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事後救濟不是擋箭牌

看板 HatePolitics
作者 raes88097 (阿)
時間 2024-05-23 18:43:24
留言 0則留言

關於立委擴權,法研所念公法組(憲法、行政法)的真的眼神死,這些文件調閱權、立委 調查權,釋字第585、729號已經講過了,根本就是大一憲法考題 這邊提一些制度設計、事後救濟的問題 一、事前程序 事前程序我也很好奇,條文說準用行政程序法,到底要怎麼準用,開罰前如何進行陳述意 見程序? 陳述意見後再由院會決議?院會決議決定開罰後,要怎麼附理由? 能不能依行政程序法主張某些立委迴避? 由立委而非專業訓練過的法官來決定要不要裁罰,是否容易流於民粹? 舉例來說,某菜農想要知道某農產品貿易商進出口資料,貿易商不願意給,菜農立委炒作 輿論說這間貿易商是菜蟲,多名立委礙於輿論壓力,不得不同意開罰,這樣不就很容易流 於民粹? 換言之,立委既然是民意代表,人民對人民開罰,某種角度來看,是不是多數民意透過制 度對個人的一種施壓和霸凌? 講個比較有爭議的,請問能不能請陳幸妤來說明一下陳水扁現在的病情?能不能請柯文哲 來說一下他跟威京集團沈慶京談話內容?能不能請徐巧芯老公說一下媽媽跟詐騙集團的金 流?能不能請鎮瀾宮講一下每年香油錢收入啊?這些都是老百姓啊,說到底,也跟公益有 關啊,但你信不信回答不好或拒絕回答,一定會有立委基於民意壓力來要求必須開罰? 制度設計不好,就會給掌權者(不是專指執政黨,而且有權開罰的人)操弄的空間,變成 政黨攻擊的工具 甚至沒有統一標準,類似情況甲案被罰,乙案不用罰,原因只是因為投票有過或沒過,會 讓人民無法預測,也不符平等原則 換言之,立委不是依法超然獨立的法官檢察官,甚至有言論免責權,不分區甚至服膺於政 黨意志,區域立委則代表當地民意,如果立委可以開罰,但沒有監督機制,很容易淪為民 粹和政黨鬥爭的工具 另外我想問,罰鍰進哪裡的國庫?該不會是立法院公積金吧?那我是立委,我還不每個人 都決議開罰 二、少一道救濟程序 一般來說,罰鍰處分通常至少有三道救濟 訴願-訴訟一審-訴訟二審 如果交通裁決、稅務事件,訴願前還會多一道,至少四道程序 金額五十萬以內,訴訟一審在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五十萬以上會在高等行政法院(全台 灣三個,台北台中高雄) 但這次修法,罰鍰的救濟直接上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芝山站那裡),敗訴就只能上訴 最高行政法院(總統府旁邊),直接少一道訴願程序呢 然後如果打到最高行政法院,強制律師代理,就是一定要請律師喔 三、罰鍰不因訴訟而暫停 就算提起訴願、行政訴訟,罰鍰不會暫停 也就是要先付錢啦,打贏了再還錢給你 而且,如果處分被撤銷,因為這個行政處分另有受損,可能請求國賠(只是通常罰鍰輸了 就只是還錢,比較少主張還有其他損害) 另外一般行政訴訟打完一、二審,沒有個一年半載不會結束 所以受罰者要先繳錢,花了六、七萬請律師打贏了,也只能拿回原本繳的錢,也很難請求 國賠(而且誰要賠?投票立委?) 四、可以救濟法院啊 這真的是最不負責任的作法 法官和律師,真的很討厭法律訂得很爛的情況 法官只能依法審判,符合要件就只能維持罰鍰處分,如果罰鍰的要件是:1拒絕提出、2立 法院會決議 那就算到了法院,法官也只能看:1有沒有拒絕提出,2立法院會是不是通過決議,如果都 符合,法院要推翻這個罰鍰就非常非常難 如果立委真的要把爛攤子丟給法院,那必須要給法院實質審查罰鍰妥當與否,訂出一些標 準讓法官可以撤銷,例如金額顯不相當、拒絕有正當理由等,但現在法律沒有這些但書。 說真的,就算上法院,法官是要怎麼審?怎麼判?憑感覺印象還是憑政黨傾向?要不要讓 贊成立委都來佐證詢問理由? 說可以上法院救濟的,根本騙人不懂,強行讓法官背鍋,轉移人民怒火給法官啊 與其事後救濟、東補西補,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生出這個濫權工具,鄉愿的要求所有立委都 是善良正直,以這屆立委素質,不可能 最後補一句,很多人喜歡靠背說,沒看過執政黨遊行反對在野黨 這真的是躲在「在野黨」的擋箭牌後面欸 藍白為國會多數黨,民進黨為中央政府,各有立法權和行政權 既然各自有權利,各司其職,就要各自受到監督,有權立法就要對立出的法律負責,就要 接受輿論壓力 敢舉手立法,不敢被監督抗議,敢做不敢當 不是孬就是綠茶,請問在野黨是哪一種?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10.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16461006.A.773.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