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話當年的香港電影(四)-隱姓埋名

看板 movie
作者 caro770880 (Kiki)
時間 2015-08-03 16:34:37
留言 3則留言 (3推 0噓 0→)

嗨嗨大家好我是卡 距離上一篇文章好久了 哀呀畢業之後真是太忙 忙得都沒時間看港片了哈哈哈哈 總之謝謝大家站內信的鼓勵 我姍姍來遲了 -------------------分隔線--------------------------- 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關於香港影人圈內都知道的秘密 或許有些趣味 或是有些心酸 那就是關於掛名、監製、甚至是隱姓埋名的幕後影人 1989年,劉德華為台灣片商拍攝的飆城,與導演黎大煒合作頗為愉快 於是之後開的的天幕電影公司有意與黎導演長期合作 此創業作「九一神鵰俠侶」便打著黎大煒導演, 但卻有「實為劉鎮偉化名捉刀之作」之傳言 真相揪竟是什麼呢? 儘管眾說紛紜但讓我們看下去 在香港電影界化名拍攝其實相當普遍, 無論是欺世隱名抑或被迫埋名背後原因都很複雜 「天幕」創業之始,劉德華對黎大煒極為器重信賴, 便以託付公司各種事務給黎大煒,黎大煒著實分身乏術 於是拍攝九一神鵰俠侶實在力有未逮,而劉鎮偉(菩提老祖)與黎大煒為多年好友 (不得不提劉鎮偉圈內人脈之廣,就連王家衛也是他的至交) 而劉鎮偉也非常喜歡與觀眾玩捉迷藏, 我們時常看到劉鎮偉當編劇時化身為技安, 執導「92黑玫瑰對黑玫瑰」化名陳善之(也是菩提老祖的好友) 而為天幕拍攝「天長地久」化名為劉宇鳴 曾有人問劉鎮偉為何經常化名拍戲,劉鎮偉是這麼回答的: 「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叫劉鎮偉,換上別人名字,  片子照樣賣錢,這就說明編劇比導演重要了」 畢竟他最愛的身分還是技安啊 但有時化名拍戲的確是苦衷 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香港左派電影公司搖旗,積極去大陸合資拍片 不過剛時台灣仍屬於香港主要市場(上一篇文章有提及) 若去大陸拍戲便會被台灣列為黑名單 有他們參與的電影更是不可能在台灣公開上映 除非像許鞍華這種根本不在乎台灣市場的影人, 就去大陸拍了「投奔怒海」、「書劍恩仇錄」 我們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 跟著李翰祥去大陸拍攝「火燒圓明園」的梁家輝,榮封香港金像獎影帝 就在當時因此上了台灣的黑名單,好長一段陣子沒人敢找他拍戲 所以就出現了欺世化名這招過牆梯 例如上面提及的書劍恩仇錄,攝影是西木小二,乍看之下疑似是個日本人 其實就是黃中標將自己的「標」拆開的化名 而張叔平作為「天菩薩」的美術指導,則化名為章叔屏 不過有個例外是吳宇森化名為吳尚飛為新藝城拍攝創業作「滑稽時代」 卻是因為當時與嘉禾有合約關係,不能擅自為別家公司拍片而出的下策 而另一種埋名, 則是師傅或前輩有意栽培弟子的良意, 儘管大部分都是師傅們主導創作,卻不吝嗇給後輩一個名分 甚至乾脆直接讓出署名給後輩 就說個倩女幽魂的阮繼志,他憑著此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儘管影片編劇只署名他一人,但整體構思、主題趣味皆來自徐克 只是當時徐克身兼多職(不過他哪時不是身兼多職)同期製作多部影片 阮繼志說到這一段往事時,是這樣說的: 「徐克的世界觀很廣,腦海裡有很多東西,可是他不能花時間研究,  所以只得告訴我,例如放哪些東西似乎不錯,於是我花時間慢慢嘗試,  找資料塞進去,直到合適為止」 更值得一提的是「武狀元黃飛鴻」 武術指導袁祥仁一直無法到徐克要求,徐克只好私底下找上袁祥仁的老大-袁和平 袁和平憶及此片說道: 「黃飛鴻多用鋼絲輔助動作效果,像結局那場竹梯打鬥,  要把竹梯擺來擺去,難度很高,但徐克意念很新鮮,    我們用了很多鋼絲,拍得很辛苦,但拍出來的影像感很成功。」 只是縱然這部電影傾盡袁家班之力,但最後署名只有袁祥仁一人 也榮獲了香港金像獎 要是說到掛名啊 還真是說不完呢 有火燒紅蓮寺、魔鬼天使、飛刀又見飛刀 等 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及的 香港有一個派系是奉行集體創作 所以儘管委屈或是因為友情 都讓這段香港電影史更加輝煌 下一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唐牛-谷德昭吧! 謝謝大家的支持 :)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196.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8590880.A.28B.html

wangnp: 很有趣,推 08/03 16:41

flysonics: 有趣推+1 08/03 17:11

ElsaKing: 非常有趣!期待唐牛啊! 08/03 17:59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