最終暴露在某一批光線 級的射線下,終究只是時間問題。現實世界中,超低空投放自由落體核武終究是ICBM技術 尚不成熟下的一種發展方向,在ICBM與SRBM發達後便很快使這種戰術消失了,而在 Muv-luv的世界裡,也還是得考慮到寶貴的飛行員一去不回與最終攔截點的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無人的巡航飛彈來投放核武又效果如何呢?首先要談論這個話題我們必須 要搞清楚,巡航飛彈的工作原理與基本性能上的一些限制───巡航飛彈之所以可以貼地 飛行,主要的原因在於應用了地貌攝影追蹤與GPS全球衛星導航這兩項技術的結果。換言 之、巡航飛彈並不是追蹤著地形高低起伏低飛,而是按照預先輸入進電腦裡的地貌地形資 料飛行。 由於低高度飛行時遭遇到的空氣密度大,阻力也大,因此在這種環境下進行高速飛行將會 導致燃料的消耗過快,同時電腦也來不及進行地形交叉比對的工作;因此普遍來說,為了 兼顧航程與命中率,多數的巡航飛彈都是以500~800km/h的次音速飛行進行低空巡航。 但是、巡航飛彈光憑地貌追蹤是無法辨識目標的。若要讓它擊中目標,則必須讓尋標頭有 一個清楚確定目標物的機會,於是巡航飛彈在最終抵達目標前將急爬升至500~1000m高度 ,然後居高臨下以影像比對原本輸入的目標區資料,一口氣加速朝地面撞下去───嗯, 這種時候我們只好期待那附近的光線級都恰巧正在裝填下一發了。結果要用巡航飛彈進行 攻擊的話,數量的飽和還是唯一的命中保證條件。 另一方面,可以貼海飛行又能做變態的三次元亂數迴避機動的超音速衝壓反艦飛彈,又跟 巡航飛彈的條件不太一樣,海面畢竟大體上是平的,只要不是風浪特別大到會把飛彈捲走 的程度,那基本上要怎麼做迴避機動都有很大的空間。同時不需要追蹤地貌地形也使得反 艦飛彈沒有必要限制它的極速,這個條件與在陸上操作巡航飛彈是有截然不同的。 而且就算是射程長達四、五百公里,且能以三馬赫速度低空飛行的蘇聯製反艦飛彈,在現 實世界操作時也始終一直面臨著教人頭痛的問題:飛彈飛這麼低,射程又這麼長…那飛彈 究竟是要怎麼鎖定目標啊?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對策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讓飛彈本身使用 慣性導引+終端制導拉高索敵的兩種飛行模式,換言之超音速反艦飛彈最終還是得拉高高 度作索敵與鎖定的動作。二是派出一大批的Tu-95/142海巡偵察機,讓它們半自殺性的衝 向目標為飛彈標定美軍軍艦的位置。三則是使用蘇聯打上太空的海洋監測衛星系統,用偵 測海面波動的科幻方式來為飛彈作視距外標定,但這項技術至今據信都還沒有發展成功。 ◆核武造成的破壞力從何而來? 核武能造成的破壞基本上主要分為三種主要的能量傳遞方式: 1.熱幅射。核武的爆炸將在直擊點(Ground Zero)附近一定距離半徑範圍以內,造成瞬 間足以加熱到攝氏數千萬度程度的高溫,而這種高溫足以令大部份物質氣化或被融掉。 2.衝擊波。核爆超過一半的能量將被地表吸收,形成類似「海嘯」般,將空氣壓縮推擠出 去而產生的強烈暴風,以及在地面上傳遞的震波。衝擊波將使大多數地表上未特意加強過 的建築物都被推倒,同時地質也會被巨大的能量傳遞給「震鬆」,而形成一定半徑範圍以 內地表的泥沼化。 3.電磁脈衝(EMP)。強力的電磁波將使得相當廣範圍內的通訊與電子零件都受到干擾, 甚至可能會直接將無保護的回路燒壞。 基於官方設定中對於BETA的生態解說,我們得知了BETA作為一種人造的碳基生化工程機械 ,它們體內並沒有生殖器官與消化、呼吸器官等地球上生物應具備的致命弱點,取而代之 的是能耐受極大範圍氣壓變化的強固外殼;同時事實上等於是用肉作成的這些機器人,因 為體內沒有電子零件,所也不會被電磁脈衝所影響。 換言之,核武的殺傷力中範圍傳播最廣的電磁波與衝擊波,這兩項基本上是不會對BETA造 成什麼特別嚴重的損害。只有在直擊範圍內形成的熱幅射殺傷圈裡,幾千萬甚至上億度的 熱線可以將BETA直接炸到氣化掉不成問題;在稍微外圈一點的範圍,我們大概會看到突擊 級被核暴風掀飛起來滾了幾圈的模樣───但大致上也不算什麼致命傷。換言之,人類在 使用核武對抗BETA時,幾乎跟在宇宙中使用核武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由於構成核武最大 威力所在的衝擊波無力化了,於是核武的殺傷半徑就急速衰減了。 當然,假設將核彈的引爆方式作成指向性的,使熱幅射的擴散成為面的集中而非放射線的 全周擴散,那麼相信這是可以大幅地提升熱幅射的殺傷範圍與距離,並增強對抗BETA的致 命機率。因此可以推測指向性核地雷之類的武器,會是很理想的對BETA裝備。 因為只有熱幅射能構成有效的殺傷,因此百萬噸當量級的核武以BETA為目標時將只剩下半 徑5~8km的殲滅效果,同時這個效果是一次性的。哪怕是放大到億噸當量單位的沙皇巨彈 ,假使參考那顆五千萬噸的試爆彈直接x2倍當量考慮,由於是全方位的放射狀能量擴散, 那麼大如沙皇彈的對BETA殺傷半徑大概也只有40~60km的程度,半徑200km範圍內的BETA會 被剩餘的能量與衝擊波搞亂隊形一陣子,也許有些小型種可能會受到致命量的熱幅射而被 烤焦,但對大型種來說不構成太嚴重的致命傷。核武可以一口氣摧毀相當數量的BETA、但 是因為BETA基本上不害怕幅射線與衝擊波,也沒有傷亡導致士氣崩潰的困擾,所以只要後 續梯隊數量足夠,它們還是可以立刻補上陣位持續發動攻擊。 鑑於熱幅射可以有效的摧毀BETA,但是無法阻止它們繼續增援的一次性殺傷特質,以這點 來說、小當量戰術核武的實戰意義將大於大當量的戰略核武,因為它能容易投射比較多發 ,成本上也比較可以接受。 同時在一定點著彈10發戰術核砲彈,老實講跟1發著彈的效果是不會差太多的。一次大戰 後期是人類發展出近代砲兵戰術的革新期,其中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所謂的砲擊永遠只有 第一波打在敵人頭上的那一陣彈著、才是最有效的。比起密集對一定點作Over Kill的浪 費彈藥,更合理的作法是將砲擊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攻擊模式:短時間內一齊發揚最大火 力的效力射、與維持長時間壓制力的持續射。 但倘若要維持長時間的火力壓制,舉例來說每30分鐘進行一次戰術核打擊的話,那麼前線 需要的就不是2發或20發的核砲彈───而是如剛才所說的,15xN2次+N1發的計算公式, 因為你每一次運用核彈突防都要承受一次被光線級攔截的投射門檻。換言之、倘若要運用 核打擊進行有效的密接支援,則需求的彈藥量會隨時間成正比而以非常驚人的倍比級數增 長。 更糟糕的壞消息是,雖然上述的衝擊波與核脈衝EMP對BETA無效,但卻是對人類與人類駕 駛操縱的各種武器載具,以及地球的環境,是有效的。 ◆使用核武造成的軍事層面影響 我不是要扯什麼放射線之類的蠢話,核爆所能造成的放射線殘留與核電廠的外洩相較之下 實在是小得可憐(雖然核武放射線殘留的問題一樣會足以致人於死,但畢竟快慢程度有差 ,也不致於像石棺屋頂上暴露五分鐘你就烤焦的程度);而是要討論電磁波、暴風與土壤 液化的問題。考慮到軍用載具上滿載著昂貴的電子儀器,而也不是全部的載具都有空間與 價值來實施對EMP保護的加工,因此要投入核武攻擊以前,勢必要一定在一定半徑內進行 疏散與撤退。人類在核武著彈前勢必要停止作戰行動撤出殺傷區、但BETA沒有這方面的問 題,它們在核武落地前、落地時、落地後都還是會保持繼續前進而不受影響。從這點來說 ,核武器干擾人類軍隊自己的程度,或許還多過於阻滯BETA的效果。 隨後,核暴風將摧毀所有地表上的基礎建設,破壞鐵路、公路、電力網與水道網,並使得 土質鬆軟化成為沼澤地。也許土地液化是能對BETA造成一些小小的困擾並拖延它們進軍的 好處,但是站在長期的立場來說,人類要反攻被密集核打擊過的地區也就成為了成本高昂 而不划算的選項了。補給線路與據點都被摧毀、可供進軍與補給的聯絡通路被摧毀、而要 將地質回填修復並重建基礎建設,實在是反攻時不可想像的惡夢般頭大問題。雖然BETA佔 領下一樣會拆毀人類的建築物、都市房舍等以回收資源,但起碼它們會把地形整平,基本 上反攻回去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冷戰時代蘇聯軍曾考慮過要讓坦克車在核打擊下作戰,而建造了擁有四條履帶的坦克車 Obj.279───難不成為了對重度核打擊區域展開反攻,所以人類需要把所有的運輸車輛 、火砲、戰車也都比照蘇聯標準作成四條履帶的嗎?因此,投入核武攻擊縱然能爭取一時 的戰術優勢,但在戰略大局的角度上來看,也等於永久放棄了該防區或是反攻的可能性, 或是大幅加重了反攻的後勤負擔。 附帶一提,蘇聯軍也試作過在坦克上加裝助推火箭與噴射引擎,以嘗試讓戰車克服泥漿的 作法。但這些很炫的改裝到最後也都沒起什麼作用,助推火箭可以讓坦克有了阿斯拉加速 器去參加世界戰車錦標賽,而噴射引擎坦克後來變成拿來撲滅化學火災用的超級吹風機。 ◆使用核武造成的大戰略與政治層面影響 在Muv-luv的世界觀中,人類能有效控制的地域已經急速衰減,北美的加拿大毀滅、而歐 亞大陸的淪陷亦使得幾個重要的穀倉地帶、油礦資源地帶均已經喪失。即使地球上的人口 衰減到只剩十幾億人,但是物資層面的壓力依然巨大。在這種環境下,不論是使用核武進 行攻擊前的火力準備或是防禦戰時的密接支援,所將帶來的損害都是相當致命的。 舉例來說、已經成為歐洲最後橋頭堡的英國如果在水際灘頭直接運用核武來對抗BETA,那 就算守住了一時,南英格蘭也將因為核幅射而導致短期間內勢必要疏散居民形成沒有生產 力的無人地帶,而疏散的過程中亦加重了其他地域的人口壓力與治安混亂。 而運用核武反攻,方才我們已經提到了純軍事面考慮,使用核武進行轟炸將會導致進擊時 補給線的壓力問題。同時也不能忽略掉,政治上應該是沒有人會希望反攻回自己的國土時 ,國土已經被炸成了液化又有幅射的廢土的場面吧?縱使這些國家已經成為了寄人籬下的 流亡政府,但是某些人主張的完全無視這些流亡國家的聲音,逕自發動核武攻擊的後果, 其結果恐怕是將使人類更快因為內鬨而自取滅亡。 當然,倘若是使用小當量的迷你戰術核武,例如威力僅有20噸當量級的大衛克羅核子無後 座力砲,來對BETA進行視距內直射接戰的攻擊,那相信是不會造成太多政治或軍事面上的 困擾吧。雖然說大衛克羅的設計目標主要也是以製造小範圍的幅射污染區以拖延蘇聯軍的 進攻,這方面的原始功能無法期待對BETA同樣有效,但是直擊時產生的威力應該也是足以 摧毀幾十公尺範圍以內的BETA集群不成問題,同樣的這種迷你戰術核恐怕也就只能一次摧 毀若干隻的BETA個體,而無法期待能產生決定性的效果。 其實只要投入的彈藥基量大到某個程度以上,那麼不論傳統武器或核武,乃至於軌道上投 落的質量炸彈,大概都會產生破壞基礎建設、地質的變化、導致日後反攻困難等後遺症問 題。不過因為核武很容易造成在局部投入超大質量的Over Kill效果,而其造成的後遺症 也特別明顯嚴重,因此而有必要特別挑出來說明。 ◆戰術機與戰車孰優孰劣? 基本上這是一個功課做的不夠多的人才會脫口而出的假議題。理由很簡單,戰車與戰術機 都很重要,而且它們同時併肩戰鬥,看不出來有誰取代過誰的問題。有玩過戰略版<暁遥 かなり>的玩家都應該可以理解,戰車的火力陣地與戰術機張開的防線,都是缺一不可的 存在。相對於僅有6+12共計18發120mm砲彈的戰術機而言,擁有40發砲彈的坦克,其強大 的重火力與持續力實在是寶貴的存在。 撇開遊戲不談,稍微聊聊Muv-luv世界觀裡的坦克好了,由於120mm砲的翼穩脫殼穿甲彈還 是有足夠的威力擊穿突擊級正面,同時要對付要塞級以外的大部份BETA也都能起到有效的 傷害,而榴彈與箭型彈也依然可以殺傷大範圍的小型種;因此可以說戰車仍然是陸上的王 者,這點相信是不會有太多疑問的。 然而、戰車部隊面對的困境便在於它極其差勁的SA(狀況意識),於是使得戰車倘若缺乏 隨車步兵與裝甲車或戰術機的伴隨支援下,卻極有可能遭到士兵級或戰車級等小型種的 BETA接近而慘遭生吞活剝。有搭乘過戰車或是玩過比較Hard Core派戰車模擬遊戲的人都 應該曉得,戰車不開艙蓋時那絕望性的視野實在是不太可能看到正面以外的其它方向有什 麼東西存在。因此,配備36mm速射砲的戰術機便成為了掩護戰車的重要輔助戰力。 另一方面,在所有人類配備的各種陸戰載具之中(包括戰術機在內),其實出乎意料之外 的,仍然是戰車擁有總體而言最佳的防護性與承受攻擊的能力。早在第二與第三世代的戰 術機開始配備反雷射塗層以前,主力戰車就已經進行了對抗光線級的裝甲改造作業,目前 還在服役的主力戰車群都已經普遍配備了反雷射塗層與散熱裝甲,也跟戰術機一樣有配備 初期鎖定照射警告裝置。 但殘酷的現實是,面對光線級以G元素作為反應源、輸出以百萬MW為單位計算的強大雷射 火力,主力戰車的裝甲優勢也不過是讓它們被打穿的照射時間多延長了另外3秒左右的程 度───即使這個成績已經是比大多數配備反雷射塗層的戰術機好上一倍,但還是不夠長 ,仍然對於增加乘員生還率或是戰場生存性沒什麼太大幫助。 同時面對時速170km/h的突擊級大群衝鋒,即使戰車部隊在此一狀況下大概是不必擔心被 光線級攻擊的問題,但是要談平安撤退,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最後一點就是,根據喀山與明斯克兩次巢穴的攻略經驗都顯示出,BETA巢穴的構造內部是 呈現垂直分怖,最大會形成地上700m、地下深達2000m以上的「蟻穴與縱坑」的巨大高低 落差,這個非地球自然形成的奇異環境對於一度壓制了巢穴外部、並派遣突入部隊進去的 蘇聯軍機械化部隊而言造成了莫大的震撼與困境。在喀山戰役中使用步兵嘗試垂降進入巢 穴深處的嘗試不必說,下場是災難性的。 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戰車不要說是作戰,甚至連運動都形成了嚴重的困難;而明斯克巢穴 攻略戰時雖然嘗試開始投入蘇聯製的第一世代戰術機MiG-21,但最後卻因為後續缺乏預備 部隊與補給,而戰術機部隊在巢穴內部也欠缺砲兵和戰車的火力支援,最後在地道戰中幾 乎覆滅,只剩少數倖存部隊帶著情報脫逃出來。 很顯然的、戰術機作為巢穴戰中唯一可以充份發揮戰力的兵器,帶有著它不可取代的存在 價值;而在地表戰鬥時,也由於它進可攻、退可守的彈性而成為了重要的奇兵隊。然而、 由於戰車具備更豐富的載彈量與強大火力,同時戰車的造價與人員培訓成本,也都低於戰 術機的需求,戰車仍然是人類對抗BETA的戰線中,陸軍的中堅骨幹成員。 ◆既然不能取代戰車,那戰術機的角色定位是什麼呢? 從戰術機的英文縮寫(Tactical Surface Fighter, TSF)與它們使用的機體型號就可以 很明顯的看出來了。基本上戰術機從1970年代以後取代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戰鬥機───差 不多就像是這樣的感覺。話又說回來,TSF是怎麼取代戰鬥機的?要談這個話題,我們得 從一開始說起…可別抱怨我喜歡講古啊,我本來的專長就是講古嘛。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人類首次開始大規模地將航空武力使用在軍事用途上,並且在這 場戰爭中,大致上依序誕生了幾下幾種類型的軍用機。 負責探知敵軍動向與兵力分怖、並支援友軍砲兵觀測彈著、協助輸送指揮官來往各地的偵 查機。 搭載大量炸彈、對敵軍設施與地面部隊展開攻擊的轟炸機。 負責攔截、擊落上述兩種飛機的戰鬥機。 當然,在那之後隨著發動機出力的提升、機體製造技術的提升、電子技術的提升等條件, 而陸續出現了運輸機、攻擊機、預警機等新的機體類別。但大體上可以說,後來新出現的 機體分類,若追尋其演化的始祖終究還是會回到上述三種類別裡,而軍用飛機主要的任務 ,從誕生之時就相當明確,時至今日未曾改變:支援砲兵、令自身成為空中的砲兵、並阻 止敵人運用空中的砲兵。 在Muv-luv的世界中,人類於喀什戰役中,首度遭遇到了光線種,其號稱40km以內100%的 命中率,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擊落了大量的飛機,而使人類喪失了空優。在這段時日中,中 蘇聯軍所遭遇到的處境大概是有損失多麼慘重呢?我們也許可以從現實世界中稍後發生的 贖罪日戰爭來作一個比較。 1973年10月6日,埃及為了奪回蘇伊士運河與西奈半島,朝以色列發動了戰略性奇襲。鑑 於在先前幾次中東戰爭裡以色列空軍與裝甲部隊展現的神威,埃及軍方這一次作足準備, 透過蘇聯顧問團進口了大批的SA-6防空飛彈與ZSU-23-4防空自走砲。 面對以色列以主力戰車為核心的防衛部隊,埃及陸軍使用配備了RPG-7火箭與AT-3反坦克 飛彈的機械化步兵加以反制,迷信全裝甲主義的以色列戰車部隊由於欠缺隨伴步兵的支援 保護,莽撞地向埃及步兵發動反擊,而在開戰後三天以內就被擊破了超過400輛以上的坦 克。面對此一劣勢,以色列不得不拿出他們的王牌,也就是空軍部隊來展開反擊。 開戰前夕、以色列空軍配備有561架的戰鬥、攻擊與偵查機,並以世界第一流的訓練水平 而自豪。然而,嘗試飛往蘇伊士運河上空支援的以色列空軍卻遭到了前所未有、多達36個 防空飛彈營或自走野戰防空營的旺盛火力熱烈招待。以色列空軍在開戰初期的損害率高達 3架/200架次,這是一個高到不可能接受的損失率,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在每一天的對埃及 空襲行動中將會折損15架軍機,並且其中將會有一半的飛行員陣亡。 這樣的損耗持續了一個星期之後,以色列空軍已經被擊墜了102架飛機並損失了超過一半 的飛行員,空軍主要一線戰力中的三分之一已經報銷,而剩下來另外三分之二的飛機也由 於過高強度的激烈出擊耗損,而陸續出現故障與不得不殺肉拆機補機的情形。 在這個緊要關頭,美國人於10月14日起伸出援手,發動了對以色列的緊急支援計畫五分錢 行動。以色列空軍獲得了美國支援的86架戰機與12架運輸機增援,以及大量的零件與飛彈 ,乃至新型的電子設備,使得以色列空軍得以恢復元氣,並且迅速破解埃及防空網的雷達 掃瞄波段與攻擊模式。補充了先前慘重損失的戰力,以色列在接下來一個星期發動反攻, 又將戰線推回了蘇伊士運河周邊。 對於看慣了近代空中戰爭,特別是兩次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的我們來講,1970年代的 這場贖罪日戰爭已經是距離我們有點不小鴻溝的存在吧?但是,相對於實力差距懸殊的單 方面屠殺而言,這場在不到三個星期之內拼掉了以色列100餘架、埃及側200架以上,雙方 報銷了超過2700輛以上坦克、裝甲車的戰爭,才更像是一場真正的高強度戰爭應有的本來 面貌。 這樣講吧,以一場合理的高強度空戰來說,倘若兩個實力相當的人類國家交手,那麼在開 戰後將會出現的戰況,最有可能成真的結果將是這兩個國家在第一個星期裡把各自手頭上 的空軍戰力拼掉了三至五成左右,上百架的飛機作了鋁片。之後雙方將會溫存手中的空軍 戰力,時間可能是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這段期間只維持低強度的小打小鬧,留待殘存戰力 整編完成後,才再度出動空軍展開高強度的航空戰。以阿戰爭、印巴戰爭、兩伊戰爭的過 程都證明了這一點。 而Muv-luv的世界不同之處在於,在喀什戰鬥的中蘇聯軍並沒有獲得五分錢計畫之類的國 際援助,而他們展開的戰鬥規模甚至要比這場號稱庫斯克會戰結束以來世界最大規模的陸 戰要大上數倍,而人類的空軍在初次面對光線種時,不同於平均命中率5%的薩姆飛彈,損 害率大概也不只3架/200架次,而是會翻上好幾倍高的損失率,就算到100架/200架次恐怕 也不會是什麼太令人吃驚的結果。更糟的是,在被擊落上千架飛機而急需進行體制與指揮 系統的再整編與休養時,BETA也同樣地在繼續生產更多的單位、擴建更大的巢穴─── 哪怕是富如美國,也不可能承受得住這種天外數字的消耗戰。贖罪日戰爭的戰訓發生後, 五角大廈曾經以此推算倘若華約在國境線上配備的部隊都是與埃及軍這種水準相似的程度 ,則北約諸國的空軍共計約4500架的戰力將會在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後9~12天內消耗殆盡 ,而要補上這批耗損掉的軍機,就算不考慮飛行員的訓練速度,也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 ,更別談訓練合格的一名飛行員至少需要2年時間。二次大戰當時的戰機是一架重量2噸至 5噸前後,造價五萬美金左右的活塞式螺旋槳飛機;1970年代的戰鬥機卻是10至20噸前後 ,造價百萬美金起跳的昂貴噴射飛機;更不必說2012年的現代,戰鬥機已經膨漲到了30噸 重、造價千萬至億美金起跳的怪獸等級。就算考慮進通貨膨脹的因素,現代武器比過去貴 還是不爭的事實。 要用二次大戰的那種量產幾萬架的方式,來不計成本地生產現代的戰鬥機,在實務上是根 本不可能的結論。就算真的能做到,飛行員的訓練成本也將會高到無法忍受的程度。 於是,在人類面對BETA的戰爭中,空優武力便暫時地退出了戰場───之所以說是暫時地 ,是因為人類在摸清楚BETA的習性後,大部份空軍的傳統裝備還是能夠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而繼續服役下去。 舉例來說,轟炸機、運輸機、偵察機、預警機等單位,在Muv-luv的世界裡並沒有消失。 轟炸機如B-52和Tu-95等機體在有光線級威脅的環境下,可以擔任巡航飛彈母機在戰場外 圍負責長距離的火力支援、與分攤飽和攻擊的一部份火力輸出;待光線級被消滅後,它們 也會掛載炸彈出擊執行傳統式的地毯式轟炸任務。運輸機則在全球聯合作戰的趨勢下,因 龐大載運量的需求而越益大型化,甚至是需要用背負式貨艙的方法來加強其運用彈性,最 終蘇聯軍的An-225夢想式、An-124魯斯蘭式這兩款重型運輸機取代了其它中小型的運輸機 ,被量產成為人類世界的共通運輸機。高空高速的戰略偵察機如SR-71在1970年代仍短暫 地活躍了一陣子,直到相當於BETA們的高射砲的重光線級出現───在1980年代之後,偵 察機就已經普遍的UAV化,成為戰場上的消耗品存在了。 然而,在這之中,僅有戰鬥機陷入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戰鬥機的天職是消滅敵對的飛 行器而不是對地打擊,但是BETA不但沒有會飛的東西可以供戰鬥機去消滅,而且戰鬥機就 算掛幾顆炸彈兼職去做戰鬥轟炸機,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撞山或是被光線級打下來。 於是戰鬥機就像是20世紀初遭遇到壕溝戰與機關槍的騎兵,或著是面對航空兵的海軍一樣 ,不得不展開必然的轉型。結果便是,戰鬥機「降落」到了地表上,成為介乎空中與地面 單位之間的邊際存在了。戰鬥機落到地上成為戰術機,並不代表它們要跟坦克車搶飯碗吃 ,相對的,戰術機還是跟它們的老祖宗一樣,為了能夠使友軍自由地運用空中砲兵、壓制 敵人使我方得到空優運用的主動權,於是戰術機便肩負著跳進BETA群梯隊深處,消滅光線 級與重光線級的突擊工作。換言之、戰術機改為肩負起了戰鬥攻擊機的「野鼬」角色。 所謂「野鼬」便是指為了突破敵軍的高強度防空火網,而由一批改裝過、具備優越電子戰 性能與靈活性的戰鬥攻擊機先行殺入敵陣,冒著敵軍的猛烈火力一一找出鎖定自己的敵軍 防空陣地所在,並以反幅射飛彈或集束炸彈將其一一撲滅,為後續的友軍攻擊機與轟炸機 開路的先遣部隊。 因為戰車若不殲滅第一波的突擊級,則它們根本沒有機會看到後續梯隊的光線級加以攻擊 的可能性,反過來說戰術機卻能夠直接無視掉突擊級的梯隊,「跳」過大批BETA直接進入 後方著陸,接近光線級與重光線級的陣地後將之撲滅。在完成了任務的同時,戰術機也就 隨之獲得了飛行的自由,於是它們又可以起飛回到一線陣地,協助戰車撲滅BETA的前沿單 位。 隨著科技進步,包括反雷射塗層與重金屬雲煙霧(AL彈)的實用化,戰術機本身也具備承 受一定程度光線級照射的能力,儘管這所謂的承受大概只有2~3秒程度而且是一次性的效 果,但是在熟練的駕駛員操縱下,這差不多已經剛好是戰術機執行一次跳躍、直接落到光 線級陣地裡的暴露時間。同樣的科技也有被運用在戰車上,但戰車就算有5~6秒的掙扎時 間,這段時間也還是不夠讓他們接近光線級的陣地或是及時開砲還擊。 就算是遭遇到無法安全跳過的光線級密集戰區,有能力挨近前線戰鬥的戰術機本身也會成 為最佳的偵查載具。比起與BETA的交戰,戰術機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們在交戰同時標定 了BETA活動前線與密度之情報價值,它們挨近甚至深入前線的戰鬥,等於是為友軍砲兵爭 取到了更佳的射擊諸元情報。只要依照戰術機的支援請求投放火砲,基本上毫無疑問地就 能達到最高效率的殲敵。 也許會有人認為,為什麼同樣的偵查工作不能交給UAV或UGV、甚至是人造衛星進行呢?其 實相同的問題美軍在越戰時也問過,但當時得出的結論實在是不太理想:無人載具得到的 資訊太豐富了、結果反而失去了軍事上的實用價值。 為什麼太豐富反而沒有價值呢?偵察機、人造衛星是機器,它們所拍攝下來的影象本身對 於機器沒有任何的意義。這些資訊只有在上傳回司令部、透過分析人員的判讀後,才會成 為有意義的軍事情報。但是過量資訊回傳的結果是使得司令部遭到了情報之海的淹沒,分 析員數量不足以解析所有的情報,結果當解析完畢的情報傳達至前線時,這些情報早已喪 失了時效性。在越南叢林中,季節性豪雨也會使地形發生改變,但是部隊作戰時往往過於 依賴衛星或戰略偵查機空照製成的地形圖,結果就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慘劇。 反之,倘若負責進行偵查的是人,不論是戰術機、戰車或是特種步兵,只要是受過相關專 業訓練的軍人,他們就會懂得過濾無效資訊,只對司令部回傳必要的少數情報,甚至是直 接作出對策的建議───例如「賽文河據點B附近發現敵大批集群由東方接近中,請求砲 兵支援,依以下座標實施效力射」,這樣一句通訊的內容,甚至使得情報直接可以跳過了 分析與傳達的階段,直接轉換為對砲兵部隊的射擊口令了。 戰術機與BETA保持接觸來讓後方獲得有效情報、並且能柔軟彈性地視狀況來切換戰車支援 或是光線級撲滅的兩種不同角色,最後再加上巢穴攻略戰中,不可或缺的三次元立體機動 能力;以上的要素使得戰術機成為了Muv-luv世界中,人類對抗BETA的戰鬥中不可或缺的 要角。 ******** 這可能是在看了這麼多篇關於TE論戰的文之後,決定出來作一些解釋與整理的第一彈文章 。 以後會視我有無空閒、心情與資料來陸續進行補充與後續的寫作。 -- ◆ From: 114.160.71.146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342766837.A.E6C.html

shadowblade:專業推 07/20 14:51

a33356:當許多可疑人士還在湊錢打算搞來一兩顆核彈時=> 07/20 14:53

a33356:小林源文有在omega 7中畫過類似的故事,車臣游擊隊試圖向前 07/20 14:53

a33356:KGB軍官(立陶宛人)買戰術核武來攻擊俄羅斯,結果買到過期的 07/20 14:53

a33356:黑心核武... 07/20 14:54

nekoares:專業 07/20 14:54

Yanrei:核彈那邊讓我想到恐懼的總和XD 超神奇的核彈 07/20 14:54

npc776:對不起 在下曾是防空砲兵的戰術士 我從Beta的防空火力看不 07/20 15:02

npc776:到人類以傳統武器會打不贏的任何可能性.... 07/20 15:03

ellisnieh:推專業 07/20 15:03

andyleeyuan:開戰囉 07/20 15:07

x2159679:有戰嗎(爆米花 07/20 15:12

pl132:關於MUV的設定可以戰多久呢 07/20 15:13

miname:不過你忘記了美國和蘇聯都有核砲彈, 所以只需要打個100發 07/20 15:15

miname:一般的155砲加一顆核彈就好 07/20 15:16

PsycoZero:就說了拿雞體保溫核地雷來,我就不信炸斷腳還能站 07/20 15:17

SCLPAL:2F那篇好像是保存不良的樣子? 07/20 15:18

milkfox:專業推 07/20 15:22

milkfox:所以說... 還是先考慮逆向基因科技製作生化武器吧! 07/20 15:22

PsycoZero:我剛剛才想起來,藍孔雀地雷其實可以炸出一個180公尺深 07/20 15:27

PsycoZero:的洞,日本人的比較法是:可以把哥吉拉第三代與第四代放 07/20 15:27

PsycoZero:進去... 07/20 15:27

roktzzt:好長看不完 07/20 15:36

Xavy:超專業! 07/20 15:38

henry1234562:只好請說能打贏的也寫一偏像這篇一樣的論文了? XD 07/20 15:40

npc776:我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寫的....會被抓回去判軍法..... 07/20 15:42

npc776:就讓馬夫拉夫到這邊就好 07/20 15:43

Johnsonj:戰史推論部分寫得滿精彩的 07/20 15:44

Johnsonj:突擊級被核暴風掀飛起來滾了幾圈的模樣<<想想還滿可愛的? 07/20 15:51

wi:是說 官設中有提到光線種照射的持續時間能多久嗎=口=? 07/20 15:52

rabbit190:MUV人類有出現雷射兵器嗎? 戰術機那麼大台都推得動 07/20 15:54

rabbit190:沒道理光線兵器推不動阿。窘 07/20 15:54

teyao:專業! 07/20 15:54

shamanlin:不好意思,我覺得很多地方可以吐槽......... 07/20 15:58

shamanlin:你把核武跟那堆大半會在8分鐘內爆掉的機人來比,核武的 07/20 15:58

allergy:推 前幾天翻巴爾扎的軍靴也辛苦了 07/20 15:58

shamanlin:成本顯然小多了,然後核武現在也有低輻射的氫彈可選擇 07/20 15:59

shamanlin:然後如果要丟核武,也絕對不是用一堆核武去做飽和攻擊 07/20 16:00

wi:sha大你...他核武論述是在談實用性 跟戰術機對比的是坦克跟戰機 07/20 16:01

attacksoil:可以M了! 07/20 16:01

shamanlin:要考慮在muv-luv世界的實用性 07/20 16:02

Swallow43:高仔的專業文,推一個 07/20 16:02

shamanlin:當敵人不同時,不同武器的實用性就會不同 07/20 16:02

wi:而muvluv裡有沒有氫彈就不知道了= = 07/20 16:03

shamanlin:muv-luv裡面似乎沒有氫彈(攤手 07/20 16:04

shamanlin:主要是考慮在muv-luv世界中核彈跟傳統武器哪個好用時, 07/20 16:07

a1e:8分鐘限制是第一次上戰場的新人 07/20 16:08

shamanlin:要考慮擊殺同等數量需要消耗的人命、機械(含機人)、彈藥 07/20 16:08

pg2000:專業推 07/20 16:10

winger:"用一堆核武去做飽和攻擊"的理由這篇有說出來啊? 07/20 16:16

winger:敵方的防空效果太高,難以少量投射 07/20 16:17

npc776:誰說要用純核武飽和攻擊 我把一顆核彈混在兩萬發普通砲彈 07/20 16:21

shamanlin:不,你注意看他文中"一次發射幾千幾萬發戰術核" 07/20 16:21

shamanlin:對,應該用大量普通砲彈飽和攻擊做掩護來投放核彈 07/20 16:21

npc776:裡面突防就好 反正光線種沒有C4ISR 根本無法有效攔截 07/20 16:21

shamanlin:但本篇文中卻是用一堆核彈直接丟,那成本當然就扶搖直上 07/20 16:22

winger:剛剛上廁所的時候也想到npc776的問題- -" 07/20 16:22

shamanlin:不過,當確認可以用飽和攻擊讓光線種應付不來時..... 07/20 16:23

IMGOODYES:在大氣內雷射兵器的實用性太低,BETA那個是作弊... 07/20 16:24

shamanlin:好像也不一定要用核彈了,當然時間上可能有差 07/20 16:24

Galm:專業推~ 07/20 16:24

shamanlin:先不管beta有沒有作弊,只要他有照射時間跟冷卻的限制, 07/20 16:25

shamanlin:要製造出大量目標讓光線種射不完實在太容易了 07/20 16:25

IMGOODYES:那用砲彈還比較便宜 07/20 16:27

winger:嗯…這樣想的話,隔壁棚的蒼藍鋼鐵艦隊,人類好像也沒理由 07/20 16:28

shamanlin:那就要看是哪種戰鬥了 07/20 16:28

winger:被鎖死在陸上發抖...? 07/20 16:29

PsycoZero:核彈還是必要,但是核彈不是用來打光線種的 07/20 16:29

PsycoZero:另外低空穿透的概念其實年代一直到冷戰末期都還有 07/20 16:30

IMGOODYES:話說BETA在宇宙中怎麼移動啊?總不可能用跳的吧XD 07/20 16:30

PsycoZero:不要說土豚那種有地貌追蹤所以能在樹梢飛的了 07/20 16:30

PsycoZero:就連我們的XA-3都有有限度的低空地形追蹤能力... 07/20 16:31

shamanlin:要用純砲彈飽和攻擊殲滅的話,要大量準備時間跟後勤補給 07/20 16:33

shamanlin:考慮到部分不能退的情況或是來不及調動部隊補給,還是能 07/20 16:34

shamanlin:核彈來處理,然後箭彈之類的掩護用彈頭一定要多 07/20 16:34

chrisvzxs:優文 07/20 16:40

twn65w65:XD 你幹嘛打出來讓那些不懂的知道~讓他繼續以為核彈量多 07/20 16:41

twn65w65:戰術很容易使用咩~ 07/20 16:43

kid725:推推 07/20 16:45

a1e:K島那邊戰的很誇張,有些根本只是為戰而戰 07/20 16:47

PsycoZero:核彈量真的很多...有一大堆是黑核彈,就是那種不在帳面 07/20 17:48

PsycoZero:上的,因為當年限武後很多都是藏起來 07/20 17:48

PsycoZero:這個也不知道的話那才是真的不懂 07/20 17:49

PsycoZero:繼續釣魚沒關係 07/20 17:49

CIA7:專業文推推 07/20 17:53

IMGOODYES:話說和平守衛者是真的除役了嗎...?還是說藏起來了? 07/20 18:10

PsycoZero:應該是藏起來了,不過我記得有公開銷毀 07/20 18:18

shocaca:推專業分析 07/20 18:28

a25172366:這也太專業...... 07/20 18:46

qlz:喔,戰史板的大人來造訪了 07/20 20:06

chikasa:按照高大這樣分析和平守衛對BETA應該也不是很好的打擊方式 07/20 20:35

fetoyeh:喔 原來是戰史版的高大 XD 07/20 20:46

jasOTL:高大你好強 看完你寫的文章 我開始對軍武感興趣了!! GJ!! 07/20 21:12

hedgehogs:專業推 07/20 22:23

avans: 超專業 lag推 05/11 22:46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