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高考閱讀理解難 原作者:我怎知我想表達

看板 CFantasy
作者 dodosteve (Hayashi Eriha)
時間 2017-06-14 19:10:30
留言 148則留言 (28推 0噓 120→)

這個問題其實我想談很久了,只是總找不到機會說,往下深究可能跟本版關係太少了XD ================================ 自從"藍色窗簾"一詞從某個笑話->趣圖中出現後,越來越多人開始自動的把國文課 教的賞析,國文老師對課文意境的評點統統都當成腦補,當成國文教育洗腦的證明, 還有很多跟風的人用這點做為刪除文言文教育的論據,我認為是極為不妥的。 跟風笑一笑強制和僵化的人文教育沒有問題,但覺得這些腦補毫無意義, 不值得學就是矯枉過正了。 文青/假文青/你的國文老師/假掰作家/所謂文學界的人為什麼能夠腦補出一套 連作者本人都搞不懂的賞析呢? 因為所謂的"國文造詣",是一種思維定式。 所有被稱為"有文學價值" "高雅" "優美"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繞著這一套思維定式 在走的,沒有例外(歡迎列舉例外)。 古人作詩寫文章通常是先有了意境,再開始腦內列句填字blahblahblah; (再屌一點,像蘇東坡一樣文學底子比肚皮上的三層肉還厚,就可以"妙手偶得之"了) 現代作者或許有先下筆行文,直抒胸臆後再由文章整體呈現出其意境的習慣, 或者根本完全沒有主動的考慮其意境,但是這個叫"意境"的東西還是存在。 為什麼? 沒有意境,就無法讓人產生共鳴,沒有共鳴就不會感動,沒有感動你這篇文章 就不會很不幸的被放到國文課本/XX集/XX節選上。 (這就是你們這些人可以隨意曲解作者的意思然後擅自把它當成標準答案的理由嗎?) 是的。 幾千年沉澱下的思維定式,就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社會學科。 排除掉了和諧/政治正確/操弄意識形態/洗腦,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經由正確的 (模糊分析)步驟,得到一個可以讓多數人接受的答案。 做不到這點,你就叫國文不好,就算你是作者本人也一樣。 舉幾個(不一定正確的)例子: 誰說劍外忽傳收冀北以後,杜甫不能為他踢到桌腳的小姆指哭? 誰說寫滿吃人的無名書不能是周樹人食人族親戚的食譜? 誰說僧推月下門/僧敲月下門的差別不能只是佛印的手部動作差別? 你要是能理解某些詩/詞/古文/現代文的賞析注釋,卻覺得某些是藍色窗簾, 在發趣圖/meme/噓藍色窗簾/罵教育部被狗幹之前,麻煩偶爾(真的是偶爾) 考慮一下為什麼人家會寫出這樣的賞析/注釋? 是以哪些章句/關鍵詞為著眼點? 哪些句子/文脈/意象會因為古人做過哪些事被自動理解為某個意思? 哪些修辭/句讀/句型在什麼文體中大量出現會被理解為甚麼意境? 我不懂,我不知道,我不會,這些都是腦補,一百萬人有一百萬種解釋, 這些藍色窗簾懂了還不是領22k,中文系記者也是整天發錯字教育部長也亂用成語啊, 我就是被九年一貫害死了,文言文狗屁用都沒有,支那文遺毒不用懂, 麻煩教育多關心原住民語言/台語文好嗎,老師整天用自己的理解洗腦zzzzzz。 .......反駁的方式多不勝數,但是我想這些沒什麼建設性的逃避不是甚麼好事。 =============== 我不會為國語文教育的僵化辯護,我也不覺得藍色窗簾就可以凌駕人作者本人的意思, 同時我也不覺得在現代把這種思維定式培養到極限就是多狂跩酷炫屌可以他媽考壯元, 但是我想在大家嘻嘻哈哈(或許也不是認真的)覺得文學賞析都是狗屁腦補的時候, 希望(本版應該都是)對文學有興趣的人能夠找一個機會,一次就好,認真的審視一下 甚麼叫做文學賞析。看看這群國文老師到底是除了放狗屁領18%出國旅遊等死一無是處 的死公務員;又或者,他們真的至少在某個部份學有專精,真的以他們受過的教育和 訓練(至少嘗試)把一個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傳給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有的話)。 -- 文學分析可以算是社會學科了,客觀的分析結果不因作者本人的意思改變。 散文我覺得還好,分析新詩如果沒從標題或作者文風正確掌握意涵真的是悲劇。 起承轉合算是新手教學吧XD 考試不都是"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嗎。 造成學生思考僵化這點我同意,但同時我也認為這種僵化是必要之惡; 每一國的語文課都有閱讀測驗(我只上過中英法西日,有錯請糾正), 正確解讀莎士比亞作品的意境並不妨礙美國學生的創新思維。 另如前文所述,文學分析已經是一門社會學,"純以出題者的個人喜好"在大考上是不成立 的,如果出題者的答案跟大部份國文老師的喜好不符也是會被狗幹的。 大部份的閱讀測驗的答案"理應"符合大部分國文老師(經由他們受到的教育)的喜好。 這就是100%正確嗎? 或許不是,但是是符合"國文"這個學科的邏輯系統的正確。 作文主觀打分是蠻靠背的。 著眼點沒有一定,但對於同一段文章的同一個句子的分析不應該偏離某個答案太多。 是的,所謂國文教育培養的思維定式只是一個最普遍的角度。 因為這個"角度"就叫做國文啊。 照這個說法,為什麼某某詞一定是某個意思? 我不能轉品/借代成別的東西嗎? 當然可以,但是做為基本教育我們得測試你能不能記住至少一個意思。 是,一套標準的分析方式自然而然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每一國基本上都有"有標準答案的閱讀測驗"吧。 標準答案是用來測試你有沒有懂至少一種賞析方式, 而這種賞析方式很不幸的就叫做主流國學。 是否一定要認同標準答案? 不見得。 但在無法人人一對一教學的情況下,這是唯一證明你懂至少一種方式的辦法。 很好的想法。 所有社會學科或許都可以比照辦理。 我完全同意。 很不幸一代代腦補傳承下來就叫做文化。 不然我們現在還坐在山洞裡吵山頂洞人畫的鹿能不能有別的解讀呢。 推理就是從無中生有,而邏輯就是支持無中生有的規定,我的理解啦。 我個人是把推導後的成果做為無中生有啦,因為它確實不存在啊。 這裡有半個蘋果->蘋果有兩半->必定還有另一半。 這裡有藍色窗簾->藍色是代表憂鬱的冷色調->作者很憂鬱。 在邏輯上我看不出這其中的差異性。 我不太確定掌握至少一種分析文章文學意涵的方式是不是不合時宜,所以我不做回應。 你是說"不准出現中國人"那個嗎XD 差不多。不過還是有點差異,背一套賞析方式比較類似背單字,就是帖經啦XD 感覺跟賞析的方式一樣的感覺。你不按某個步驟理解,還是很好的創意,只是沒分數。 每個學科都有這種問題呢,文科的理化,語文系的數學,等等。 痾,我再重申一次好了。 我不覺得藍色窗簾是對的。 只是文學賞析考的是你懂不懂這個叫"國文"的腦補方式,所以依照國文走才是標準答案。 拿特定作者的特定原意來考就不叫閱讀測驗,只是單純在考背誦而已XD 雖然記憶賞析的腦補模式也是背誦,並沒有什麼優越性。 我覺得這樣好不好? 當然不好。 但是它有沒有存在的道理? 我覺得是有的。 我想我們已經偏離討論的重點了XD 我猜您想說的是"閱讀測驗只應該立基於現實或作者有提到的東西",這我可以理解; 但是我不覺得國文這個學科是在教學生"立基於現實的邏輯思考"啊XD 它是"立基於國學這個腦補沉積下來的文化"的邏輯思考。 我覺得這個文化挺有趣的,但是我不會否定任何攻擊它的理性思考。 我覺得你的論點很好,但是硬扯到填鴨習慣我覺得沒有必要。 如前所述,每一國的閱讀測驗都不可能全不具文學性,也就是"必須靠猜測和腦補", 而我卻沒發現每一國的學生的思考都僵化,都人云亦云。 美國也是要學莎士比亞,法國也是要學大仲馬的。 "只有一個"不可能;事實上基於分析角度的不同可以有很多。 但是ABCD裡面每一個都跟主流文學解答不搭邊也不太可能。 賞析者B根據"國文邏輯"寫出來的賞析導讀就是考試上的A作品, 因為要考的是"國文邏輯"啊。A作品"是哪樣"其實並不重要。 對,這樣不尊重作者也不好,但是以教學層面上要說完全失敗是不公平的。 邏輯的方式就是人人去背誦A作品的"就是這樣",無法學到賞析方式。 有可能喔。 非常好。您是期望在國高中的國文課堂上能夠有這種教學嗎? 你比我還看得起高中國文老師啊XXDDD 除了議論文外,比你想像的多。可能你不覺得而已。 現在國高中教導賞析方式跟引導閱讀就是用一個個賞析結果來學習賞析方式。 這種方式好不好見人見智,但是國文不止是賞析,必須要有可以量化的結果來考試。 在打高空說漂亮話的時候,實務面也是要考慮的。 如果你認為台灣現行的賞析方式叫做和諧/政治正確...blahblahblah, 我只能說你的母語是中文真令人抱歉,你已經站在中國文學自由的燈塔下了。 強勢不代表錯誤,而為了學習方法而接受一種觀點是必須的。 不值得,不合理,不適當。 培養文學興趣對適應不確定的未來一點用都沒有。 更何況大多數人都不喜歡。 中國地理,中國歷史表示: 國文至少還有一點點用處。 是啊,國語文教育大概挺失敗的吧,可惜我不是在跟你討論教改。 "A" "B" "C" = A或B或C,不是A+B+C。 我從來沒說這是同一回事。 讓"接受過該類教育的人"認同就夠了。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172.41.2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antasy/M.1497438634.A.036.html

nananokase: 有的時候寫的人沒想太多。 06/14 19:13

Riddle: 其實有時候只是修飾、點綴,作者還真不見得知道答案.. 06/14 19:18

hwider: 推 06/14 19:23

king22649: 前提是作者國學 跟 古文常識夠 06/14 19:26

king22649: 現代散文 新詩 的閱讀測驗 根本是災難 06/14 19:26

ttyycc: 其實有時候作者只是直覺這樣寫比較好,的確沒想太多,但是 06/14 19:27

ttyycc: 從分析的角度可以分析出為什麼作者那樣寫是好的。就例如 06/14 19:28

ttyycc: 可能畫家畫了一幅畫裡面有對比色,他畫時只是覺得這樣畫好 06/14 19:28

ttyycc: 看(直覺),但從理論中卻可以得出使用對比色會有怎樣的效果 06/14 19:29

ttyycc: 但也不能否認有時候某些文章賞析的題目實在有點牽強附會 06/14 19:30

kles91350711: 一邊宣導八股文=思想僵化的觀念,一邊推廣啟承轉合 06/14 19:44

kles91350711: 的文體......下一次考作文就決定寫成短篇小說了~ 06/14 19:44

lolic: 個人分析是一回事 拿來考試又是一回事了 06/14 20:07

lolic: 對文章或繪畫能進行賞析這是美感或感受度的養成 06/14 20:08

lolic: 可是今天問題在於 出題者拿個人喜好說 這就是唯一答案 那 06/14 20:09

lolic: 反而是強迫學生思考僵化 06/14 20:09

enjoytbook: 推,文學賞析有一定的方式,而且作者並沒有在去左右 06/14 20:09

enjoytbook: 文本解讀,哪怕那根本不是他的意思xd 06/14 20:09

lolic: 作文打分數也是另一種強迫啊 誰規定爺爺奶奶過世就是虛假 06/14 20:10

lolic: 完全任憑改答案的個人喜好來評分 森777 06/14 20:11

bbb1564: 樓上,文學賞析沒有一定,考試才有,別搞錯了 06/14 20:11

bbb1564: 我說樓樓上 06/14 20:11

dayrain: 追朔文章原意是徒勞的 文章的意義是由讀者決定 賞析只是 06/14 20:12

dayrain: 在教導我們最少可以用哪個角度去看他 而不是我們一定要 06/14 20:12

dayrain: 用這個角度去看他 06/14 20:12

Cishang: 同意 06/14 20:13

VXcc: 考試強迫一定用某個角度解讀 才是最大的問題 06/14 20:17

bnn: 教文學賞析是個幌子啊.現在(國文)教育目的是教"標準答案" 06/14 20:20

Cishang: 像是那個建構式數學就是這樣 要求學生用一個邏輯思考 06/14 20:20

bnn: 用考試的方式強迫學生習慣"問題"->"單一標準答案" 思考定式 06/14 20:21

Cishang: 其實台灣以前的教育反而比現在好,所謂的填鴨就是填一填 06/14 20:21

bnn: 不教思考不教邏輯才能順利養出糨糊腦袋 06/14 20:21

Cishang: 本來就不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當學者進高層產業做研究 06/14 20:21

Cishang: 只是有些地方需要矯正,現在廣設大學反而悲劇 06/14 20:22

sopare: 文學賞析沒有問題 有標準答案的文學賞析才是問題 06/14 20:23

bnn: 文學賞析這種沒有/不需要問題(只需要欣賞)的也要強迫化作問題 06/14 20:25

bnn: ->答案這種模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只學這種模式,其他都不(准)會 06/14 20:26

sopare: 根本就不該有"某個答案" 只要讀者能合理的解釋自己的答案 06/14 20:27

sopare: 那就是好答案 06/14 20:28

qwe88016: 重點是教科書作者跟出題者的等級常常都遜於原作啊 06/14 20:29

qwe88016: 自己腦補的很爽,再強迫全部學生接受自己的腦補 06/14 20:30

sopare: 追求一個"確定答案"或是"作者原意"是歷史學家的事 06/14 20:31

bnn: "有標準答案的閱讀測驗"只適用於符合邏輯推理從文中導出結論 06/14 20:32

bnn: 作者沒寫的一律不能加入當成邏輯的前提,都只能算讀者腦補. 06/14 20:33

qwe88016: 今天他是給好幾個問你哪個腦補錯的最離譜也就算了 06/14 20:34

qwe88016: 現在就是給一堆,然後只有自己的是對的 06/14 20:34

bnn: "合理解釋自己答案"的理,就是邏輯自洽. 然而國文教學不教邏輯 06/14 20:35

bnn: 推理也不(准)無中生有,那叫機械降神解. 邏輯就是規定因果關係 06/14 20:36

qwe88016: 即使是文化,不合時宜的文化就留在興趣領域就好,你有看 06/14 20:37

qwe88016: 過用書法當大考決定學生未來的嗎 06/14 20:37

bnn: 所以才會有古典派推理十誡,如果違反會變成"無理"的作品(不代 06/14 20:38

lp210723: 現在的文學賞析給人的感覺就像明朝考八股文一樣啊 06/14 20:38

bnn: 表就是不好的,還是可以當幻想作品,但就算不上好的推理) 06/14 20:38

qwe88016: 更別說現在這一套也只剩下中文系跟少數歷史系學派在搞了 06/14 20:39

qwe88016: ,絕大多數大學科系根本用不到拿來當升學標準 06/14 20:39

lp210723: 只要套上同一套賞析方法 不會說你國文多強 但也不會錯 06/14 20:39

sopare: 推理小說的推理結果是作者自己寫的 藍色窗戶是讀者寫的 06/14 20:45

sopare: 怎麼會一樣? 除非有推理小說不寫結局 只能靠讀者自己推 06/14 20:46

bnn: 你的例子明顯差異性很大吧XDD 蘋果必定還有另一半(現實) 06/14 20:46

bnn: 作者沒寫另一半蘋果被吃掉/被丟棄/被...則讀者只能回答另一半 06/14 20:46

sopare: 如果作者自己寫說"我很憂鬱所以寫藍色" 這當然是標準答案 06/14 20:47

bnn: 必然存在(若不存在則無理,ex.可以被外星人吞了) 06/14 20:47

bnn: 但是另一半的狀態都只能是猜測,除非有其他線索輔助(ex被誰吃) 06/14 20:48

bnn: 背一套賞析方式能考得就只能是"在此前提之下""將解釋成這樣" 06/14 20:51

bnn: 其實就是邏輯(若P則Q)但國文教育拿掉了前提"在那些解釋觀點" 06/14 20:52

bnn: 不准有其他觀點,不准用其他解析方式,不讓學生學其他解析方式 06/14 20:53

bnn: 用其他(不同於課本)解析方式一律當錯.從此學生只准想標準模式 06/14 20:54

bnn: 心理對於所有問題都不允許不同解析模式(養成填鴨習慣) 06/14 20:55

bnn: 必須靠猜測和腦補是正常的,而這猜測是基於(現實)邏輯的->可以 06/14 21:03

jo611: 有趣的觀點 推一下 06/14 21:03

zdctengi: 不認為一個中文問題在主流文學解答只能有一個,從小到大 06/14 21:04

zdctengi: 遇到每一個國文老師都有犯過這樣的錯誤:原題目解答A,老 06/14 21:04

zdctengi: 師看錯成B,老師開始以各種角度解釋B對A錯 06/14 21:04

bnn: 使用是非選擇題方式考試(正確答案),而基於腦捕的,不適合使用 06/14 21:04

bnn: 是非選擇方式考而可以使用申論/簡答方式發揮. 06/14 21:04

bnn: 賞析者B腦補A作者作品寫出來的"賞析導讀",被當成A作品"就是這 06/14 21:06

bnn: 樣"然後考試依照B的腦補(而非基於A作品),這種方式不邏輯. 06/14 21:07

zdctengi: 我認識的這幾個國文老師問題絕對不是程度不好,相反我一 06/14 21:08

zdctengi: 直很佩服他們的文學造詣,而既然連專業的國文老師都 (出 06/14 21:08

zdctengi: 錯) 了 ,那是否要檢討的是這樣的唯一答案並不代表著主 06/14 21:08

zdctengi: 流文學思想而是那幾位出題教授的個人想法? 06/14 21:08

sopare: 邏輯的方式並不是背誦"就是這樣" 而是"有可能是這樣" 還有 06/14 21:15

sopare: "為何是這樣" "根據什麼理由" "為何可以根據該理由" 06/14 21:16

sopare: "有多少可能性有錯誤" "在何種情況下可以證明有錯誤"等等 06/14 21:17

bnn: 對,考的是"國文邏輯"(aka文化解析腦補流程)這門學問. 06/14 21:19

surot: 如果這代表文學大老們的意思,那還真是難以接受呢…… 06/14 21:19

gm3252: 就算原作者並沒有這樣想 但是作品怎樣並不是作者說了算 06/14 21:19

bnn: 大多數人若能學會這套流程,可以從大多數普通作品中析出一定分 06/14 21:19

bnn: 量的感動,然後可以鼓勵學生依照此類邏輯解析其他(少數)作品 06/14 21:20

surot: 基本上完全違背邏輯思維的思考方式,這就是一種洗腦啊 06/14 21:20

gm3252: 比方說如果今天金庸突然跳出來說楊過是從小臥病的植物人幻 06/14 21:20

sopare: 台灣應該是做不到啦 但看過文章說法國做得到 06/14 21:20

gm3252: 想出來的劇情 讀者也不一定要買單 06/14 21:20

bnn: 但是這種國文教育需要教這麼多嗎? 為什麼不多教點論述邏輯 06/14 21:21

bnn: 如果是因為古今文學作品種類太繁多,需要一一解析,那這流程就 06/14 21:24

bnn: 是通用性流程,更像是case by case,那這國文邏輯學問值得花這 06/14 21:24

bnn: 麼多時間教育嗎?讓人更想推論"這樣教"有特定目的. 06/14 21:25

bnn: *不是通用性流程 06/14 21:26

ttt95217: 哇靠 原PO勇氣可嘉 要為國文課發聲哦 06/14 22:04

ttt95217: 不過像這樣的專業我認為去大學中文系念就夠了 06/14 22:04

zealeliot: 推一下 "合理"是大多數該領域要認同的 各領域都一樣 06/14 22:31

Kavis: 推 06/14 23:31

SamWhite: 中文系推你 06/15 00:00

saiet: 你以為有多少文章是因為有意境、有共鳴、有感動而被選中... 06/15 00:14

saiet: 與其硬塞一個主觀的賞析結果,不是更應該教導賞析方法? 06/15 00:16

saiet: 而且一個強勢的主觀觀點硬是讓學生死背 06/15 00:17

saiet: 好意思說是排除掉了和諧/政治正確/操弄意識形態/洗腦的影響 06/15 00:18

linzero: 理想有時很完美,但搭配現實,比如考試制度。經常會變調 06/15 00:35

likeyousmile: 你覺得義務教育以這套少有實際價值的公式來決定學生 06/15 01:40

likeyousmile: 前途,合理嗎?學生投入的心力及時間,值得嗎? 06/15 01:40

likeyousmile: 在培養學生適應不確定的未來,教這套適當嗎? 06/15 01:41

likeyousmile: 當然,其他科也不是完美,沒有完美的解。但總可以比 06/15 01:43

likeyousmile: 較吧?國文這套比其他科,抱歉,真的無法認同 06/15 01:43

likeyousmile: 說要增加溝通能力,文學這套你用在其他任何領域的溝 06/15 01:46

likeyousmile: 通,都是反效果 06/15 01:46

vh2627: 有的作品真的美 但是沒有一定的賞析做底 可能會欣賞不出 06/15 02:01

vh2627: 來 06/15 02:01

vh2627: 不過我從國小到高中 看了六七年網小 06/15 02:01

vh2627: 感覺對國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離題 x 06/15 02:02

qaz1530wsx: 推 06/15 03:04

microerect: 你的前提就不對了啊,文學價值跟高雅是兩回事。你想講 06/15 08:52

microerect: 是中文系審美,不是文學價值也不是文本分析。 06/15 08:52

microerect: 而且你所謂的「讓多數人能接受」事實上也不是多數人, 06/15 08:55

microerect: 而是受到同一種審美影響的學者中的多數,他們接受某種 06/15 08:55

microerect: 詮釋之後再往下影響民眾。 06/15 08:55

microerect: 讀者、文本、作者的關係都已經討論到爛,讀者反應理論 06/15 09:02

microerect: 、文本中心的新批評都已經幾十年了,還在藍色窗簾不能 06/15 09:02

microerect: 超越作者本意,我也是呵呵。先別說你怎麼知道死人的本 06/15 09:02

microerect: 意了,你以為活著的作者不會說謊、忘記本意?你覺得創 06/15 09:02

microerect: 作的時候都沒有任何曖昧的意念?至於什麼考賞析是為了 06/15 09:02

microerect: 測驗你起碼記得住一種分析方式,哈哈,你這是在考背誦 06/15 09:02

microerect: 不是分析喔。 06/15 09:02

tsunamimk2: 可能我是過於浪漫主義了吧 我一直認為這是唯心的呢 06/15 09:56

tsunamimk2: 就好像曹雪芹一開始就講甄士隱假雨村(真事隱假語存 06/15 09:57

tsunamimk2: 如果是論述與傳達思想體系知識法則的文字那當然有差 06/15 09:57

tsunamimk2: 故事詩詞抒情文字 讀者自己投射自己的情感經歷 06/15 09:59

tsunamimk2: 也就夠了 06/15 10:00

tsunamimk2: 畢竟當下的感情選擇與結局都是基於作者能理解的背景 06/15 10:01

tsunamimk2: 而不是讀者的背景呢 06/15 10:01

enjoytbook: 多數學者就是多數人阿,說的好像是思想控制一樣...再 06/15 10:02

enjoytbook: 說擴散方式通常是經由其他作品 06/15 10:02

tsunamimk2: 至於賞析... 說到底也是當下讀者的演繹吧 06/15 10:02

tsunamimk2: 光是胡適那派的紅學者就已經跟別人戰翻天啦 06/15 10:03

tsunamimk2: 張愛玲跟白先勇於紅樓夢的結局寫法觀點也完全不同... 06/15 10:04

tsunamimk2: 那說到底也是兩個人的人生與愛情觀不同哪 06/15 10:05

tsunamimk2: 至於考試的話...我自己一向是分得很開 分數要的答案就 06/15 10:12

tsunamimk2: 給他們就好 自己的體驗與生命 就只好自己去描繪了 06/15 10:12

enjoytbook: 只要都說的通當然可以,只是覺得何必一定要酸文青呢… 06/15 10:23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