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book
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
圖文好讀版:
臉書:
https://reurl.cc/ekvgvL
IG:
https://reurl.cc/ZNaga6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好奇...】
1. 為何比爾蓋茲決定從哈佛輟學?
2. 成功人士是不是要從小時候,就立定目標與志向?
3. 想擁有巨大成就,「家庭因素」還是「個人努力」比較重要?
【我學到的3件事】
1. 童年成長環境,藏著學習的祕密配方
書中描述許多比爾蓋茲的家庭教育細節,以下分享我特別有感的4點:
(1)晚餐是屬於家人的對話時光
家中有個規定:吃飯時不能看書、不能看電視。藉由分享每天的所見所聞,比爾蓋茲從小
就開始想像「大人的世界」是什麼模樣,也因此建立起更寬廣的視野。
(2)成為家庭社交的小幫手
比爾蓋茲的父母常邀朋友來家裡做客,並鼓勵孩子和賓客互動。媽媽會特別指派任務,像
是在客人玩橋牌時負責倒咖啡,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實際參與到成年人的生活
。
等孩子大一點後,媽媽還會在聚會前替他們做「簡報」,逐一介紹賓客背景,幫助孩子在
倒茶、收拾之餘,也能有機會和專業人士搭話聊天。
(3)自製旅遊日誌,邊玩邊學
每次家庭旅行,媽媽都會為孩子準備「旅遊日誌」,記錄經過的城市與行駛里程,並列出
觀察項目,讓他們每天寫2頁。內容包含地形、天氣、人口分布、土地運用、產品、歷史
或其他有趣的東西,最後要寫下當天的「旅遊描述」。
這不只是記錄,更是訓練孩子學會觀察與專注的方式。
(4)每年一次的「我想成為誰」問卷
媽媽每年都會請孩子填寫一張表單:「長大後,我想成為______。」同時列出個人興趣和
喜愛的學科,為孩子種下一顆探索未來的種子。
2. 數學讓人安心?關於「秩序感」的小孩心理
小孩喜歡明確的「是非對錯」答案,這一點比爾蓋茲也不例外。身為理科腦,他對需要秩
序與框架的環境感到安心,自然而然愛上了「數學」這門充滿邏輯的科學。
這點從他特別喜歡小學時在圖書館的工作—「圖書館偵探」可見端倪。這個工作是幫每本
迷路的書找到正確的擺放位置,對愛閱讀又愛數字的他來說,簡直是夢幻任務。
因為圖書館不是隨機堆疊的空間,書籍擺放有一套清楚的邏輯,只要懂得這套系統,就能
迅速找到想看的書,進而成為資訊掌握的專家。
★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那種「非黑即白」的孩子,也許跟從小接觸的教育系統有關
,因為在學校大多是選擇題或是非題,總有一個「最正確」的答案。
長大後才慢慢理解,現實世界到處充斥著灰色地帶,就連法官、醫生這些看起來理性公正
的角色,在做決定時,也會需要考量許多感性與現實層面的因素。
3. 跟我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比爾蓋茲
(1)其實他也很難帶!比爾蓋茲的反差童年
比爾蓋茲從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家庭又重視教育,但其實他是個非常難帶的小孩!
他性格反骨,常常故意搗蛋,雖然有自己感興趣的事,但成績很差,也常讓爸媽失望,不
到10歲時就常跟家人起爭執,曾經有好幾天都不講話。
有一次媽媽試圖引導他開口,他竟怒吼:「我正在思考!難道妳都不會思考嗎?妳應該試
試看!」父母為了改善親子關係,甚至去上「父母效能訓練」課程,也試著透過家庭諮商
尋求幫助,後來才漸漸好轉。
(2)工程師不等於科技宅!比爾蓋茲的多元探索
我們都知道比爾蓋茲創建微軟,直覺會以為他是專精於工程技術的科技宅,但書中提到,
他的興趣非常多元:包括法律、電腦、商業,甚至曾想過從政!
★這點其實頗具啟發性:就算已知未來想往某個領域前進,也不代表只能將興趣限縮;探
索越廣,越有可能發展多面向能力,同樣的道理,興趣多元的孩子,不見得會迷失方向,
有時反而更具多元整合能力。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這本自傳不是關於微軟公司或是科技的未來,而是著墨較多在比爾蓋茲的童年家庭教育、
興趣發展、求學過程、人際關係等。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3.72.82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51516227.A.AFF.html
推 mapabeyb: 建議搭配《異數》一起看 07/03 13:48
推 skyhawkptt: 延伸閱書單#1eL-RBXO https://tinyurl.com/2b3m3u55 07/03 14:36
推 grtfor: 感謝分享 07/04 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