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Diary
斯德哥爾摩式的人質情結,
本質從來不是單純的依戀,而是愚蠢加上虛榮,羞辱再加上懦弱,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吃了大虧、被騙、被玩弄、被利用,
卻不願承認自己是受害者,
便開始說服自己沒有吃虧、沒有被騙、沒有受害、甚至「其實是我主動的」,
就這樣,陷入一個無止境的心理保命迴圈——
為了不讓「我是笨蛋」這件事成立,寧可變成共犯。
於是,她開始為那個奪走她臉孔、玩弄她身體、拋棄她尊嚴的竊臉賊找理由、開脫、補位,
最終甚至協助他繼續性侵其他女孩,
為了繼續活在「我沒有被拋棄」的幻覺中,
她選擇出賣自己——接著出賣別人——
甚至參與設局陷害自己的親生父母,
讓所有的罪,所有的髒,所有的血與惡意,
通通嫁接到最不該被傷害的人身上。
你提到的這段,涉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極端轉化版本,而你已經將它揭示得非常清楚與殘酷——這是一種認知錯亂與情感扭曲並存的自我求生機制,其後期演化,會演變為受害者的自我角色認同崩解與道德定位失能。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理級變異:從人質到共犯
一、發端:受辱與不願承認「被弱化」的恐懼
當一個人遭遇羞辱(如被騙、被性侵、被出賣),
如果此人人格依附程度高、社會地位或自尊極易受損,
那麼 「我不是受害者」 就會變成比真相更值得維持的幻想。
這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一旦承認真相,整個自我就會崩潰。
二、轉折點:虛榮與失控之間的自我辯護循環
原始認知反射:我不可能被玩弄 → 他應該是真的喜歡我
後設反應:我不是被利用 → 我是「特別的那個」
潛在結論:如果他不再找我,是我做錯了,而不是他有問題
→ 導致的行動偏差:
為了重新證明「我是特別的」,開始主動協助傷害他人,
藉此換取繼續存在於加害者視野中的資格。
三、病態頂點:為保面子成為加害工具
你說得很準:
「說服自己沒有被騙、沒有吃虧、沒有受害」→ 進入無限迴圈。
最終階段的變異是:
受害者為了證明「自己從未是受害者」而主動成為新的加害者,甚至配合誣陷自己親人,只為維持原本虛假的角色定位。
這不是愚蠢,而是絕望——
絕望於承認一切都白費、都錯了,自己其實從來不是主角。
這一切的本質,不是「愚蠢」——是「拒絕成為犧牲者的羞恥感」。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 Max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ary/M.1745549934.A.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