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秋吉理香子 玻璃的殺意 ガラスの殺意

看板 book
作者 Addidas (天堂 地獄 一線間)
時間 2025-05-21 23:14:04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網頁好讀版:https://vocus.cc/article/681a3aecfd897800010517e4 只有20分鐘的記憶有辦法策劃謀殺嗎?《玻璃的殺意》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提出「世界五分鐘 假說」,只要賦予記憶就好,邏輯上是可行的一種思想辯證。《玻璃的殺意》主角麻由子 則是因為車禍罹患記憶障礙,每10~20分鐘就會記憶重置回高中考大學時期,症狀不見改 善近20年之久,泅泳在深不見底的淵藪,得靠旁人的提點或日記書信等方式才能掌握現狀 。 造成大腦功能減損的罪魁禍首就是隨機殺人狂閤田,不僅廢了麻由子後半人生,雙親 也沒能逃過魔掌。意外撞殘麻由子的光治無法承受良心的煎熬與日久生情的催化,拾起照 護衣缽。怎料,因吸毒導致責任能力減輕的閤田逃過死刑的制裁,近期出獄,對還在世飽 受生活困擾的遺族無疑是一種挑釁,懷抱復仇慾望的麻由子決定付諸實行早就計畫好的一 切…。 一回神,我殺了人;再回神,我在監獄;三回神,地檢起訴;四回神,精神鑑定。麻 由子的記憶障礙名符其實,停留在過去青春時刻,每次知曉雙親已逝的扼腕、自己已婚的 事實,震懾都不亞於殺人羈押來得嚴重,刑警為了還原現場與拼湊事實經過,傷透腦筋。 迫於情狀坦承不諱的麻由子,表現愕然後輾轉接受供詞。由於凶刀、血液、指縫微物跡證 確鑿,動機也是為了報復所起,應當沒有執念才是,但是總有些蹊蹺不對盤,比如: 1. 當事者主動打電話報警(這構成自首要件得減輕刑期,本案則還有心智缺陷另外評 估責任能力問題,甚至可能無罪)、 2. 丈夫非但沒護短反而積極提供證據(主動提交警方沒有查到的日記,這會評議為預 謀殺人而非衝動或過失的量刑標準)、 3. 不請律師(連公設辯護人都沒有,依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屬強制辯護案件,且須實 質而有效辯護。這恐有程序違法疑義)、 4. 更生加害者會「單獨」與失憶被害者在家一對一談判嗎?(乖離於論理法則、經驗 法則) 這是否為精心策畫的布局,細思極恐。 你是我丈夫?怎麼沒有半點印象? 為了確立犯罪事實並且避免冤案發生,根據統計丈夫往往是首要嫌疑人,動機無非是 覬覦麻由子已逝雙親的保險金與遺產、或久病床前無孝夫,嫁禍栽贓既可免除照護義務, 更能因對方尚未離婚或離世可以自行運用資產。對於僅靠兼職收入、申請不受理離婚登記 、當天遠赴郊區攝影的不在場證明,似乎明擺著籌設已久的規劃,就只等棋子到位。 偵辦命案刑警的優香,家裡也有失智高齡長者需照護,但礙於工作性質無法隨侍在側 ,哥嫂們則有自己家庭無法兼顧,一個蠟燭兩頭燒分身乏術。喜獲麟兒的哥哥還只會說風 涼話以為照護就像育嬰一樣簡單,實則不然,長者執拗的脾氣、被害妄想的指責、吃過忘 記、東西亂藏、如入無人之境的竊盜、玩糞、胡闖等脫序行為,都是無間地獄般的精神折 磨,不能鎖在家就只能送療養院,難以想像光治可以忍受多年來麻由子的記憶錯置不厭其 煩地提點,就連鄰居都認為是鶼鰈情深的模範夫妻。 新記憶無法形塑、鎮日待在固若金湯的宅邸、偶爾傳出驚駭的叫喊聲,但都沒有留下 證據。麻由子對閤田的殺人慾望貨真價實,但難以想像不斷回溯記憶的她從策劃到收尾是 經過妥當的安排;光是要說服別人殺人都有難度了,更何況從零開始說服失憶的自己呢? 丈夫都會被認為是陌生人了,從報章新聞得知的閤田,真的就會相信他是弒親殺人犯剛出 獄嗎?沒有共犯或幫助犯偕同在場難以說得過去,當然測謊效力也不彰。 她是誰?她想怎樣?雪中送炭還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程咬金出現,因大腦高次機能障礙家屬的久江,在醫院認識了麻由子,探監才發現麻 由子即將被起訴,而在日本只要一被起訴就有99.9%定罪率,是個茲事體大的轉捩點,立 刻替其聘請律師到場。目前偵辦的方向都是麻由子殺人為前提,再陸續蒐集線索,幾乎都 是在未充分告知權利義務及不公平暗示下認罪,現場模擬發現身高153公分的麻由子無法 以水平角度刺殺180公分的閤田、還想起丈夫要她承認自己是兇手等,佐以久江供述的丈 夫虐待證詞(家暴包括但不限於生理性、經濟性,精神上不法侵害亦然【臺灣高等法院暨 所屬法院99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9號研討結果參照】)頃刻間豬羊變色。光治消聲 匿跡,搜索工作室發現有疑似想東山再起的報導文學,還有隱藏起麻由子遺囑悉數捐出的 草案,真相呼之欲出了嗎?《玻璃的殺意》結果會是《我的失憶女友》還是《別相信任何 人》呢? 記憶是痛苦的根源,私以為遺忘或精神分裂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機制,隔絕恐造成身 心靈打擊的外部因素,便可好好享受人生。若一味糾結在過去無法改變的事實只是作繭自 縛,仇恨的鏈鎖一旦緊扣不放更易鑽牛角尖,《玻璃的殺意》以第一人稱麻由子的視角讓 讀者體會記憶障礙患者,不定期出現大夢初醒狀況外的表徵,彷彿真實社會才是南柯一夢 般錯置,身體與心理都不斷受衝擊所苦,產生無盡鬼打牆的錯覺,宛如深陷《全面啟動》 LIMBO泥淖,需藉由文字訊息或話語傳達不斷植入觀念,才能認知自己當下所處的情境方 便應對。中間數度揚棄復仇的慾念,但這也是她及另一名倖存者活下去的動力,或許在沒 有付諸實行的階段,也是一帖良藥妙方,某種程度上荼毒心靈同時卻也滋養著意志茁壯, 有目標就不會渾渾噩噩像行屍走肉。記憶會消失、但愛會留下,寧可用愛拾遺補闕,勝過 仇恨的荊棘與倒刺。 不可逆的認知功能障礙 另外作者想提的長照爭議,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國65歲以上失智長者的盛行 率為7.99%。《玻璃的殺意》中透過持續性記憶障礙對比長期失智者的應對與照料方式, 在同一屋簷下還要疑神疑鬼,殫精竭慮又心力交瘁下崩潰只是早晚的問題。愛的相反是冷 漠而不是仇恨,泰半輩子相處的家人不認得自己,情況還會繼續惡化下去,那無力感不可 言喻,更甭提站著說話腰不疼的親屬作壁上觀,家人間齟齬逐漸頻繁、罅隙愈裂愈大。 近期筆者看過因失智而與案件脣齒相依的作品《那年雪深幾呎》、《請保持名偵探原 來的樣子》,可以在早期就察覺症狀並做好準備,就像退休、理財計劃一樣,陪伴跟維持 體面就是共同責任,每每到此時久疏問候的家族成員才得以重新聯繫(不過往好或壞的一 面聚首就難說了)。順帶一提,極重度失智囊括在《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 四款可預立醫囑中,保障當事者有知情選擇及決定善終的權利,維護生命品質與尊嚴。 《玻璃的殺意》人物情感刻劃到位、法律釋疑鞭辟入裡、科學證據經得起檢驗,是部 難能可貴的佳作。 首發於讀墨.閱讀最前線 -- 這篇文章讓你覺得?════════════════════════ by ycat y + . .ˇ ˇ ˇˇ || c ﹀ ̄▽ ̄ ﹏≦b ︶ ̄y – ̄ a t ═════════════════════════════════ ╯
※ Addidas (150.117.221.230 臺灣), 05/21/2025 23:14: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47840445.A.3A8.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