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 《偷車劫》,為了生活的不得已。

看板 movie
作者 a122239 (Sharp)
時間 2022-07-06 12:29:00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040647 由英國新銳導演麥特錢伯斯所執導的《偷車劫》顯然是用來致敬義大利經典名作、由導演 維多里奧狄西嘉於1948年上映的《單車失竊記》。同樣的以主角謀生工具的遭竊為開始, 試圖透過主角所遭遇到的、正面臨或者將面臨到的可能處境,以及後續展開的種種行為、 還有因此所陷入的內心煎熬,來去檢視整個社會結構上是否存在著不公平,沒有特意的想 要去進行批判,而僅是想要藉著這個隨時可能發生在城市各角落的故事,替像主角這樣子 的、所謂的外來移民、工人階級...等的發聲,以平淡卻充滿壓抑情緒的劇情,反映出最 真實的城市樣貌。至於《偷車劫》能不能被以現代版的《單車失竊記》我無法給予肯定的 答案,畢竟對《單車失竊記》印象早已模糊,不過我個人滿喜歡《偷車劫》順著劇情而堆 疊起來的氛圍,加上最後在生活與道德間拉扯做出來的決定,那種走投無路的無能為力和 著罪惡感強烈的朝著觀眾襲來。 自從2014年初英國政府解除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公民進入英國勞工市場的限制之後,不 少來自這兩個國家的人民紛紛移民至英國尋找工作機會,因為論基本薪資來看的話,英國 遠比兩國高出5倍以上,能花費比在故鄉更少時間卻能賺同樣甚至更多的錢來養家餬口成 了一大吸引力,且成為英國公民之後三個月內若找不到工作,更還可以申請英國的社會福 利補助。有人對此抱持樂觀、開放的態度,覺得這可以增加良性競爭力、活絡勞動市場.. .,當然也會有人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樣的決策很有可能會造成社會福利與勞工市場的被 分食,也會增加潛在的犯罪隱憂,可不論如何,依然有大量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人進入 英國。《偷車劫》中的男主角、來自羅馬尼亞的艾力克薩克魯便在電影中飾演遠從羅馬尼 亞舉家搬至英國的移民,他在受訪時曾說有很多人像他一樣前往別的國家工作、生活,而 有很多人其實都受過當地的高等教育,然而為了賺錢他們可以去做各種能夠賺錢的工作, 像是卡車司機、送貨員、清潔工等等。於是當理解了這樣的時代背景,便可以容易的進入 到角色裡,去感受他在這看似包容、多元的環境之下,其實難以被人覺察到的心酸。 「沒機車就沒工作,沒工作就沒錢,沒錢就沒地方住,而且還要賠我一台新機車。」 《偷車劫》以一起不知人為蓄意亦或是不小心騎錯的機車失竊為開始,讓鏡頭跟著主角埃 沃的視角,慢慢去捕捉城市裡頭的現實。始終找不著機車的埃沃試著尋求好友協助,然而 好友告訴他只好找遍倫敦看找不找得到這樣的不可能的任務,無奈之下只好轉往找上警方 試著報案,但報案程序繁瑣複雜,且由於機車是老闆尤瑟的,還牽扯到所謂的商業保險問 題,必須有老闆來進行配合,可是埃沃哪敢讓尤瑟知道機車遭竊?離開警局之後他還悄悄 試探了老闆的想法,更加肯定了若是機車被發現不見他百分之百會失業,屆時他不僅會失 去收入,還會面臨到賠償的問題走投無路之下他竟萌生不好的想法、他打算偷一台。可他 總在最後關頭退縮,無法、也不想去犯下錯事,於是他打算找女兒的同學、那天在社區撞 見的、正在砸車的少年麥可「幫忙」。既然他當不成也抗拒著成為壞人,那就請早已是作 惡過的人來替他「偷車」,是可以的吧? 「我必須這麼做。」 「是喔,但我們不必。」 後來的結果觀眾都知道,麥可找來了平常和他一起以砸車為樂的朋友們「來幫」埃沃,但 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要幫他的意思,就這樣任埃沃遭機車主人毆打之後駕車離去,此發展 是意外也不太意外。當埃沃碰上機車遭竊的同時,連他的妻子艾蓮娜都因違反不得帶小孩 工作的規定而正面臨著可能遭到檢舉後解雇的危機,雪上加霜的他們擔憂著「我們該如何 是好?」,離開羅馬尼亞來到英國本應是追求更好的未來,可是現在他們連明天在哪都看 不到。我想就如前面提到的,許多人其實不滿著英國政府解除相關限制、擔心著這些移民 會來瓜分機會、搶走工作,所以把他們視為對他們財務狀況的潛在威脅,將他們視為敵人 ,就像埃沃工作的其他員工對他毫不遮掩的敵意那樣。至於麥可朋友們雖然沒有工作上的 競爭,觀眾依然能夠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他們對移民的不友善,與同在一個地方生活卻明顯 有著「本土」和「外來」面對生活的態度差異。 對前者來說「車」可以是他們排遣無聊的玩具;然對埃沃而言「車」卻是養家餬口的工具 ,影響力完全不同,就連砸車、偷車等的犯罪行為必須承受的懲罰都無法比較,埃沃為了 生活必須去犯罪的舉動看在麥可朋友們的眼裡,用著白話點的說法就是「關我屁事?」, 他們先答應後冷眼旁觀甚至跑掉的舉動,彷彿就跟他們砸車的行為沒差別,都只是生活上 的一個小樂趣罷了。他們的無情成了這整個城市的縮影,以為極具包容友善但真的只是以 為,在陽光照射不到的社區樓梯底下,是剝削、是冷漠、是嚴峻的生存考驗。而導演麥特 錢伯斯的這部《偷車劫》戳穿了假象,在發聲的同時卻也告訴觀眾,這現實迄今仍舊難解 ,許多的選擇、轉變都是被生活所逼過後的體悟。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79.2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57081743.A.E47.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