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

看板 movie
作者 zamkao ()
時間 2015-05-08 00:38:16
留言 12則留言 (7推 0噓 5→)

網頁好讀版: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22894597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一段時空旅行的故事才能擺脫時空悖論:「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此一大哉問的糾纏? 這個問題從哲學的角度,可以化約為下述論證: 正如電影中角色所說,既不是先有雞,也不是先有蛋,而是先有公雞。 這個公雞在西方世界即「上帝」,在中國文化則是「道」。 上帝或道,都是一種創造說,預設一個永恆存在的造物主,祂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也是創 造萬物的第一原因,以此保證了萬事萬物的生滅。因為上帝乃是全知全能全善,故人世間 所發生的一切因果,都在祂的掌握之中。然而,當世間每有大災難產生,人們總會問:「 為什麼上帝要拋棄我?」好比當鄭捷在台北捷運濫殺無辜,為何那些跟他毫無瓜葛的市民 用生命承受他的瘋狂。 中世紀哲學家提出解釋,那是因為上帝給了人們「自由意志」,故上帝就像一個能夠同時 洞悉所有時空中的地球,於同一時間發生的每一種情況,但每一種情況都來自個體當下自 由意志的選擇,因而他們也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上帝是監督選擇與負責發生的仲裁者, 賞善罰惡。 此外,有些哲學家(如自然神論者)認為造物主在創造世界之後,即保持寂然不動的狀態 。創造之外,萬事萬物的變化都不關他的事。當然,對於無神論者而言,時空悖論能夠通 過科學理論來詮解。 §起點 《超時空攔截》的劇情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時間軸描述: 棄嬰Jane被整形後的John從醫院抱走——Jane在育幼院長大——Jane參與宇航員培訓失敗 ——Jane與整容前的John相遇,相愛——整形前的John失蹤,Jane生下女兒——Jane動變 性手術,更改身份為John——在雜誌以「未婚媽媽」為筆名撰寫專欄——整形前的John和 整形後的John相遇——後者協助前者成為時空警察——整形前的John實踐第一個任務,在 校園與Jane相遇…… 電影有一個時間起點,那是導演說故事的時間起點,但就整體事件而言,我們不妨在解讀 上將起點設於關鍵事件。《超時空攔截》的精髓就在於每個事件都很關鍵,觀影者很難設 定一個起點,以此起點推展劇情,通過自己腦海中的邏輯認知整個故事。 如果一切都只是一場夢,一場發於前意識的妄想,那麼解讀這部電影如同解夢。夢來自現 實,是一種經過潛意識,以及不受意志規範的理性加工而成的產物。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雖是一部時空為題的科幻電影,實質上更像一部心理 驚悚片,一場以悲傷現實為基礎寫成的惡夢。 § 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 心理諮商對於內在和諧有一個說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 ,他們彼此對話,產生對一個整體人格的影響。 Jane是棄嬰,在育幼院中長大。每個個體都需要內在支持與外在支持,兒童特別需要外在 支持,因為他們在生理與心理都還處於弱小的狀態。沒有大人的扶持,他們沒有辦法生存 下來。 育幼院和一般家庭不同,裡頭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儘管有許多同伴,但更多的是同儕友 誼。照顧兒童的成人當中也許有和特定孩子投緣的,但就教育和管理來說,為了維持適當 的公平和管理方面,並無法簡單建立如親子一般緊密的關係。 因為一般親子的關係是屬於一種無條件的交往體系,父母對孩子帶有權威,但他們的付出 能夠做出超越義務的犧牲。即使子女不比他人優異,也能對孩子保有極高的愛。同樣地, 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和感情是超越思維邏輯的判斷,小時候爸媽對孩子付出很多,當父母年 老,換成子女對父母大量付出。 育幼院裡頭的成人與兒童關係,不等同無條件的交往關係。每位成人都得面對多位兒童, 兒童需要通過各種方式爭取關懷。在電影中,Jane爭取的方式很常見,通過讓大人頭痛的 方式。加上她憑著天賦,在學科方面表現優良,因此她通過打架、破壞等行為得到關注, 又能避免被歸類為典型的壞孩子。她呈現高度自主的形象,實際上就像Jane不但吐露的, 「她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愛。」 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求「外在父母」,即成人的肯定,往往與此同時與同齡人疏 遠,因為這樣的孩子一直在生命中忙於尋找能替代父母的角色。一個不斷胡鬧的人,他對 自己「內在小孩」過於放縱,但這個過於放縱來自對「外在父母」的一種渴望。 § 內在失衡的表現:無法自控 心智成熟的人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整合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好比當一個人計畫減肥,當 他來到一個放滿美食宴會場合,內在父母會告訴自己:「我應該節制,不要吃太多,否則 會胖。」,內在小孩會告訴自己:「吃吧!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成熟的人會在該吃的 時候吃,不該吃的時候不吃,並且不因為吃或不吃過於糾結。 心智不夠成熟的個體,一方面無法抵擋內在小孩的任性,另一方面又無法控制內在父母在 事後對內在小孩做出各種過於激烈的譴責,這樣的人會在放縱飲食之後批判自己,「看你 腰上的肉,你是豬啊!」。又像是無法控制跟人發生關係的個案,在發生性行為之後過份 貶抑自己,「瞧妳這個樣子,妳是妓女嗎!」、「我這麼賤,以後肯定嫁不出去了。」 不成熟的心靈,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關係十分不和諧,經常在激烈的彼此交戰。就像一 個不和諧的問題家庭,父母平時怠於應盡的管教責任,且經常在事後以責備和懲罰的方式 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孩子平時得不到愛和適當的管教,他欠缺對父母的信賴、敬重與安 全感,面對父母的指責,強烈回擊或置之不理,都會繼續撕裂雙方的關係。而這一切全發 生在一個人的內在,形塑一個人的人格,一個失衡而分裂的心,對外很難輕易建立一個健 康的關係。 § 內在失衡的表現:自戀 Jane總是表現的特別強悍,在育幼院她企圖爭取老師的關注,在宇航員培訓中心, Robertson成了她冀望得到關注的外在父母。但她仍用很幼稚的方式爭取,除了打架,她 對同儕缺乏同理心與同情心。他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建立夥伴、戀人的關係。 被趕出培訓中心之後,Jane從事的都是一個人完成的工作,即使曾經到校園學習,在變性 之後她仍選擇擔任一個人就能完事的專欄作家。 生命中,她曾經愛過的人,那個John是一個幻影。因為現實中我們不可能擁抱自己,但擁 抱自己是極度孤獨者最大的寄望。就像自戀情節中,美少年Narcissus被詛咒,愛上了自 己在水底的倒影,化為顧影自憐的水仙花。這都是內在不和諧,造成自我人格建構失序, 導致外在關係無法正常建立的結果。 校園相遇與相戀,John的離開是難以避免的結果,沒有人可以在自戀中得到真正的愛。自 戀跟自愛不同,自戀是一種自我迷戀,欠缺真正的自我了解,因為自我了解需要外在世界 中,與形形色色人們交往所得的經驗。自戀者往往過度膨脹自我,無視他人的存在與價值 。當與他人發生衝突,不會考量現實情況,換位思考,而是將錯誤歸咎於他人,自己永遠 是對的,甚至是悲劇英雄。 §內在失衡的表現:宿命論 我們回顧一下主角的成長,是一場自我接納——從嘗試到放棄——的失意之旅: A. Jane:尋找外在父母肯定的女孩,在成長中認識自己,自我建構。 B. 整形前,變性後的John:一個人生活,學習重新認識自我,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男 人。內在父母控制了內在小孩,實際上內在小孩和內在父母關係並不和諧。所以她遭遇和 自己極為相似,但看起來更成熟,過得更快樂的John,很快的陷入戀情,因為John知道 Jane的內在小孩需要什麼,她通過扮演一個Jane需要的外在父母,雙方實則都在試著填補 自己內在的缺憾。跳過一般戀愛需要經歷的過程——陌生、熟悉、猜疑、信賴、調整—— 他們與其說彼此相愛,不如說他們還是處於自戀的發展階段。 C. 整形後的John:知道自己命運,想要掌控自己命運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的炸彈客。他是 一位受到Robertson和他人肯定的角色,也就是內在小孩受到外在父母的承認,因此他為 了討好外在父母,努力去完成各種任務,即使這個任務造就自己一生的不幸。 D. 炸彈客:這個自己是內在失衡到極致的結果,正常人的內在會有許多衝突,Thomas More曾說,「和那些會表達憤怒的人交朋友。」。當一個人徹底的被內在小孩或內在父母 掌控,內在儘管不在衝突,但在社會中卻可能呈現反常的面貌。因為一個極度自戀的人, 他不需要(放棄)自己的社會性,不因為自己與他人的差異而懂得進行適當的自我調整。 E. 整形後的John將自己所生的嬰兒,按照Robertson的指示放在育幼院。到這個階段, Jane/John完全成為一位宿命論者。這經常在家庭中重演,像是被婆婆虐待的媳婦,後來 也成了惡婆婆;看父親酗酒長大的孩子,自己也得了酒癮。 他們在不和諧的內在關係中成長,外在關係也缺乏健康的經驗,因而未能好好學習如何通 過正常人的方式生活。並且曾經受到的仇恨,一直沒有妥善的發洩與安頓,最終就會投射 在外人——特別是與自己親近的人——身上。電影中,錯亂的價值觀,最終轉嫁於公眾, 以傷害公眾的炸彈為一種行善的表現。 進而,悲慘的命運就會陷入一種「宿命論般」的輪迴狀態。 宿命論是一種放棄自我時的藉口,就像我們前面談到的,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否定,因為當 我們把自己想得很糟,然後想像事情接下來會變得很糟糕,我們因此不願意做出積極的改 變,當事情因此弄砸,我們就有藉口把責任推給環境、命運與他人,總之與我無關,內在 的小孩和內在的父母都推託了自己的責任。 § 接納自己,破除時空悖論 健康的心靈懂得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能夠在社會中不失去自我的主要人格。舉例來說,內 心健全的人會因為潮流添購服裝,但不會每當潮流改變就無所適從,擁有一套自己喜歡和 習慣的穿著風格,又懂得在適當場合穿著合宜。 Jane/Jone的遭遇,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多少人在成長中,因為處在失能的家庭 ,或遭逢極大的不幸事件而未癒,使得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欠缺親密的溝通與成長。最後 讓自己的人生越走越嚴峻,從自我的無法安頓,達致自我毀滅。甚至在與他人的關係中, 自己以加害人的身份重現做為受害人時的悲劇。 我想起電影《隔離島》(Shutter Island)中,愛德華警官因為目睹了妻子殺兒的一幕, 將之歸咎於自身,而因為深深的內疚和罪惡感,造成他產生精神分裂,將治療精神疾病的 療養院看成是一個監獄,遺忘自己身為病人的身份,在追兇的過程中將悲傷的記憶埋進潛 意識的深處。 以及電影《殺客同萌》(Sucker Punch)中,Baby Doll在喪母與繼父試圖性侵她和妹妹 ,導致她為反抗,誤殺妹妹後,造成嚴重的精神失常。她和其他病人想要逃離精神病院, 並且將病院內的醫療人員與環境幻想成一系列的超現實場景。 極度的悲傷與極度的壓抑都有讓人精神失常的力量。當我們忽視心理的負面力量,這股力 量就會逐漸成長,從小小的黑影,變成一個黑色巨人。就像生理疾病一樣,當疾患從黑影 成長為巨人,往往超出個體能夠處理的程度。 然而,莫忘黑暗力量也曾經是光明的力量。如果我們要破除人生一度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詛 咒,我們要試著接納自己,諮商師武志紅表示,憤怒、悲傷、恐懼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內在 不要受傷,宣洩壓力的本能。 § 結語 酒吧中,整形前的John向整形後的John訴說自己生命的缺憾,可是從Jane到炸彈客,她始 終沒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宇航中心的Jane聽從Robertson、校園中的Jane聽從偶然邂逅 的半身、變性後的John聽從酒吧裡頭偶遇的人,她尋覓著外在的父母,那個不存在的父母 。 當時光機器故障,失去外在父母的指引,John只能聽從自己內在父母,照料內在小孩。但 長久以來欠缺人格完整養成,迷亂的靈魂搖身為來自地獄的恐怖使者。 我不禁想,假使當John在校園與Jane相遇,他願意拋開表面的成熟,真誠對待過去的自己 ,幫助Jane試著接納自己被拋棄的事實,接納自己在成長中的寂寞,發洩於同儕身上的憤 怒,以及對愛的渴望。引導她慢慢試著學習社會化的歷程,接納自己的心理中的負面力量 ,是否便能跳脫一系列自我傷害的發展? 假使John和Jane內心的小孩能夠彼此擁抱、安慰,牽手成長,靈魂或許就能回歸整全。遺 憾的是,他們選擇滿足自己內心的小孩,不敢輕易現出內心小孩的脆弱。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讓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彼此擁抱,避免分裂成兩個我。我們就能在屬 於我們的時空旅程中,避免一場在幻影中不斷輪迴,靈魂止不住向下墜落的悲劇。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22894597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0.212.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31016699.A.410.html

vincentkuo: 很期待看這一部 05/08 01:13

dioxin125: 看完有點失望..結局太好猜且這悖論以前就聽過 05/08 02:40

dioxin125: 外加演員詮釋得不是很好,可能電影劇本本身就沒寫好 05/08 02:41

mouseshit: 有一部汪洋血迷宮可以看看 05/08 03:24

Windows8: 看完這部又看鳥人 根本無法停止思考劇情 05/08 07:01

hero568: 原作主角太愛自己,以致於自己的生命不會終結 05/08 15:36

qazxswptt: 還ok 不抱動作場面的心態去看的話 05/08 18:13

godblesssam: 這部太棒了 05/09 02:11

Lavu: 剛剛看完...有點失望..= =" 05/10 20:13

LFTK: 結局好猜就是因為悖論你聽過阿 跟劇本有啥關係... 06/08 01:54

fju402392: 失望透頂 06/23 01:52

arsonlolita: 你心理系? 07/16 23:57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