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Gossiping
「儀式感」這類追求精緻、完美、浪漫氛圍的生活方式,某種程度上確實加劇了少子化現
象,原因在於它所代表的價值觀與經濟壓力,間接提高了結婚與生育的「心理門檻」與「
經濟門檻」。以下是具體分析:
一、儀式感衍生的繁文縟節如何影響生育意願?
1. 情侶相處與婚姻的「高標準文化」
現代人期待戀愛、婚姻都充滿驚喜、浪漫、儀式感(精緻求婚、打卡婚攝、名牌對戒、出
國蜜月),使得戀愛與結婚成本大增。
許多人因為「做不到這些標準」而選擇放棄交往或結婚。
2. 育兒也必須有「儀式感」
養小孩不再是「讓他吃飽穿暖就好」,而是強調親子活動、感官刺激、手作玩具、節日打
卡等高參與、高成本的育兒模式。
對年輕人來說,「養一個孩子要很有儀式感」=「我根本負擔不起」。
二、社群媒體與審美焦慮的加劇
育兒、婚禮、生日派對都被標準化與視覺化:沒有精緻的照片就彷彿「不夠用心」。
這種「不斷被比較」的焦慮感,讓許多人不敢「輕鬆地」進入婚育階段。
在台灣、韓國、日本等低生育率國家,這種現象尤其嚴重。
三、核心價值轉變:從「傳宗接代」到「自我實現」
現代年輕世代將「有品質的生活」視為人生目的之一,不願為了孩子而犧牲生活質感。
儀式感文化背後其實反映的是:我值得更好的生活與關係品質,但這也直接衝突於傳統「
忍耐型家庭」與「犧牲型育兒」模式。
小結:儀式感文化在少子化中的角色
影響層面說明心理門檻婚姻與育兒變成「必須做到完美」的高壓項目經濟門檻生活開支包
含情感儀式、教育投資,讓年輕人望之卻步社會期待社群標準化使人不敢「隨便結婚、隨
便生」價值轉變崇尚個人感受與美感勝過傳統功能性(如育兒)
: 看有些女生在徵友文章都會寫希望另一半
: 有儀式感這是什麼意思?
: 要很嚴肅端莊對待對方嗎?
: 儀式感有沒有比較淺顯易懂的直白說法?
: 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9.237 (臺灣)※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7765603.A.ADB.html
推 ageminis: 我覺得某些精緻戲劇有洗腦到,殊不知那 223.136.96.18 05/21 05:36
→ ageminis: 些都是租借道具或電腦特效 223.136.96.18 05/21 05:36
→ DFIGHT: 要錢的意思 123.192.89.12 05/21 06:05
→ dustree: 你直接貼ai的回答吼 219.91.89.47 05/21 06:36
→ DIVIS: 就是想要虛榮又想要轉嫁成本 36.236.43.107 05/21 06:48
→ DIVIS: 結婚意義從犧牲自己養育兒女變讓女生爽 36.236.43.107 05/21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