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少子化衝擊 117年新生剩15.7萬人40校倒閉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suckerlove (遜咖 )
時間 2024-12-13 14:21:20
留言 0則留言 (0推 0噓 0→)

1.媒體來源: 中國時報 2.記者署名: 林志成 3.完整新聞標題: 117年大一新生剩15.7萬人 私校大限 4.完整新聞內文: 少子化對教育衝擊愈來愈強烈!教育部17日表示,112學年大專校院學生數是109萬4289人 與101學年相較,11年來大減26.1萬人,預估117學年大專校院新生數將降至15.7萬人 因公立大專校院每年招生12萬多人,屆時約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 教育部長潘文忠17日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改30年之問題及對策」提出專案報告 1994年我國大專校院有130所,2011年增至163所,之後因為部分學校整併加上 私立學校退場,2023年降為145所。 潘文忠說,111學年大一學生數掉落至20萬人以下,逐年遞減,估計117學年僅剩15.7萬人 他任內建立學前教育機制,投入經費非常大,但出生率一直無法提升 少子化對教育將繼續造成重大衝擊這是新政府要注意的地方。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說,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的安置常常是「弱轉弱」 譬如南榮科大退場後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技術學院及東方設計大學等校 但這幾個學校今年7月底又要退場,學生將遭受二度傷害。 潘文忠回應,對於退場學校的學生,教育部直接進到學校與學生溝通 並要求學校了解學生需求, 一定用最大力量來安置他們,教育部不會將退場學校學生安置到預警或專輔學校。 7月底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也將停辦 屆時有981位學生要安置、458位教職員面臨失業。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預計5月分發、安置學生 將他們轉到附近縣市類型相似的私校。 退場教師權益方面,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詢說,教育部透過獎補助方式 鼓勵其他私校接受這些退場教師 但成效非常不好,潘文忠在520離開內閣之前,思考如何協助這些老師。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設置學校退場基金,學校停辦後,如果財務有困難 基金可以直接代墊支付教師的離退金。 此外,從2020年到現在,4年有10位退場學校老師轉到其他學校任職。 萬美玲說,4年來退場學校有700多位教師需要被安排轉職 竟然只有10位可以轉到其他私校任職 這個數字很可怕,教育部應該妥善處理。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418000457-260114?chdtv 6.備註: 少子化與社會階層 結構性困境中的不平等延續 背景而言,台灣的少子化問題已持續多年,總生育率(TFR)在全球排名墊底。 這不僅對經濟成長、勞動力結構帶來壓力,也使政府和企業面臨長期挑戰。 然而,少子化的成因和解決方案並不單純是一個人口數量的問題 而是深刻嵌入社會階層的結構性不平等中。 關於社會階層與生育的矛盾 社會階層的劃分往往體現於經濟資源和權力的集中。 在這種結構下,上層階層掌控經濟與政治資源, 底層則提供人力資源支持。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以下現象: 富裕階層對生育的控制與利用: 上層的富有階層通常具備選擇不生育或少生育的自由 因為他們擁有經濟資源 可以透過科技或勞動市場填補人力需求。 底層則被灌輸傳統價值觀,例如「多子多福」或「為社會盡責任」 被引導承擔生育的主要責任,事實上只是更多的奴僕 生育與經濟負擔的分配: 低收入家庭往往因教育、住房、醫療等資源匱乏而陷入多生育與貧窮的惡性循環。 高收入家庭則通過資本運作從中獲利,例如投資醫療、教育機構或控制市場資源。 政策與話語的操控: 上層階層設計政策時,可能更關注對經濟有利的短期效果 而非實質上提升生育家庭的生活品質。 政府與媒體可能鼓吹「生育救國」的理念,但資源分配的不平等 導致底層家庭的負擔加重,而上層能從增加的人力資源中獲益。 社會階層如何影響少子化? 壓縮的中產階級與生育抉擇: 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定器」,但其受到生活成本與工時壓力的夾擊 往往選擇少生或不生。 這使得生育主要集中於更貧困的群體,形成階層固化。 底層的生育與剝削: 底層人口的高生育率被視為「廉價勞動力供應」,而實際上 他們的子女難以突破教育與機會的限制,成為上層資本運作的基石。 對策與反思 社會資源公平分配: 政府應將教育、醫療、托育資源普及化,減少生育對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制定有效的財富分配政策,讓經濟利益更多流向生育家庭。 破除階層話語操控: 重新審視上層話語對生育觀念的塑造,建立真正以家庭利益為核心的政策導向。 提高勞工權益和收入,讓底層家庭能夠因生育而獲得更多社會支持。 推動階層流動: 透過教育改革與就業機會創造,讓底層家庭的下一代有更多向上流動的可能性 降低生育與貧困的惡性循環。 總結來說 少子化與階層結構密不可分。當底層家庭被迫承擔 大部分的生育與養育成本時 社會的不平等不僅被延續,還可能加劇。唯有改變資源分配模式 打破階層固化,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解決少子化問題 如果身處社會底層的人們 不婚不生 不但不是國安危機 反而是避免下一代陷入 窮上加窮的無窮輪迴裡面…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71.217.2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34070882.A.11C.html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