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動畫產業史

看板 C_Chat
作者 MYpttID (yoooooooooooooo)
時間 2013-06-15 00:41:31
留言 33則留言 (14推 0噓 19→)

我覺得anilocean有掌握到這篇文章點到的一些重點, 但是跟當年的主管機關一樣迷失了「本土化」的重點以及可以應用的地方 因為我並沒有看過這部紀錄片,看完再討論以會失去時效 姑且以本串原PO的文章來做引子,主要是為本土化喊冤跟補充一些我的意見 : 幸運的是,蔣公過世,戒嚴過去,台灣漫畫開始重獲新生,這時候動畫人當然不 : 會錯過這個機會,爭相把漫畫改編成動畫,最有名的就是當時的老夫子。 : 老夫子簡直成功到爆,當時港台票房超過一億,連電影都沒那麼賺,給台灣動畫 : 打了一劑強心針,動畫人才蠢蠢欲動。 : 當時老夫子的成功,連動帶了烏龍院等這種喜劇漫畫,動畫電影化,但就像所有 : 熱門片一樣第一集很成功,第二集走下坡,同樣的內容第二次,觀眾可是不買單,烏龍院 : 慘賠。 這段在我看來,代表當年首個成功的例子是來自於(廣義的)中國文化 後繼者多半希望能夠複製這個經驗,於是重複走上這條老路 繼續使用中國文化題材不一定就是失敗的開端,但是後面路越走越窄 : 製作團隊覺得可惜,就邊在代工的時候邊把這部片完成了另一個故事,牛小妹大 : 戰魔鬼城,並參加了金馬獎。 : 當時本土意識抬頭,所有補助制度都只獎勵"本土",但是當時金馬獎審查評審卻 : 分不出哪一部是合作哪一部是本土原創,於是把獎項給了另一個中日合作的"四神奇"。 : 這一事件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台灣動畫原創開始進入黑暗時期,全部都走向 : 代工,也因為當時的如此重視本土的風俗,往後台灣創作只要有一點點非本土的元素一律 : 都不補助,從此台灣動畫正式走向代工時期。 整篇看完後,我覺得原PO文中的「本土」 包含兩個「中國文化化」跟「台灣文化化」,這兩個同樣容易被推到極端 但是聯想起來差很多的概念,後面還會解釋到 : <代工時代> : 迪士尼、日本通通都找台灣。動畫重鎮台灣,卻只有自己不知道 : 神奇的是,這件事情全世界都知道,台灣人自己卻大多不清楚這件事,除了因為 : 政府審查制度嚴格之外,台灣人普遍認為卡通漫畫都是給小孩子看的,甚至到了青少年還 : 看會影響身心發展,打從心底瞧不起這個產業。過了一些時日這些動畫才開始出現在台灣 : 電視上,舉凡多啦A夢也是這時才來到台灣。 : 作為動畫工業的龍頭,宏廣也開始自製了一些本土動畫,大多富含中國文化以及 : 教育意義的卡通,甚至在1992年一舉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 主管機關的腦袋沒有隨著時代進步就很容易會拘泥於教育意義跟「文化意涵」... 目前台灣整個影視產業的政策依舊脫離不了很多單個點的補助、獎項這種模式 沒有辦法連成線甚至面,只能幫助單個作品 但是當實際上的結構是線或面的整體生態都救不起來 連一兩部可以補助的片子都生不出來的時候,獎項跟補助一點用都沒有 : <產業外移時代> : 台幣升值美金養不活動畫師,代工產業正式移往大陸 這段跟上一段一樣,在講台灣產業停留在代工水準產生的弊病 台灣目前最重視的電子業跟傳統製造業依然是這樣,八卦板很多M文說的很詳細了 我在這裡沒甚麼好說的 : <創意展翅時期> : 本土意識又害了自己,台灣代工已回不去,動畫創意反屢遭政府折翼 : 禪說阿寬雖然申請到輔導金,但是因為產業早就外移,根本沒有人想要投資動畫 : ,仍然舉步維艱,雖然最後成品非常不錯,但卻賣得不好,雖然有得金馬獎,但總體還是 : 赤字收場,此時一肩扛下台灣動畫史上最重要梁柱的主坦在這時候出現了--魔法阿嬤。 : 魔法阿嬤完成後,轟動了全台灣大朋友小朋友,甚至稍微改變了台灣人對於卡通 : 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印象。但是當年金馬獎評審卻以怪力亂神之緣故讓最佳動畫長片從缺。 : 因應政府政策,原住民題材開始蔚為風行,於是少年噶瑪蘭就出現了,講述的是 : 蘭陽平原噶瑪蘭族的神話,但是因為並不夠了解原住民文化而沒有得到原住民的共鳴。 ^^^^^^^^^^^^^^^^^^^^^^^^^^^^^^^^^^^^^^^^^ 原住民題材是台灣文化的一種典型,但是如果故事說得連自己人都無法感動 甚至取材的工夫都不足,失敗也不意外,跟是否「本土化」無關 我國小看過這部片,作畫、分鏡、特效、配音等方面,跟我當時在迪士尼頻道或卡通頻道 所看到的節目水準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故事內容卻無法讓我有印象... : 1994公視與日本TBS合作的孔子傳,是由台日韓三方公共電視台合作的動畫, 但是 : 由於公視是國營事業,不能營利,導致孔子傳也沒能上映 有點好奇這部片後來到哪去了,電視播映?DVD或VCD? 不過公視身為公共廣播集團,不得獲利,最後卻變成沒能上映,到底合作案是怎麼審過的 還是本來也沒有上映的打算,原PO理解有誤(? 這段的四部動畫長片其實包含「台灣文化」跟「中國文化」的幾種典型 但是上映後成敗差很多,為什麼? 原PO用本土化一詞通稱,我覺得實際上沒有錯,但是一般人聽到本土化 所想到的其實會是比較基本教義派的那種,結果放棄了「本土化作為題材土壤的可能性」 魔法阿嬤就是本土化題材啊,歐巴桑、傳統信仰、隔代教養家庭、親情等元素 都是我們很熟悉的,容易理解也容易共鳴 題材也不求高深或教育意義,就是一個小男孩跟祖母相處過程的摩擦、誤解跟改變 : 台灣動畫雖然有一點起色,但是題材總是環繞在本土意識、寓教於樂,總是缺乏 : 商業性的創作,原因是為了要領輔導金來利於製作,但是也因為如此,政府所提倡的本土 : 性,漸漸的越來越少人買單,因為無聊、嚴肅,沒有娛樂性,吸引不到年輕人,但是領不 : 到輔導金又難以製作,故幾乎所有人都是圍繞著輔導金指定題材在做動畫、電影,直到今 : 天,才會有永遠都這麼SUCK的國片們,而台灣動畫與電影也永遠走不出去。 輔導金制度的影響原PO說得很好... 而看到這邊,我很好奇為什麼台灣動畫產業總是只想做動畫長片 而不是做像現在所謂的TV動畫,那樣可以每天播映下去的形式 究竟是單點式的輔導金制度、複製過往模式 或其他的甚麼造成的? 另外,我不同意原PO說國片永遠都那麼suck 比較久以前台灣電影開始大鳴大放的時期,跟最近幾年,都有很多容易親近又有趣的作品 公視都有在播... : <數位時代> : 時代革命來臨,玩具總動員、天堂等黑船敲響門戶,也敲響喪鐘 : 要走出國際,就先看看別人怎麼做,1995年玩具總動員上映,可以說是動畫產業 : 的革命,3D技術開始引進台灣,3D動畫人還沒開始熟練的時候,另一個東西卻開闢了新市 : 場--FLASH動畫。 : 沒錯,就是阿貴,阿貴以低成本低人力,證明了動畫就算沒錢也可以很暢銷,大 : 量FLASH動畫充斥著網路,也充斥我的童年,你還記得好玩遊戲區嗎?FLASH動畫打出的市 : 場,正式宣布數位時代來臨。 : 台灣嘗試的第一部3D動畫長片計畫是成吉思汗,動員了全台上上下下幾乎所有數 : 位公司參予這個計畫,但結果卻是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抓住市場的胃口,要賣到國外去, : 首先要知道國外市場對於成吉思汗的印象是一個暴君,而動畫也環繞在戰爭,給小孩子看 : 是不好的,而在台灣自然也沒有成功。 : 2000年,第二艘黑船駛進了台灣--天堂。天堂的遊戲動畫可以說是創舉,大家 : 都很驚訝為何韓國在數位內容上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進步這麼多,最大的關鍵在於韓國的政 : 府。 : <瀕死時代> : 政府方式錯誤,賠了夫人又折兵,台灣動畫一步步走向死亡 : 進入這個章節,筆者因為是念動畫的所以會帶有一些情緒,請斟酌觀看。 : 韓國的電影署KOFIC首先引進了法國對於創作保護的政策,政府又陸續成立軟 體、 : 工業、時尚、動畫、新媒體等五個新科技中心,積極輔導相關產業,提供優渥的工作環境 : ,並、時尚、動畫、新媒體等五個新科技中心,積極輔導相關產業,提供優渥的工作環境 : ,並且又成立了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主旨是讓韓國文化推向國際,而不像是台灣的政策 : ,並且又成立了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主旨是讓韓國文化推向國際,而不像是台灣的政策 : :提高台灣人本土意識,老實說穿了台灣這麼多年來都是在自慰,而且別人都不買帳,還 : 自己吞下去。 韓國在這方面就如原PO所述一樣有投入正確的方向,幾乎所有影視產業都在提升 但提高台灣人本土意識並沒有不好啊... 原先我們學的都是中國大陸歷史地理:古人的政治史、河道、鐵路、氣候(查了都嘛有)  開始承認我們目前生活的價值並且去認識、思考它,才有辦法拿出跟別人不同的視角跟深度 紅字的部分就是「本土化」對於文化創意商品的重要性所在 像年輕的槍,當年會那麼紅就是結合時下學生的生活與話題,這不是本土嗎? 像大長今這樣以韓國傳統為題材的故事,只有韓國人自己才能做得好 像盤古機甲這樣以中文字結合傳統信仰元素、鬥智的漫畫 也只有在漢字文化中成長的作者才能創作出來,但是題材只是一部作品成功的一小部分 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對於動畫題材的選擇跟發想,也很難說一定是正面或負面 (日本人用外國的題材不是也創作了很多賣錢的ACG商品嗎?) 但上述四部失敗的例子是,應用的都是無法讓大眾共鳴的東西:孔子、禪學、帝王故事、 連原住民族群都無法感動的原住民故事 而且近年來丟臉的作品也都跟本土無關:靠岸、腳趾上的星光、台灣漫畫月刊 除了最後一項有主事者動不動搬出本土化、台灣第一的大旗 裡面跟本土化扯得上關係的根本沒多少... 後面關於政府獎勵措施、產業狀況的描寫我都同意 不過我覺得將失敗的關鍵之一歸於本土化, 其實是並未想過本土化,除了學校教育教的概念以外,本土的生活還有甚麼可以用的元素 像台灣國高中的園遊會跟日本的文化祭就不同 另外,夜市、到處都有的飲料店、兩三千人的國高中規模會造就甚麼特別的校園生活特色 台灣在亞洲國家相對高的職業婦女比例,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是甚麼,也是一種題材 更獨特一點的像是同志大遊行吧,全亞洲類似的活動,是以台灣的規模最大 每年也會吸引專門為參加同志大遊行而來的觀光客 以上這些要拿來運用得貼切只有台灣人辦得到,因為這是我們自己本土的生活經驗 而這些都是要在意識到自己的、現在的、在這裡的生活 也就是改變過去對中國大陸事物的注視,發現周遭的人事物,才能做到的 這也才是本土化真正的意涵,只是本土化已經被當作標語、神聖不可侵犯的神主牌 才會被拿來當攻擊的標的... -- ◆ From: 36.237.81.145
※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371228094.A.46F.html

aulaulrul4:說得真好! 06/15 00:44

ssarc:本土化在台灣代表題材的限制,但你本身就不該限制題材,他是 06/15 00:49

ssarc:作者的選項之一,但並非唯一的選項 (以及補助對象) 06/15 00:50

arrakis:日日美好跟機甲盤古都是很好的例子。 06/15 00:50

arrakis:更不用說早年第一代的葉宏甲老師等人... 06/15 00:51

arrakis:是表現方式被創作者自己侷限的問題,而不是這個題材本身有 06/15 00:51

arrakis:問題。 06/15 00:51

ssarc:我是覺得,為何要限制題材?題材是由市場和觀眾決定,不是政 06/15 00:59

kagerobis:現在本土化會臭掉就是以前那些搞本土化的人想在裡面參 06/15 00:59

ssarc:府,日韓歐美香港有限制題材嗎? 為啥我們要學大陸自我審查 06/15 01:00

kagerobis:國族主義啊! 想去政治化結果就是凡事都要政治化... 06/15 01:01

dreamless:台產TV動畫 http://ppt.cc/VzJd 06/15 01:02

killord:補助發下去總要有個由頭 管文創往往又跟文人學者作家那些 06/15 01:02

MYpttID:我是不同意獎勵制度限制題材 但是要說因為要本土化才失敗 06/15 01:02

MYpttID: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評審對本土化的想像很侷限 06/15 01:03

MYpttID:而相關工作者也沒有能力從本土取材... 06/15 01:03

killord:親近 再加上你看這次龍少年的事情吧 如果需要行政處分的話 06/15 01:04

killord:蓋印章的那個人可能不用想升遷了... 06/15 01:05

killord:還有就是審預算的時候...掛個傳統、本土的名目 才不會罰站 06/15 01:06

killord:那邊被質詢個半天... 06/15 01:06

flysonics:本土化只是一種原料 重點還是炒菜的人… 06/15 01:06

flysonics:要扶植產業 誰賺到最多錢比作品哪邊化重要多了… 06/15 01:11

Chih3300625:這篇應該給M文 然後我覺得動畫在補助金上給文學獎有點 06/15 01:16

Chih3300625:類似(還有電影) 很多作品被獎項框限住了 06/15 01:17

arrakis:http://fc.ktchiu.com/?p=3861 06/15 01:35

arrakis:讀讀這篇吧 06/15 01:35

greedypeople:我是覺得跟本土化或是傳統中華文化無關 06/15 01:46

greedypeople:大抵上就只是做出來的東西無聊罷了 06/15 01:46

geniuscott:樓上說到重點了,別人的唐三藏可以開槍殺人+抽煙 06/15 09:01

geniuscott:我們還在傳統火焰山,哪邊比較吸引人,高下立判 06/15 09:01

skysea1213:推你說得好 06/15 10:02

zzxzxzzxz: 推 06/15 17:49

silverwolf: 原文根本廢 05/02 11:43

您可能感興趣