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Marginalman
面對台灣日益嚴重的社會對立,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來改善?經過一段時間的網路觀察和與
朋友們的討論後有了一些想法,想分享幾個我認為可以幫助緩和對立的社群使用與政治討論
原則:
--
1. 不要讓公開貼文下的激進言論影響你的情緒
在網路上公開內容下常會出現許多情緒化甚至惡意的留言。如果可以確認是假帳號、網軍或
是搞認知作戰的就不用多說,直接檢舉,不必浪費情緒、安心好眠。若不是假帳號但仍然選
擇以匿名的方式嘴砲攻擊,那我也會選擇性無視。在民主社會下公開討論應建立在互信與安
全的基礎上,而匿名我覺得是對這種基礎的破壞。對於這樣的對話與其消耗心力,不如好好
休息。另外很多激進留言者可能只是單純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已,不值得認真對待。
--
2. 不要因為立場不同就公開羞辱他人
不要因為對方持不同立場,就以高姿態、情緒性地羞辱、訕笑或是攻擊。因為大多時候這些
言論說穿了只是自爽。這樣做不但無法讓對方「覺醒」,反而只會更加激化雙方的對立。很
多假帳號和假粉專就是想達成這個目標,所以不要幫助他們助長這些現象。如果真的氣不過
,建議在私下或是與價值觀相近的朋友發洩,嘴砲笑笑就好。
講嚴重且直接一點,公開羞辱只是為了短暫的情緒宣洩,卻無形中增加了整個社會的對立成
本。我相信住在這片土地的「真實」民眾多數都是真心想為這塊土地做最好的選擇。就算你
認為他們所接受到資訊有所偏頗甚至錯誤,也不應該刻意公開傷害那些該是我們隊友的人。
言論自由本來就不單只是保證你什麼都可以說,也包含必須承擔你的言論所造成的負面後果
。因此你的言論會不會額外增加社會成本也是你應該考慮的部分。當然什麼造謠或是公然污
辱的法律責任就不用說了。
--
3. 適時檢視自己吸收與分享的媒體內容
分享政治相關資訊內容前三思:我分享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分享資訊並嘗試改變反方的立
場?還是單純為了宣洩情緒?
如果真的是想要讓更多人認真吸收你所分享的內容,我個人感覺附上自己非訕笑、具理性思
考或是事實證據的感想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 (就像我現在試著做的這樣)。反正思考邏輯
上有任何謬誤,其他人都可以公開指出並且討論。
另外我個人時常會檢視我吸收的媒體或是代議士論述內容中具情緒渲染要素的程度,並避免
沉溺於較具情緒渲染性質的媒體內容。但有時候真的就是想看一個代言人幫忙痛罵你看不慣
的人事物,但至少要有意識地認知到這些內容是「情緒渲染」,呼應到前一段我所說可能造
成的社會成本,如果你打算要公開分享的話這件事尤其重要。
依照我個人經驗和觀察,這類比較情緒性的資訊分享通常很少會有對立面的人認真的看完。
除非像我一樣很閒、一週只上四天班才有多餘的時間去仔細研究政治對立方的相關影片。所
以勞工們請站起來,大力增取勞工福利和權利,有時間和精力後才有餘裕實踐公民參與政治
的義務 (大誤)。
回歸正題,所以要靠公開分享文章內容去改變對立方的想法我覺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國外
也有研究指出,**社群媒體上分享貼文對改變閱讀者政治立場的效果很低**。但反而是貼文
者和實際互動者會更加強化自己的立場。所以實際上我在分享這篇文的時候,某種程度上也
只是讓我自己的信念更加堅定、獲取社交正向回饋高潮而已 :P
我沒有實際去閱讀研究論文內容,但是有篇採訪報導有興趣的人可以聽聽或是直接看逐字稿
,我會放在留言區 (Can a social media post change public opinion? Researchers wei
gh in)。
--
4. 若無力去影響別人,就專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如果真的沒有多餘的時間或心力也沒關係。每個人生活中都有無數現實壓力,沒必要為了社
群媒體上的過度焦慮。找不到政治議題情緒的出口就找個價值觀相近的朋友抱怨、抒發一下
。
沒有心力自己做詳細的議題研究,就找幾位你真正信任且負責的代議士,支持但適時檢視監
督他們,讓他們去做應該做的事,然後自己可以行使的公民權利適當地執行。這樣就已經是
在履行作為公民的基本義務了。
--
## 最後
雖然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近期台灣政治上的各種衝突而有感而發,但我認為這些原則其實同
樣適用於許多其他公共討論場合,比如 DEI、川普政策,甚至是俄烏戰爭等議題。每當我看
到這些議題沒能被冷靜、理性地討論時,就會覺得很生氣又覺得很可惜。
打完這篇文後覺得自己有點假掰,畢竟我也沒有辦法百分之百遵守這些原則、有時候也會和
朋友私底下嘴砲或是對某些政治現象開玩笑。但是又真心覺得這些原則蠻重要的,所以歡迎
回文討論或是提出建議,有時間和心力會盡量回(好啦,不保證會回、看心情 ㄎㄎ)。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ginalman/M.1747713138.A.E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