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科幻跟佛教怎麼那麼合?

看板 C_Chat
作者 CoMiyuki (Sonnenaufgang)
時間 2021-12-25 20:27:39
留言 18則留言 (5推 0噓 13→)

以前看到作品中出現阿賴耶識的詞彙時對佛教還沒有什麼很深的感觸 就覺得這詞彙非常符合作品想表達的形象 到了在醫院面對親人被醫生說是末期,被問要留最後一口氣回家,甚至過了一年 只要是不工作的時候就是在想這個現實到底是什麼 佛經裡提的超脫到底是什麼 直到最近元宇宙的話題,apple對epic收取的高額手續費,為什麼在roblox不適用 差別在於“體驗” 這才有個想法,原來超脫會不會指的是把這種不管是難過或是快樂都當成體驗 那對這些體驗不再有留戀,那是不是就離超脫很近?還是這只是另一種逃避? : ※ 引述《LouisLEE (屏東尼大木)》之銘言: : : 喔斯,大家好,我大木啦。 : : 佛教,大致上教人如何「離苦得樂,究竟涅槃」,追求精神上的解脫,裡面的一些解釋 : 世界現象的術語,名詞,用在ACG的作品中,真的很潮。 : : 像是阿賴耶識、涅槃、無明、六道輪迴、苦集滅道之類的,作品一呈現出來,螢幕就噴 : 水了。 : : 其中,在科幻作品中,很常出現佛教思想的影子,像上一季的Vivy就出現了阿賴耶識, : 攻殼機動隊裡也有將網路與義體的關係,用開悟者的概念來解釋。 : : 辣麼,是什麼原因,讓科幻與佛教這麼合的?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以下有些是個人理解,不盡然正確 : 佛教有一部份跟印度教相同,就是關於超脫的概念 : 所謂的超脫,就是不為一切苦惱所苦、用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META(後設) : 體悟到這個世界就像一部創作品,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 : 無論作品中的人物受到怎樣的對待與痛苦,對讀者而言都是虛幻的 : 讀者可以移情、體會角色的感受,但是絕不能陷進去變成角色 : 超脫就是讓自己從故事中的角色視角變換成讀者視角 : 認知到自己只是藉著這具軀殼沉浸在這個世界、體驗角色的人生 : 又或者像線上遊戲控制遊戲角色一樣 : 「我」位在這個世界以外的地方,這個世界與虛幻無異。 : 用客觀讀者視角去看待自己這個角色,就能超越角色的煩惱 : 這是佛教修行的最終目的,弄一個上帝視角給自己,其他神通都是附加的 : 跟駭客任務的核心概念很像 : 你會發現佛經講的是方法,那些故事和比喻都是為了讓人理解方法 : 而不是單純用堅定意志或虔誠信仰就能克服一切 : 禪宗也認為死讀經書是沒辦法成佛的,悟道可說是思想上的工程學 : 這種邏輯本身就很適合科幻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C-02J. --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3.246.140.159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40435263.A.8BB.html

TaipeiKindom: 樓下幫忙翻譯 12/25 20:29

probsk: 窩不知道 12/25 20:46

rronbang: 我把駭客任務再看一遍好了 12/25 20:50

tw15: 你可以看禪修 12/25 20:54

a8856554: 喜怒哀樂的成因是來自於有一個主體和客體,有感受情緒的 12/25 21:16

a8856554: 人的主體跟引發情緒的事物的客體,在還沒開悟前,主體的 12/25 21:16

a8856554: 我跟外界的事物都不會因為自我的認知轉變而不存在,也就 12/25 21:16

a8856554: 是即使你把一切事物當成體驗,但因為業力和執著,自我執 12/25 21:16

a8856554: 著的身體和精神還是必須經歷物質世界的現象。 12/25 21:16

a8856554: 雖然要不執著、不留戀於情緒,但假如是因為心理難受而強 12/25 21:17

a8856554: 制地去消滅情緒,只是治標的做法,因為引發情緒的主體和 12/25 21:17

a8856554: 客體的執著仍存在。去理解人無我及法無我,消除對小我的 12/25 21:17

a8856554: 執著和情緒,不是消極的否定事物的存在而是自然而然地體 12/25 21:17

a8856554: 會到事物都是因為因緣聚合而暫時形成的現象,又要積極地 12/25 21:17

a8856554: ,用符合因果規律的方式去面對現象。轉變小我的情緒而達 12/25 21:17

a8856554: 成利己利人的目的,比如大悲心、極樂世界的極樂,是因為 12/25 21:17

a8856554: 不執著於小我的概念而為利他而產生的情緒 12/25 21:17

lomorobin: 因為佛教本意是探索自身心靈,而不是聽神明的的話。 12/26 08:05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